优秀毕业生 | 王诗铭:十年俯拾两生花
王诗铭,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2017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就读期间,她参与多项药物遗传学课题研究,在精准医疗的大时代背景下,探索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与药物反应的影响,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她曾担任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组织举办许多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获评复旦大学研究生会优秀部长、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称号。作为人才工程队员,她曾担任2013级遗传与生物工程班辅导员并兼任党支部书记,现任2014级研究生生物班辅导员,获评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特色风采奖、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获评优秀集体标兵,支部获评示范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人生旅程的寻路人
在生物遗传学习的道路上,王诗铭走了10年。本科时期,她的专业是生物技术,经过4年的学习后,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她于2011年进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遗传学。就读期间,她参与多项药物遗传学课题研究,探索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与药物反应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目前,她参与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文章3篇,并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王诗铭很感谢与科研相伴的那段时光,实验室打磨了她的心性,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方向。熟知她的人都知道她做事认真负责,再加上踏实细致的性格更是契合科研严谨的要求,在别人都以为她是天生与实验室合拍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局限,实验室里最不缺的就是问题——自己太认真总想解决完遇到的所有问题,有时候反而会事倍功半。她的心态平和稳定,面对问题能独立探求和解决,是那么多年科研工作下来自我的提升和积累。但她有了更多的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过去的这10年,对她来说,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像一朵花,慢慢地形成穿透力,然后在最适当的时候把自己开出来。
实验室里的鹤望兰
王诗铭是辽宁人,北方有一种花,学名叫鹤望兰。鹤望兰是一种开在冬季的花,原产在非洲。2007年刚刚结束高考,她就在专业志愿一栏里填上了“生物技术”,当时以为生物会学些花花草草小动物,并未想到自己在日后的10年里会和严谨的实验室密不可分。2017年3月23日,在告别之际,她更新了一则朋友圈,她转发了复旦研究生的一篇关于科研的推送,并写道:“不光是做学术,其实做什么事都是好的心态+好的执行力。”
她依旧记得自己最开始做的关于大肠杆菌的实验。在她的认知里,生物是理科专业中偏文的一类,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一般到大三才会渐渐接触实验。所以尽管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已经烂熟于心,但真正走进实验室的那一刻,她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未知的新世界,细胞组织将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形容词,取而代之的是显微镜下的生命现象。
做实验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也更加需要平稳敦和的心态。每一次实验,都是与无数个未知的对抗,“当出现不可预计的问题,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时,心态就变得很重要了。”她曾经花了9个月的时间做一个实验,实验本身并不需要耗时如此之久,只是当时遇到的一个小问题迟迟找不出原因。最后在和老师的交流沟通中,她发现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她太急于找到答案,反而没能被察觉。
谈到执行,王诗铭更认为这是做研究带给她的收获,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她认为这很重要。她并不认为自己不适合做科研,但是比她更适合的人还有很多。通过剖析自己,她明白最大的收获也其实是她的不足,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包括行动效果,解决问题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突破。优点已经充分发挥——她已经在科研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不足成为了最大的短板,这意味着她或许不会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
王诗铭担任了2013级遗传与生物工程班辅导员,成为了复旦大学人才工程(二期)12批的一名队员。这一段经历为她展现了另一片天地。她惊讶地发现,除了实验室,她还可以做其他的事,并且也可以做得很好。
2015年复旦研究生优秀集体标兵答辩会(左三)
做一株白雪中的鹤望兰固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因鲜艳夺目被人夸耀,受人喜爱。可那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决定走出实验室,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学生群后的天堂鸟
对于王诗铭的选择,她的先生也很支持。她和爱人认识10年,相爱9年,对彼此的脾性都知根究底。在先生的眼中,她是一个做事认知细致的人,这是她无论是做科研也好,还是做学生工作也好,都能够胜任的一个原因。她自身的性格又很热情,待人亲和力强,学生工作或许会是一个更能够发挥特长的地方。
在研究生阶段,王诗铭开始接触到学生组织。彼时刚入学,她抱着尝试的心态加入了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在研究生会的这段日子里,她参加了各式各样的组织活动,不同于实验室里相对封闭的状态,研究生会更像一个有爱的大家庭,能够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她很享受这种状态。
第十三届研究生相辉节闭幕式(一排左三)
渐渐地,王诗铭开始发现自己在人际沟通交往、组织团体活动方面上的能力,这让她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她决定去尝试。她是幸运的。导师卢大儒教授认为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他看到了王诗铭在组织方面的能力,对她的选择给予了支持。
最开始做辅导员时,也会有些不适应,面对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同学,如何和他们交流沟通,甚至在有些时候怎样管理成为了王诗铭的一个难题。她像面对研究中会出现的问题一样,做出了自我的评估方案。而在心态上,她将自己定位为他们的朋友,事事从理解的角度出发,有些存在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同时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她自主学习心理学知识,并考取了国家助理心理咨询师证书。她很愿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在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中,她总是觉得很开心。
王诗铭和友人(左一)
王诗铭的微信昵称是“天堂鸟”的拼音,天堂鸟是鹤望兰的另一个别名。同样的一种花,生出了两个类别,有着不同的枝叶和花朵。这恰同做科研和学生工作,她用10年灌溉长出了前一朵,而她喜爱的白花天堂鸟,正在抽枝发芽。
猜你想看:
校风学风 | 这些密密麻麻的纸,定格复旦研究生学习的最美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