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生心声 | 陈丽萍:复旦给了我什么?

2017-09-08 复旦研究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是2017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博士生——陈丽萍。


我是新生,也是老生:三年前我在这里参加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三个月前,也是在这里,我参加了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今天,还是在这里,和大家一样,展望着即将开启的新的旅程。


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导师程计林教授就对我说,好医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医学匠,一种是医学家,两者都会看病,但医学家懂学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当时的我,刚迈进学术的大门,并没有很深刻地领会导师的教诲。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临床实践中百姓的疾苦,需要依靠看似高耸入云的基础研究去解除。


我曾在临床中见过一个90后女患者,她的双亲均因慢乙肝相关肝癌去世,所以她特别注意定期体检。而就在她刚刚诞下一个女婴不久,乙肝相关肝癌如同魔咒一般降临在她身上,病情发展迅速,不到半年患者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独留人间。对一个鲜活的、初为人母的生命的不幸陨落,我深感悲痛,更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扼腕叹息。


也许,你会问,在科技这么发达的今天,怎会连一个乙肝病毒都对付不了?


是的,目前乙肝仍旧属于世界性难题;你可能会说,那也无所谓,乙肝离我们很远。但是我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是乙肝大国,官方数字显示我国的乙肝人群超过1亿,当然这其中包括携带者,换言之,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存在一例与乙肝相关。近百十年来,世界各地的医务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攻克乙肝、攻克肿瘤,但此题依旧无解。既然前人都没有收获,那作为研究生的我们,还有执着的必要吗?


答复是有,非常有必要。


再难解决的问题,都不应该阻止科研探索的脚步。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具有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而成为中国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这一消息振奋全国。璀璨夺目的光芒背后,却历经了190次失败的沉寂。 真理在黑暗中掩藏,发掘真理的道路荆棘遍布,甚至需要几代人努力,临门一脚可能就是你我他。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既有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灿若星辰照亮世界的天才人物,也有在黑暗中踯躅而行的寂寥身影,他们都通过科学研究改变过我们的生活。


从“高精尖”的学术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路是漫长而孤寂的,但想到一旦可以在前人基础上,探索出拯救更多癌症患者的方法,让更多的年轻母亲可以留在孩子身边,我就充满力量。中山医院的汤钊猷院士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将我国肝癌生存率提高到领先国际水平。他曾鼓励学生:“一名外科医生如果只会开刀,即使开得很好,一辈子最多也只能看几千个病人;但如果他不仅医技精湛,还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不断推进医学科技进步,那就能造福无数病人,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作为追梦的复旦人,应该有万夫莫当的冲劲和舍我其谁的精神,希望我们都能做历史的参与者,而不只是历史的见证人,青年科研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也应该有这样的担当。近来刷爆朋友圈的杨树,是2016年入选青年千人的90后,就毕业于我们的复旦大学;同样,今年3个国家优青获得者的90后,其中最年轻的入选者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郁培文。正如焦扬书记在为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思政课所讲的那样,复旦人要主动融入大时代,奉献大时代。


作为大时代下的一名青年学生,我有幸在复旦的百年星空下成长,让我更深地理解我的专业,同时也深刻认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三年前,枫林拆迁,我成了第一批入驻邯郸大本营的医学生,在与包括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等院系的同学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所在的附属医院地处遥远的金山,但对于每次学校的活动,哪怕公交转小火车再转地铁,我也乐此不疲。


复旦给了我锻炼的平台,也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天地。我参与组织过5次复旦大学实践项目,除了可以平复在实验室的苦闷,临床上的无奈,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外,我也把足迹留在了祖国的山川大地。


从实验室里的“精益求精”,到西部大山里的“走村访巷”,我看见了世界,也照见了自己,这些看似与医学“无用”的经历,却更坚定了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信念,我是为国家而生,理论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于实践才为大用。



常有人问我,“复旦给了你什么?”


我想,复旦给了我脚踏百年厚土,追逐自由而无用时,仰望星空的底气。居学术庙堂之高,则忧健康科研难题;处江湖之远,则常思世间悲悯。如今,我才逐渐明白导师那番关于“医学匠”和“医学家”的教诲背后的良苦用心。所以我选择继续在复旦读博深造,以科研服务临床,以临床推进科研,期待在未来成为一名有能力、有担当的“医学家”。复旦给了我别样的医学人生,所以,现在,我,背起行囊,在复旦,在这里,和大家,再一次出发!最后我想引用一位伟人的几句诗作为结尾: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摄影:易天宇

猜你想看:

从教60年 | 李大潜:“教师是世上最美好的职业”

迎新 | 2017级研究生新生攻略(生活篇)

迎新 | 2017级研究生新生攻略(帮扶政策篇)

复旦新学期加载ing | 你的内存准备好了吗?

你好 复旦 | 2017级研究生来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