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教60年 | 李大潜:“教师是世上最美好的职业”

2017-09-07 复旦研究生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举行“迎接党的十九大 做好学生引路人”庆祝2017年教师节主题座谈会,校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副书记许征、副校长周亚明、教师代表、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等80人出席。本次座谈会为一批“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教职工代表、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导师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座谈会中,发言的数学科学学院李大潜院士既是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导师代表,也是复旦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李老师及其团队背后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28a5f11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漫夸桃李遍天下,更盼光风润大千。”


他甘为人梯,潜心育人,“教师是人类最美好的职业,应该全心全意投入”。


他是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师,“和学生在一起,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学生为国建功,他强调“国家强大了,个人才有发展的空间”。


他领衔应用偏微分方程导学团队(课题组),突破了一名导师带几名学生的学术视野局限,由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学生们兼收并蓄,更加全面了解和吸收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学科发展,已发展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在国内有显著地位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好”团队。



李大潜院士领衔的应用偏微分方程导学团队(课题组)成立于1980年代初期,陆续加入团队指导小组的老师包括秦铁虎教授(现已退休)、周忆教授、肖体俊教授、王利彬副教授、雷震教授、王志强教授和曲鹏副教授。先后进入课题组学习和深造、并完成培养的研究生超过120人,博士后超过20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担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数十人。


团队导师

      李大潜、周忆、肖体俊、王利彬、雷震、王志强、曲鹏


团队成员

卢星、王艳艳、王晨牧、王玥、刘兆丰、

朱异、罗修文、陈孝东、崔龑、安少臻、

邓凡、陈余康、赵娜、蔡圆、卢文杰、

王璟睿、高源、徐哲、张辉、王佑仁、

明廷来、崔秀芳


自由宽松,学术研究好

应用偏微分方程导学团队(课题组)始终瞄准国际一流的水平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开展科研和实践活动。三十多年来,团队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及应用、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及工业应用数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数学理论方面,课题组对一般形式的二自变量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自由边界问题和间断解的系列成果,对非线性波动方程经典解的整体存在唯一性及生命跨度估计的完整结果,对流体力学方程解的适定性及破裂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拟线性双曲系统的精确能控性、能观性及同步性的系统成果均得到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另一方面,课题组坚持数学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各种电阻率测井方法建立了统一的基本理论框架,据此制作的微球形聚焦测井仪器作为该领域的主流产品、二十多年来一直成功地在大庆等众多油田使用至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李大潜先生常教育组内师生,做学术眼光要放长远,要关注国际上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动态,多和国内外的专家学习交流,多参加国内外相关的暑期学校和会议,并且在相关会议上争取报告自己的工作。李先生常说,要锻炼自己,在聆听别人工作的同时,也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在讨论班上,他鼓励大家积极报告,可以报告自己的相关工作,也可以讲自己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李先生,课题组的老师也总是能够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推进研究的进行。李先生常告诫大家的是,做学术不能浮躁,要沉下心,不能总贪眼前的利益,对研究浅尝辄止。


▲课题组2008年合影


应用偏微分课题组里老师和学生很多,每个人研究的方向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研究和积累,也都有完全不同的想法,这就对每个人的学术研究工作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研究工作中碰到困难时,组内师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自己的困难和想法跟课题组里的其他老师、同学聊聊,虽然也许不能立刻直接解决当前的困难,但是往往能够打开新的思路。


课题组的导师们都是偏微分方程领域负有盛名的专家,学生在研究中碰到的棘手难题,很多都是通过向导师们请教,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课题组曾经的博士、现在导师团队一员的曲鹏副教授回忆:当年去请教问题,导师们会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学科的整体掌握,向他介绍相关方向的方法,推荐相关的专著、论文,有几次甚至替他将难以从资料库中查阅的老论文找到,打印出来给他参考。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研究氛围中,才产出了一篇篇顶级期刊的文章和一项项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李先生与学生赴法实验室


薪火相传,踏踏实实干

李大潜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及葡萄牙科学院外籍院士,对数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视角,而且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一脉相承着苏步青、谷超豪等老先生的精神。


对于团队中现在及曾经的学生而言,李大潜先生既是恩师,亦是父母。学术上,教授专业知识;生活上,教导为人处世的态度。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每一位师长的悉心教导与关怀,李先生带领下的导师团队,培养出了一代代的杰出数学人才,这其中既有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又有口传心授的谆谆教诲。


每学期大讨论班的第一堂课,通常是由李先生给课题组师生讲讲新学期寄语。课题组的在读博士赵娜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先生教育年轻学生说:科学研究不能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大家应该以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家为目标!他说,做科学研究,尤其是数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贪多求快;更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创新,更要踏踏实实做事,持之以恒才能学好数学。


针对现今某些学生靠老师帮忙做论文的现象,李先生教育学生们,若要真正学会做学术研究,必须自己亲自实践、亲自探究,不能总想着让老师来解决问题还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而不是靠老师来给课题。


▲课题组三位老师合影


在这个集体里面,每一位老师都各有特色又都平易近人。周忆老师讲课诙谐幽默深入浅出,他常说的是,数学是从简单的开始做,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再去做困难的问题。周忆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举一些生动又贴切的例子,让大家觉得数学没有那么抽象,也从不吝于夸奖和鼓励学生——他说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因为解出了题受到李先生的表扬,所以就对数学研究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动力,那对现在的学生们,只要踊跃地回答问题,他也会多多夸奖。


肖体俊老师是是讨论班里女生学习的榜样。她所指导过的学生评价说她对待数学极认真严谨,经她做过的问题基本上不会出错。雷震老师非常关心学生们的成长,平时课上常会留一些前沿的公开问题,也会不定期地请来企业或工程一线的人员集中地给学生们讲他们遇到的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这些老师都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积极的引导,在做好一名教育者的同时又是学生亲切的好朋友。


▲1980年代李先生与学生讨论问题


应用偏微分方程课题组对于学生的人才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李大潜先生把每个学生的工作问题都放在心上,他说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讲述清楚才算真本事,因此每次的讨论班不仅会点评研究工作的情况,也会点评黑板上的板书,报告的语言组织,鼓励学生们珍惜每一次讨论班的机会。


无论是要投出去的文章还是会议报告的PPT文稿,李先生总要反复修改几次才定稿,严谨的学术态度影响着一届届学生。而到了最后学生真正要找工作的时候,李先生也总会认真地分析当时的形势,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推荐合适的工作单位,甚至曾为组内一个寻求博后深造机会的博士手写三页推荐信,字里 46 32853 46 15288 0 0 2504 0 0:00:13 0:00:06 0:00:07 2686行间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


和谐团队,温暖在心间

应用偏微分方程课题组营造了自由而团结的学术氛围,同时又充满着人文气息。每年元旦李先生都会自掏腰包请大家吃“年夜饭”。在这个时候,老师学生放下平时繁重的学术研究工作,发挥各自的才艺来表演节目,欢声笑语地迎接新的一年。此外,年夜饭上每人都会带一份小礼物,做游戏、互换礼物已经成了讨论班的传统活动。


很多毕业了的学生记忆最深的就是在课题组里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听报告、讲讨论班、挂黑板,一起上课、复习、组织会议,一起为未来迷茫、为前途努力,一起为彼此的成绩庆祝。


2015-2016跨年年夜饭,肖体俊老师与爱人梁进老师唱歌


课题组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每位师生的归属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也因此从课题组毕业了的学生们依然惦念着老师,并经常回来再次加入到这个大集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届届老生毕业离开了课题组,一级级新生进入了课题组。课题组里有的老师退休了,课题组里曾经的学生则回来任教了。在这样的循环生息中,应用偏微分方程课题组一直绽放着青春活力,稳定地为中国和国际数学界输送着杰出的人才。团队培养的师生深知科研的不易,却依旧愿意为之付出一辈子。


2017年5月,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由各院系推荐1支研究生导学团队参评,共有来自全校文、理、医21个院系的21支导学团队参评,各参评导学团队总结并提炼了各自导学团队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并集中展示。经过评委综合评定,共有10个导学团队荣获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11个导学团队荣获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特色奖,3个导学团队荣获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学术海报展示活动最具人气海报奖。



导师与研究生所组成的导学团队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学团队,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更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导学团队文化传承与和谐的导学团队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往期文章:

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圆满结束

校风学风 | 一起变成大树: 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团队的成长姿态

校风学风 | 润物细无声、教学两相长:数学学院应用偏微分方程导学团队

校风学风 | 格物致理,大道至简: 物理学系低维复杂物理体系课题组

校风学风 | 一个课题组最朴素的坚守:安得千顷皆沃野,不教人间有馑荒

猜你想看:

迎新 | 2017级研究生新生攻略(生活篇)

迎新 | 2017级研究生新生攻略(帮扶政策篇)

复旦新学期加载ing | 你的内存准备好了吗?

你好 复旦 | 2017级研究生来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