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稿丨学生眼中的老师

2017-09-10 沈逸超 复旦研究生

教师节

在今天这个属于所有老师的日子里

你有没有一种疯狂为老师打call的心情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

一位在读博士生是如何为自己的导师打call的



文 | 沈逸超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博士生


李老师有种种头衔,但他说:“我最看重教师这一头衔”。


——“这是我厨房里的新闻学概论”


李老师做得一手好菜。刚入师门,师兄师姐就说,你们有口福了,李老师在厨房的造诣,绝不亚于在新闻传播学上的成就。每逢新生入学,李老师喜欢亲自张罗一桌好菜。他祖籍宁波,河海生鲜都不在话下。师母会叫上所有在读的学生一块来吃,每每此时,李老师的家里就会十分热闹。李老师自己顾不上吃几口,就站在旁边笑呵呵看着,还让我们用家里简易的设备唱卡拉OK。乘我们玩得尽兴,他则悄悄“躲”到书房,时不时出来看我们的“战况”。看到早已杯盏狼藉的餐桌,他还是不满意,“沈逸超,你块头大,多吃点!”。师母告诉我们,看你们吃得开心,他就开心;你们吃得饱,他就满意了。


李良荣老师(左二)和师母施天权(右一)与学生的合影


有一年冬天,李老师又花了一下午时间,精心准备了丰盛的菜肴。我因故不能前往,同门特地打包给我带回来,告诉我说,这个你一定要试试!李老师说这是他厨房里的“新闻学概论”。我打开一看,是“白萝卜炖芋头”。白萝卜的甘甜配合毛芋的软糯滑,融合着食材本身的汤底散发浓郁的清香。寡淡的食材竟能品尝出清爽绵密的回味,想必一定是炖了很久。想起李老师说起当年编写《新闻学概论》,既要精深,又要简明,是要下得一番苦功的。就如同这道菜“白萝卜炖芋头”,文火慢炖,求得至味。大概好的学问并非高深莫测,更不是故弄玄虚,反倒是深入浅出,清爽利落。

 

——“你们要有自己的观点”


李老师是老系主任王中先生的硕士,他曾绘声绘色地和我们描绘王老先生同他探讨学术研究的画面。据说,王中老先生烟瘾中,每次都会点上一支烟,烟雾缭绕间,知识就这样熏陶出来了。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哪怕是意见相左,他认为,“不能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李老师正是和王老先生不断讨论和争论中学到了他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问题的全面性。



或许是一种师承,每周一晚,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李老师雷打不动带我们开“读书会”,每次讨论一个时下热门的学术议题或专业书目,让大家无所顾忌地谈天说地。室内还没有禁烟那会,李老师总会悠悠地点上一支烟,让大家挨个说自己的想法,烟圈缓缓上升,慢慢凝结,继而扩散,智慧和学识也在不断碰撞和交融。“不要怕说错,就怕你不说”,李老师最喜欢的,也是大家无所顾忌地说话。他不像是在教导我们,而更像是同我们就议题进行平等互换和交流。如果我们的讨论给他带来刺激,抑或是有什么前沿的观点和新鲜的事物他没有听说过,他会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我们解释。



“如果说我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某种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思路,那么学生也给了我青春,给了我生命的青春,给了我学术的青春。”他常说。

 

——“永远保持敏锐”

记得作为新生刚入师门,李老师的“第一堂课”,他就“诚实”地说:“我们这一辈学人,因为种种原因,在方法论更新上可能跟不上许多年轻老师。但我们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敏锐度,你们要学习。”士开题那阵,我洋洋洒洒地写了厚厚一叠材料给李老师过目。原本以为他需要看几天,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把我叫去。李老师仔仔细细一字一句地帮我改过,哪怕是标点也不放过。不过最让我受益的,还是李老师告诉我,问题要简明扼要,不要绕来绕去,如果你写了那么多还写不清楚,那肯定不是个好问题。


一本新闻学概论,一个“双重属性”理论,几十年来李老师建树颇丰,获得学界广泛认可。有意思的是,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者,他并不使用在我们看来是日常生活必备的微信或其它社交软件。他称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中年人是“移民”,而他自诩是“难民”。然而在我看来,李老师这个互联网时代的“难民”,却比任何人都要敏锐,以学术的路径不停追赶时下最时髦的热点。今年年初,李老师召集我们几位博士,对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进行讨论。基于这几年的新观察,李老师从政府规制、技术进步、资本走向和社会变迁等角度考察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最终形成系列文章,引领风气之先。“做学术要保持敏锐,找到好问题”,这是他常常提醒我们的话。


李良荣老师(左六)和师母施天权(左五)与学生的合影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道:“我有个非常深的体会,这些考进复旦新闻学院的学生都是佼佼者,他们怀抱着理想,要对得起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这么优秀的学生,在新闻学院学了四年,如果不能给他们应有的知识、思维方法、理想追求,就太对不起他们了。”所以,在所有头衔中,他最看中教师这一头衔。


梅贻琦先生曾用“从游”来形容理想师生关系: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我们这群学生,就像是一群尾随李老师的小鱼,在学术研究和为人处世的海洋里遨游。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原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6年-2013年)。专擅新闻学理论、国际传播与新媒体研究,致力于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和世界新闻媒体的发展与改革,著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宣传学导论》等专著及一批学术论文。其中《新闻学概论》获上海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今天这个属于全体老师节日的日子里,向你尊敬的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吧,祝天下所有老师节日快乐!文章下方的留言板你是最好的"表白墙”,感谢大声说出来吧!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想看:

许宁生校长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做一流的学问 促社会的进步

导师代表 | 吴晓明:生逢伟大时代,进入复旦尤其幸运

新生心声 | 陈丽萍:复旦给了我什么?

校园 | 我校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