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稿 | 从环境经济学角度解读十九大精神

2017-10-23 复旦研究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再一次上升到了关乎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高度。


把镜头回溯至5年前,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全世界是第一个。过去5年,一幅水绿山青、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新的5年,铁腕治污的决心更坚定、环保督查的手段更严厉、制度创新的探索更扎实,努力建设一个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中国,我们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今天,就让我们听听复旦的两名硕士生从环境角度来解读十九大报告。


许艺嘉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生


习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具有非凡的里程碑意义。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时隔三十六年,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再次作出重大判断,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判断一样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多年来,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所作的重大调整和改变,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异,背后却是多方面的大变革,值得我们仔细学习和揣摩。


作为环境管理专业的学生,结合战略环境评价原理课程及环境经济学课程,我对这一转变也有自己的思考:


如何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理解新时代下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作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美丽中国越发渴望。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结合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环境角度可以理解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绿色生态的向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可以理解为“现阶段我国继续改善的生态环境状况”。近年来,我国的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环保制度不断健全。但随着经济的粗放增长,环境负荷不断加重,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逐步显现,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呈现交织状态,环境质量总体仍未达到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向往。



环境仍未明显改善的背后原因:环境政策与制度的薄弱与不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生态文明放在首要位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强调“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指出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包括多学科、多方面的政策研究,如:环境、社会、经济等,不论从哪个方面,都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调动社会和公众参与积极性

调动社会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推动环境政策和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也至关重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转变人民群众社会价值观念,促进公众生活方式向可持续和绿色的方向转变;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政策,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使用环保原材料、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产品和绿色出行,促进公众的直接参与。


总的说来,十九大报告体现出我们国家和社会比过去每一个时刻都更加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绝非背道而驰,而是相辅相成。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携手共进,共同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效改善。



宋婷 复旦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此前很长时间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正是因为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最初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才让我们有了憧憬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坚实台阶。



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社会其他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人们的权利需要更多保障,需要更多的公平、正义和安全,也需要更清新的水和空气。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了法律制度和政策在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上的重要引领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在2014年,《环保法》已经进行了修改,针对环保领域长期存在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问题,新《环保法》规定了按日计罚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行政机关可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且在经济处罚的同时,还可能对企业负责人直接实施拘留。新《环保法》因此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为加强与新《环保法》的衔接,环保部正在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的制(修)订进程,积极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排污许可条例、环境监测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正在让环境保护领域拜托“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提高环境污染侵权的成本。


我们相信,有了法律法规的指引,强化公众对于“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认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能够最终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


【十九大专题系列】

来稿 | 战略思维的高度决定执政能力的高度

献礼十九大 |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全方位实现资助育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9个新提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复旦大学研究生热议十九大开幕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初识复旦,你已是最好的样子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党旗飘扬下,投身于共同的事业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扎根基层,奉献时代,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复 52 28948 52 15288 0 0 3036 0 0:00:09 0:00:05 0:00:04 3036力量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社会实践是一场接力 我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我们都是“满天星”,照亮更多需要的地方

十九大就要开了,这100个关键词你要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