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华社记者56岁心梗去世,就差十分钟!12个梗死信号要牢记!
关注:老刘的心灵鸡汤,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好文章!
↓最近,一则消息让人痛心:
痛惜!送别!
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勇
在办公室突发心梗去世
他坚持编辑完稿件才呼救
被送到医院后
医生说
“哪怕早送来十分钟”
他走后
鲜花铺满他的工位
缅怀文章刷爆朋友圈
中国记协发来慰问信哀悼
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专特稿专线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徐勇,在位于北京的办公室中因突发大面积心梗去世,享年56岁。
据悉,11月20日下午3时许,徐勇正常上班时突感不适,虽经同事、医护人员抢救,依然不幸去世。
新华社《环球》杂志副总编辑刘洪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牛弹琴”中发文悼念徐勇,并谈到了记者的忙碌与不易。
《一位新华社记者突然走了,外套还搭在椅背上!》文章截图
50多岁,正是能陪着父母安度晚年,看着孙辈长大成人的年纪,却被心梗夺去了生命,让人惋惜不已。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家族史是心梗的危险因素,这些人群更容易被心梗盯上。
但我们忽略了的是:
“现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过度劳累,压力增大,过多熬夜。40岁至60岁的中青年男性是心梗易发人群。脑力劳动者平时活动少,如果长时间高强度脑力活动,也容易发生心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明教授在11月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12个心梗征兆,要当心!
说到心梗,大家都知道胸前区疼痛、大汗淋漓是典型症状。但有些情况并不起眼,却可能是心梗。人到中年,一定要了解好这些信号,以防万一!
据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在临床工作20多年,做过8000多例手术。他总结出了十二个心梗容易被忽视的征兆。
心梗预兆一:胸口被胶带缠绕
胸口感觉被胶带缠绕,或有一种被束缚感,要当心是心梗的预兆。
心梗预兆二:双耳突聋
双耳突聋跟心血管堵塞有直接的关系。在张健医生接触的心绞痛患者中,有很多都会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双耳嗡嗡响,术后马上症状消失。所以,听力突然下降,是心绞痛的一个早期症状。
心梗预兆三:牙痛
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确实存在牙病,特别容易误诊漏诊。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
心梗预兆四:头晕
高危人群经常头晕,或长期头晕,要小心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五:脚底疼痛
张健医生遇到很多患者都有反映脚底疼痛。脚底针刺一样的疼痛,也是心绞痛的一个表现。这种症状虽然不多见,但是千人千面,心脏报警的途径也是千变万化。
心梗预兆六:肩胛骨疼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女性患者,肩胛骨好像漏风一样,丝丝地疼痛。机缘巧合发现心血管问题,治疗后不疼了。
所以,高危人群伴有肩胛骨疼痛的要注意,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七:左上肢无力
左上肢无力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表现就是左侧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难受,酸胀,有的使不上力气,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改善之后,症状很快消失。
心梗预兆八:左腿酸麻胀疼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女性患者,术前几个月左腿一直酸麻胀疼,针灸拔罐都没什么用,结果手术改善心血管问题后,腿不疼了。
所以左腿酸胀这个症状,可能也是心梗预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胀痛,对于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血管问题。
心梗预兆九:头疼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位老年女性,活动走路就会头疼,后脑勺疼。直到发现右冠出现严重狭窄而且钙化,处理后头痛就消失。
可见,高危人群伴有头疼的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十:突然变懒、乏力
这个症状在高龄老人当中比较常见。没有其它不适,唯一的感觉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动,犯懒,这时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问题。
心梗预兆十一:脐周疼痛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50岁左右的患者,早晨遛弯回来后肚脐周疼,以为是闹肚子,但疼的却越来越强烈。到医院后,医生结合天气寒冷、体温不高、年龄和症状,查心电图发现心梗。血栓抽吸手术后,脐周疼痛就消失了。
所以脐周疼痛,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
心梗预兆十二:睁不开眼睛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中年男性,8年睁不开眼睛。结果检查心脏后发现心衰,前降支堵了99%。马上手术通开血管后,眼睛能睁开了。
虽然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脏。
10个危险时刻,心梗易发生!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在2018年3月30日健康时报心脑血管版刊文,根据临床案例,发现急性心梗有10个“危险时间”。尤其是高危人群,比较容易在这些时刻发生:
如厕时刻
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甚至可较平时翻一番,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洗澡时刻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
酒席时刻
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者则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心梗。
打牌时刻
打牌、下棋时久坐不动,情绪突然激动时,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进行打牌、下棋等娱乐时,适当起身活动,利于血液循环。
看电视时刻
长时间看电视会使情绪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建议睡前看电视别超过半小时,不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
游泳时刻
游泳时受到凉水的刺激,也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出现冠状动脉缺血而诱发心肌梗死。
建议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进行游泳锻炼前做好热身,完全活动开身体,同时要选择水温适宜的地域,避免低水温的刺激;冠心病患者最好别游泳。
吸烟时刻
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也会增大心梗的危险。另外,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发生心梗。建议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尽早戒烟。
晨起时刻
早晨起床,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这就是专家广泛认同的“魔鬼时刻”。所以,晨起最好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
酣睡时刻
睡觉时“打呼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还会诱发急性心梗。建议睡觉打呼噜的人尽早治疗,排除风险。
悲伤时刻
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降低心脏泵血功能,进而引起如心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建议保持心态平衡,切忌过喜过悲。
在心梗面前,我们注定是无助的吗?
不,当一个人心脏骤停时,在4分钟内进行急救是“黄金急救时间”,如果我们立即使用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患者仍有一线生机,而4~6min后患者的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就会遭受不可逆的损害,一旦超过10分钟后才进行急救则生存机会几乎渺茫。因此,面对发病者,我们不能单纯地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据有关数据统计,87%的病人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若这些患者经过现场急救,30%-40%可以挽回生命,学会心肺复苏术对于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极为重要。
为此,我们为广大用户朋友们请到了知名应急救护专家马桂林老师,为大家教授家庭急救知识;点击下图学习观看↓↓↓。
推 荐 阅 读:
推 荐 阅 读:
十二句话,美醉了! 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 而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 听《雪落下的声音》,赏绝美雪景……
绝美果实,让人心花怒放!
走好最后一段路!
《半月谈》上海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一墙之隔两重天
芦苇荡,秋草黄,暮秋好风光
公众号:xinlingjitangliu 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 图文编辑综合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