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注意了!今年这些民生变化你都经历过了吗?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坚持以全面数字化改革撬动民生领域共富建设,打造“善杭州”民生数字治理品牌。那么,这对杭州市民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今天就和民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实施数字社会“老有所养”场景建设,把全市24.8万失智失能老年人安居守护列为“善养图景”的重中之重,联动公安、卫健、人社、医保、残联等部门,对居家助老、暖心服务、医养结合和智能安防四个关键应用场景实现智能管理。
上线养老服务商
282家
在线养老护理员
近8000名
日均服务
1万余单
加强孤寡、独居老人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安装智能水表、电表等守护套件7000余户,开展智能主动关怀187.06万次,有效实现24小时老人安居善养。
我市智能养老以专项评审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八部委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实施数字社会“弱有所扶”场景建设,列为全省精准保障标杆区建设示范典范。进一步加快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数字场景“串点成珠”,梳理部门帮扶政策“数字清单”,将困难群众最关心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认定、保障金给付、电力减免等14个高频救助事项,形成“线上无缝联办、线下实时探访”的数字救助迭代效应。
推进城市大脑“民生直达”平台建设
集成
全市10个部门
80项惠民政策
对接
全市12个部门
62个数据接口
变“人工排查、坐店等客、审核材料”为“数据分析、无需纸质、瞬间兑付”,直接兑付惠民资金约30亿元,覆盖群众565万人次。
积极推进社区智治“一表通”和“村社减负”多跨场景试点建设。
实施数字社会“事有所便”场景建设,联合10多个部门,率先全省建设“已故人口数据库”,优化升级身后“一件事”办理,实现
逝者信息“一证识别”
逝者待遇“一次结算”
逝者遗产“一键查询”
办事结果“一次反馈”
有效解决了身后事办理部门多、政策落地不及时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
对标对表省、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推动出台新一轮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建立健全企业、社会组织回报社会的政策激励机制,率先全省上线“公益慈善”应用场景,加快慈善数据归集、资源对接、政策兑现和项目监管的智能一体化,切实发挥网络慈善的精准性、实效性和可及性,着力打响“慈善促富”品牌。
撰稿:法规处
编辑:方沁薇、章琳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