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怼”方言能怪谁?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喝了舞阳水,句句不离“怼”,舞阳话中的“怼”字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网络神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作为伴随我们长大的文化,方言有着家乡的味道。在普通话成为主流的今天,方言不得不面临“消失”的风险……
11月17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著名方言学家和语言学家许宝华先生获得了学术贡献奖,他把上海方言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宝华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中国人,尤其是占全国总人口94%的汉族人都应该会说通用语言——普通话,同时也会说自己出生地的地域方言。普通话是汉族共同语,方言则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二者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所以应该提倡双语(双言)制。
方言在消失
据统计,我国有130余种语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语言国家,汉语作为使用最多的语言,又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中国语言地图》把汉语方言分为10区,即官话区、粤语区、吴语区、客语区、闽语区、湘语区、赣语区、晋语区、徽语区、平话区。各方言区内部也可进一步细分。
汉语方言十区分布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方言之间的分歧就已经相当明显。《礼记》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试想,如果儒家一口吴语、法家一口湘语,如何唇枪舌战?为促进交流,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曾以“雅言”为通用语言。从先秦的雅言、两汉的通语、宋明的官话、清末的国语再到如今的普通话,方言不断发展的同时,通用语言的规范也持续进行。
几千年来,汉语的方言有分化有统一,古代社会方言不可能完全走向统一,有不少地方方言的差异还是很严重的,以至于彼此不能交际。解放以来,方言特点消磨得越来越快,这是汉语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我们如果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方言消磨的速度会变慢,方言传承问题也就能较好地解决。
普通话与方言的发展历程
受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影响,各方言间差异众多。即便是同一方言,其内部差异也大于一些欧洲的不同语言。以“我爱你”为例,同一意义在不同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
不同方言中的“我爱你”
全球每14天,就有一种语言消亡。至于我国众多的方言,也有小部分因无人使用,而处于遗忘与消失的边缘,双语制不失为保护方言的一种有效方法。
语言有两大基本功能:交际功能与思维功能。中国长期封建社会所造成的方言现象,一直到开国初期仍然非常严重,各地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普通话,严重阻碍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国民经济发展。于是,语言的交际功能成为当时的焦点。中央政府针对汉字的认写困难,方言分歧严重,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项文字改革任务。
对牛弹琴
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字改革成绩斐然,对于汉语与汉字规范,对于推动文化教育进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基于以往成绩,有人会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方言的消亡,语言高度统一,将促进文化教育更快发展。
语言除了交际功能,还有思维功能。人们重视信息资源,不应以牺牲语言思维功能所负载的文化资源为代价。尽管人们对于沃尔夫一萨丕尔假说看法不一,但是语言是人类主要的思维工具,这是共识。由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语言与思维共生共演。不同的语言自然会影响到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人们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创造了千差万别、绚烂多彩的文化。这些文化形式与语言形式相互依存。
方言中的“提溜”
唐诗译成白话诗,尽管内容尽善尽美,但韵味几乎无存。读过莎士比亚诗歌就会知道,阅读最好的中译本,也无法从中领略原诗的美感。语言的旋律,更是直接影响到各地民歌,曲艺、戏曲的形成。莫说苏州评弹、越剧、粤剧,改用普通话演唱,会失去原味,单是京剧中的韵白改成京白,也逊色不少。可见,文化的多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多元。各地方言一旦消失,这些艺术瑰宝迟早都会枯萎。
说普通话不代表文明
观念的变革需要一个过程,多年来“推普”这一政策背景导致的思维惯性蒙蔽了人们的慧眼,使得一些人对方言加以排斥,甚至歧视。
在一些场所会看到“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的标语。殊不知,说普通话只是对现代中国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评判文明与否的标准。“普通话”与“文明人”无必然联系。
学校课堂要求说普通话,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需要;公共场合提倡说普通话,是出于语言交际的需要。但是,私下场合,某些学校明令禁止学生说方言,实不可取。从保护方言的角度考虑,不仅不能禁止私下场合说方言,甚至要加以鼓励。
各个学校都重视普通话的规范教学,但是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提出方言规范问题。那么方言是否需要规范呢?但凡语言都是一个体系,自然都有它的规则,皆需规范。如果意识到方言也是语言资源的一种,要加以保护,当然需要对其加以规范。方言越规范,它与方言文化的结合越紧密,也就越具有生命力。
此外,方言与普通话有比较严格的对应规律。规范方言工作,既是保护方言的有效手段,也能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可见,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不但不冲突,而且能同步开展、相互促进。(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216期第5版,潘悟云 游汝杰 麦耘 钱乃荣 张洪明 孔江平《抢救日渐衰微的方言》).
也许你喜欢看: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