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时代:长沙市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国家治理
改革要整体推进、全面发力,但整体推进并不是齐头并进,全面发力也不是平均用力,改革的统筹推进就在于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把握次序,必须对准瓶颈短板、精准对焦,必须实行分类归集、同向发力,必须强调梯次接续、纵深推进。
全文大约4400字,阅读时长约为10分钟。
报纸原文:《过程管理是改革推进的基本方式——长沙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中共长沙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 吴德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长沙市以此为遵循,在湖南省委改革办的具体指导下,把握改革推进的逻辑,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改革推进落实体系,对改革周期实施系统性、交互式、动态化的过程管理,在改革过程中“既有导航、又有护航,既要方案、又要答案,既能完成、又能集成、实现总成”。长沙市探索实施的改革过程管理,注重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突出科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新时期地方改革的推进落实初步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实务样本。
长沙市实施改革过程管理的要义在于解决改革推进面临的问题
长沙市从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入手,创新建立一系列科学实用的管理规则、管理方法、管理标准和管理工具,初步探索了一个“实时监测、即时反馈、适时评估、及时调整、限时落地、全时把控”的改革过程管理基本范式。
用任务清单管理,解决统筹推进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的6个领域、60大项、336小项改革任务,无一不重要而紧迫,项项堪称“硬骨头”,而且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从繁杂的改革任务中提纲挈领、以简驭繁?长沙市坚持以“年度要点+重点任务清单”的方式为统领,2015年制定《关联性改革清单》,2016年制定《重点突破改革事项清单》、《基层探索改革事项清单》、《试点示范改革事项清单》。改革要整体推进、全面发力,但整体推进并不是齐头并进,全面发力也不是平均用力,改革的统筹推进就在于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把握次序,必须对准瓶颈短板、精准对焦,必须实行分类归集、同向发力,必须强调梯次接续、纵深推进。
用信息技术管理,解决全息监测的问题。研发市、区县(市)两级联动的全面深化改革动态管理信息平台,集改革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综合办公等板块于一体,通过线上线下高效互动、内力外力同时做功,从改革项目、主体责任和进度成效三个维度发力,实行系统性、动态化、台账式管理。
用决策流程管理,解决精准发力的问题。42 35782 42 15288 0 0 2744 0 0:00:13 0:00:05 0:00:08 2744 42 35782 42 15288 0 0 2542 0 0:00:14 0:00:06 0:00:08 2868>改革决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由若干相互衔接的程序、流程构成,既要防止“上下一般粗”,也要防止“各顶一片天”;具体改革方案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自行其是。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的决策流程管理,就是一方面在目标导向上体现“命令一致”原则,一方面在精准对焦中鼓励结合实际“二次创新”,保障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创造性地推进。为此,长沙市先后出台《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提请市委深改组会议审议方案文件流程》、《长沙市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文件内评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度,明确改革决策一般应遵循前期调研、拟定草案、评估论证、征求意见、法律审查、提交审议、形成决议、印发实施和信息公开等流程;明确市委深改组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各改革专项小组会议审议改革议题和方案的具体范围和一般流程。
用综合资源管理,解决全员参与的问题。改革越进入深水区越需要放开视野、整合资源、凝聚共识、集聚合力。长沙市围绕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凝心聚力汇智,实施改革资源的动员聚合,通过实施改革绩效考核机制组织各级行政资源、健全改革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优化改革资源配置机制整合各种市场资源、建立改革第三方助推机制引入各方外脑资源,把心思用在改革谋划上,把精力花在改革攻坚上,把力气下在改革落实上。可以说,所有的行政主体、社会主体、市场主体,都是改革主体;改革没有附加条件,只有责任担当,没有旁观者和评论者,只有参与者、宣传者、推动者。“深水区”的改革之舟能抵达何处,取决于全社会的改革之桨划向何方。改革不仅需要党委政府的决心和决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参谋,唯有上下齐心、左右协力,才能使改革的愿景变为实景。
用改革督察管理,解决落地生根的问题。长沙市坚持把钉钉子的锤子始终抓在手上,率先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办法,明确“加压又加油,增效不增负”原则,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督察格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督察体系。
用改革预期管理,解决行稳致远的问题。改革具备实践探索的试验性和体制过渡的长期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其既有短期预期、也有长期预期,既有单项预期、也有综合预期,既有显性预期、也有隐性预期。长沙市高度重视改革的预期管理,注重有效利用公众的预期,并提供源源不断、踏踏实实的稳定的改革方式。第一,用预期管理凝聚改革共识、破解改革焦虑。通过各级各层面的参与式、协商式、体验式等开放平台,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改革中来。让人民群众既收获到显而易见的现实红利,也感受到令人期待的预期红利。第二,强化改革风险防控。对一些影响重大的风险领域的改革,注重在决策谋划前、政策出台前,预判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稳定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并考虑社会和市场的承受能力。第三,增强改革的“正外部性”,降低改革的“负外部性”。重视改革的溢出效应,强化各项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加强各领域改革的系统谋划和整体联动,不仅单项改革要释放裂变效应,而且整体改革也要产生链式反应、形成聚变效应。第四,注重立竿见影和循序渐进相统一,防止改革边际效用递减。既推出能“立竿见影”的“接地气”改革,也推进需“循序渐进”的“高大上”改革。切实防止出现因改革预期管理不到位,导致改革风险加大、效应减弱、红利消解,从而在发展推动力和群众“获得感”的转化上打折扣的状况。
长沙市坚持改革过程管理的逻辑在于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
改革必然是一个长期复杂、艰难曲折、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攻坚过程,改革必须成为一个勇往直前、纵深推进、梯次接续、久久为功的持续过程。长沙市实施的改革过程管理充分体现了改革逻辑的必然性:有什么样的改革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过程管理;有什么样的过程管理,才会有什么样的改革效果。
改革是一个长目标的调整完善过程,必须关照宏观、中观与微观。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对于地方来说,需要紧跟中央部署细化、紧扣自身发展实化、紧抓地域特色深化的改革任务更多。一是把握好宏观。始终确保改革在大势中谋划、在大局中推进,做到既不安于现状、不拖延观望、不踯躅不前,又不抢跑、不冒进、不蛮干。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改革上既要“大胆设想”又要“小心求证”,把握好底线,防止出现偏差和漏洞。二是谋划好中观。在谋划改革措施时要瞄准问题、分清主次,把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类改革放在首位,平衡好其他改革之间的关系;在落实改革举措时,要脚踏实地,从当前有条件且有能力改的工作做起,循序渐进地把改革做实做稳。三是探索好微观。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现实性具体问题,给制度创新留出探索空间,鼓励基层对改革项目进行组合设计、二次创新,推出更多贴近基层实际、解决基层问题、体现基层特色的探索性、创新性改革,为地方改革创造更多可复制、易推广、能落地的新鲜经验。
改革是一个长链条的制度重建过程,必须衔接决策、执行与落实。改革从来就不是表面文章,更不能虚晃一枪,而是一场刀刃向内、真刀真枪地改体制机制、动既得利益的自我革命。长沙市将处理好决策、执行和落实的逻辑关系作为关键,着力破除各类梗阻障碍,打通改革推进的“任督二脉”。一是围绕“最先一公里”强化改革决策的“含金量”。 不断提高改革方案的质量,确保谋得深、抓得紧、推得稳、落得实,做到当前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局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防止改革力量“分散化”、改革措施“碎片化”、改革利益“部门化”。二是围绕“中间几公里”强化改革执行的“受益面”。在执行上下苦功,在落实中见真招,紧抓快干、务求必成,缩短改革举措从高层决策到基层落实之间的“时间差”,推进改革方案早落地、早收效,让社会公众更早、更快、更多、更广地受益。三是围绕“最后一公里”强化改革落实的“获得感”。将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改革方案落地生根、改革举措开花结果,让改革的红利释放得更长、更久一些,让改革的“获得感”来得更强、更实一点。
改革是一个长周期的统筹协调过程,必须贯通上下、左右与前后。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外部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措施协同配合,可以说改革存在的基本形态就是“关系存在论”,就是“整体存在论”。长沙市着力强化了改革推进的系统思维和协同意识。一是上下看齐。抓好与中央、省委改革部署的有效衔接,对中央、省委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及时跟进,决不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确保上级改革部署在地方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二是左右同步。抓好各领域改革的同步推进;抓好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和创新动作的同向发力;抓好各层级之间、专项小组之间、责任部门与参加单位之间的同频共振。三是前后协调。抓好已启动改革事项与新提出改革任务的梯次接续;各项改革任务之间的前后关照,使之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改革是一个长阵线的攻坚克难过程,必须把握天时、地利与人和。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各行业,唯有在推进过程中拿准“音调”、合准“节拍”、踩准“鼓点”,才能在改革窗口期把握住机遇,有效化解改革阻力、增强改革动力。一是顺应“天时”。“改革合为时而推”, 再好的改革举措,如果推行时机不成熟,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强化改革时效性,确保改革举措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才能实现改革效益最大化。二是把握“地利”。改革举措的推行,应充分考虑地方发展状况、社会实际需求和实施现实基础,防止“水土不服”。特别是重大改革试点,要注重选择各方关注、条件成熟、愿望强烈的区域来开展,以增强创新工作的示范性、影响力。三是实现“人和”。改革举措推出前,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赢得广泛认同和支持参与,确保改革取得真真切切、扎扎实实的成效。
改革是一个长效度的落地生根过程,必须兼顾速度、力度与精度。新的改革周期,改革的效应不应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常态的;不应是静止的,而是变化的、渐进的;不应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整体的,长沙市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高度注重速度、力度和精度的科学统一。如何讲求速度?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统筹谋划改革、整体推进改革。步子要快,不能事事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边;步子也要稳,不能过度超前,更不能急躁冒进,特别是对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改革,要做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早改革、早见效。如何追求力度?改革推进过程的矛盾和问题不少,要把握规律、循序渐进,善于把准脉象、稳控节奏、掌握火候,做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度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如何务求精度?要抽丝剥茧、深入本质,对症下药、抓住关键,实现精确定位、精细施策、精准发力,特别是要围绕推动内涵发展,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围绕推动创新发展,以重大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发展;要围绕开放发展,坚持以更大视野扩大融合发展平台。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71期第3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新媒体平台
相关文章
未来改革的四个“关键点”:政府职能、财税、户籍、土地 | 社会科学报
直面改革瓶颈:经济周期性下滑产生的结构性矛盾 | 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