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红色传奇:英雄不曾远离

2017-11-16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人民解放军33位英雄与英雄集体的红色传奇

永世铭记的忠勇英魂 永远赓续的血脉荣光


荐·读

《英雄》

曹智◎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11月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编辑推荐


英雄气激荡,国家有希望。

英雄气飞扬,军队有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中,始终激荡着一股撼人心魄的英雄气。那澎湃在天地间的英雄气,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灵魂与支柱。


每一位英雄,都是永存的丰碑;每一个典范,都是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人格魅力,先锋事迹和榜样作用,历经风雨而不朽,饱经沧桑而弥新。


内容简介


“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在人民军队迎来九十华诞之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从我军各个历史时期涌现的著名英模中筛选出33位有代表性的英模人物和英模单位,抽取精干力量组成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赴英模所在单位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对英模本人或其亲属、战友进行深入采访,以富有新闻性、时代性和人性化、人情味的表达,挖掘老英雄的新故事,讲述老故事的新意义,以期揭示优良传统、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崇尚英雄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简介


曹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高级记者。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长期从事军事新闻采编工作,2014年当选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飞向太空的航程》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


精彩书摘


陈树湘:湘江英魂,永不迟到的祭奠

樊永强


【人物小传】

陈树湘,1905年1月生,湖南省长沙县人。在毛泽东、何叔衡等的影响下,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北伐军叶挺部,历任班长、警卫团排长,同年9月随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他身经百战,屡建战功,逐步成长为红军的一位优秀指挥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34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弹尽粮绝,不幸被俘。1934年12月9日,在被押送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红5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


韩京京的追寻之路是从父亲去世那一天开始的。

 

韩京京的父亲、开国中将韩伟是湖北黄陂人。1992年,86岁的将军弥留之际,却对儿子说出了要“魂归闽西”的夙愿:

 

“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遵照父亲的遗嘱,韩京京将骨灰送回到他带领闽西子弟开始长征的出发地——福建龙岩。



安放骨灰那天,四月的闽西细雨濛濛。当韩京京来到闽西革命公墓,眼前的场景让他瞬时泪奔:上百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早早聚集在骨灰堂外的台阶上,来给“扩红团长”送行,说当年“韩团长”带出去的几千闽西子弟兵都牺牲了,如今他以自己的骨灰来告慰他那些战友的父老乡亲啦,我们来看看他,也给他送送行……


蓦然间,韩京京想起十多年前有一次陪父亲去看望民政部长程子华伯伯。民政部一位主管优抚工作的司长也如约来到,谈话开门见山:“韩老,您要求给红34师6000官兵追认烈士,可是按规定……”爸爸拍着桌子站了起来:“34师只剩了我一个团以上干部,我上哪儿去找证明人?!”


是啊,红34师那6000闽西子弟兵最后都到了哪里?带领他们浴血奋战的师长又在哪里?


20多年来,韩京京追寻着父亲和父亲战友们当年的足迹,从文家市到三湾,从井冈山到龙岩,最后来到了湘江之畔。


在这片曾经发生过惨烈大战的悲壮之地,韩京京寻找烈士遗骸,立起英雄墓碑,一步步弥补着困扰父亲一生的遗憾,也一点点走近了“义父”陈树湘的英雄世界——尽管他们从未谋面。


这是一场跨越八十年的追寻,这是一场永不迟到的祭奠。



血战湘江之侧,“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韩京京的记忆中,从出生起,他从未听父亲提起过湘江战役。直到1986年韩伟将军80岁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编写《红军长征回忆史料》,有关同志找到他,让他回忆红34师浴血奋战的历史,韩京京才从父亲那里听到这场惊天动地的鏖战。

 

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被重新打开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半年后,这篇回忆文章写成了。“父亲显然是把这段历史完好地保存在内心深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韩京京说,“其间,他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怎样的纠结,我并不知道……”


在韩伟将军一气呵成写就的回忆录《红34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中这样记述:“弹药打光了,红军指战员就用刺刀、枪托与冲上来的敌人拼杀,直杀得敌人尸横遍野。我团1营有位福建籍连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肠子被敌人炮弹炸出来了,仍带领全连战斗。阵地上空铁火横飞,山上的松树烧得只剩下枝杆,但同志们仍英勇坚守阵地,顽强战斗。”


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内的湘江战役示意图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人。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担负全军总后卫的红34师的阵地上。最终,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以全师6000名官兵的英勇牺牲完成了阻击敌人、保护党中央渡过湘江的重任。据说,因为湘江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当地老百姓从此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传闻。


“父亲生前很少讲自己的赫赫战功,而总说自己是一名幸存者。”韩京京说,父亲一生身经百战,但最为惦记、无法忘怀的还是湘江边上的那场战役。也正是从父亲的回忆文章中,韩京京才第一次了解到湘江之战的壮烈与震撼。



1992年韩伟将军去世。在翻阅父亲留下的战争年代的资料时,韩京京看到最多的名字是陈树湘,而父亲和陈树湘伯伯之间的生死约定也慢慢被韩京京所了解。


从参加秋收起义开始,韩伟和陈树湘就一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并肩战斗,从井冈山到闽西,从普通战士到红军指挥员,两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情谊。湘江战役时,陈树湘担任红34师师长,韩伟担任下属的红100团团长。


韩京京说,他们在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准备分头突围时曾留下最后的生死约定:“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随后便与敌人展开了新一轮血战。

 

最后,当时只有29岁的陈树湘伤重被俘。



“陈树湘大爹爹硬是从伤口处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绞断,也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而我父亲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也从宝界岭的大山上跳了下去。”韩京京谈到这里几度哽咽。万幸的是,韩伟跳下悬崖后挂在了树丛上,被当地百姓发现,隐藏在地窖数天后,得以获救。韩伟也成为红34师唯一存活的团以上领导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韩伟历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无论职务和地位多么显赫,闽西和湘江都是将军一生的伤痛。


在闽西革命公墓内安放着的20位将军中,韩伟是唯一一位非福建籍的将军。


“生不能相伴,死却要相守。”韩京京说,“父亲是以这样的方式,守着那片家园,守着那片用万千闽西子弟的生命换来的幸福家园。”



牺牲79年后,终于找到了英雄失去头颅的遗骸

 

2009年,韩京京遵照父亲遗愿在湘江之畔为牺牲的红34师6000将士立了一块“无字碑”。碑面上,韩京京几经斟酌,始终找不到适当的言词来祭奠他们,最后只好在基座上刻下了:


“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  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2013年,湘江战役79年后的端午节,韩京京终于找到了陈树湘师长失去了头颅的遗骸。


当年陈树湘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后,敌人不甘心,又残忍地砍下了他的头颅送往长沙领赏。他怒瞪双眼的头颅被悬于长沙城小吴门外,俯视着从小生活过的清水塘。


在那里,他在毛泽东的教诲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那里,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这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师长,用这样壮烈的方式回到了故乡。


陈树湘烈士的无头遗骸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被当地百姓趁黑夜埋在了潇水堤岸的斜坡上。


2013年,韩京京几经周折找到了这里,经过详细走访调查最终核实了烈士的身份。


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肃立在陈树湘的石碑前,韩京京和爱人张微微的泪水止不住淌了下来……他们摆上两盆鲜花,从北京带来的红星二锅头,从闽西带来的点心,一声“大爹爹,我们来看您了……”叫人撕心裂肺!


“陈师长没有后人,连外甥、侄子也没有。更让人心酸的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张画像还是根据我父亲的口述画下来的……”讲到这里,韩京京早已泣不成声:“就让我们来当陈伯伯的儿女吧!”


陈树湘年长韩伟一岁,他们相识于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中。当时两人同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第3营第9连担任排长,陈树湘是二排长,韩伟是一排长,参加了三湾改编和井冈山斗争。1929年他们又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4军进军赣南闽西,并先后担负过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前委领导的警卫工作,此后又长期在闽西并肩战斗,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END-


阅读原文打开购买页面


大家都在看

十九大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 社会科学报

收藏 | 开启新时代,用镜头记录下这些难忘的瞬间!

打造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丛书第一辑出版 | 社会科学报

看这 | 超燃的《辉煌中国》,看完这些超级工程,网友直呼:厉害了我的国!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