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如何成为新世界秩序的塑造者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DEC
27
中欧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欧盟虽然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欧盟是很愿意跟中国一起建立一个多边国际体系的。
原文:《中国与欧盟:如何成为新世界秩序的塑造者》
作者:古斯塔夫·格拉茨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原主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从2003年开始,欧盟和中国已经成为了战略伙伴。中欧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和欧盟这样看似不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双方走到了一起,为未来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石。这给传统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世界秩序,注入了一股清泉。
如果要预测未来,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分歧,一是融合。即分流、合流。分流的趋势有两个:第一是全球大背景的变化;第二是中欧之间在经济关系层面上的两难境地。合流方面也有两个趋势:首先是在最高层面上,众多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它们的潜力;第二是中欧之间都在努力作出改变,去适应新的国际秩序。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合作,最终会在分流和合流之间达到一个均衡点。
世界秩序出现改变
先从分流讲起。整个世界本身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前的一体化趋势正在慢慢衰退。现在整个世界是多层次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可以称之为“新多极主义”。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和其他一系列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不仅对传统世界秩序当中的西方经济体产生了影响,也对一系列国际组织机构所代表的价值构成了挑战。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和欧盟一直是国际公共商品的标准制定者和主要推动者,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最终能不能成为世界秩序的塑造者,取决于经济和社会模型,以及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欧盟在过去一段时间中,碰到了一系列挑战,包括主权债务危机、难民危机,以及英国脱欧。这让人开始对其经济治理的标准和原则产生了质疑:欧盟对自身在世界当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确定,那么它还能不能再去塑造新的贸易规则?大家对此都持怀疑态度,无论在贸易还是安全方面,欧盟的影响力都在削弱。而同时,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体量使得其在全球政治影响方面大有所为,而不单单只是在世界秩序方面。中国现在已经开启了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会拥有全新的话语权,产生新的影响力。
中国的崛起,也使得大家产生了一个质疑,即西方所谓的自由秩序和标准,是否还能为继?西方传统的霸权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但现在金砖国家这些新兴经济体,代表着新力量的崛起,也是对传统自由秩序的挑战。世界大国的角力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模式。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力量的崛起,确实对欧盟国家这些传统的秩序塑造者构成了挑战。可以说,欧洲正在经历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传统欧盟主导的多边主义,看似难以为继。对于金砖各国来说,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全球新秩序,而传统多边主义是新的秩序所不能接受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分流。
平衡中国与欧洲的利益
分流的第二个趋势,就是中国和欧盟面临的安全形势方面的两难。经济发展显然也会影响整个安全形势,这逼迫欧盟不得不站在更加现实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总体来说,欧盟的经济力量看似削弱了,但整体贸易依然非常强大。但是在产生就业和创新方面,欧洲的优势确实在逐渐消失,社会安全稳定也遭到了挑战。而中国除了令人赞叹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也碰到了一些经济安全方面的挑战。比如,中国以前的经济是靠出口拉动的,出口拉动意味着中国经济会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非常敏感。因此,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可能都会受到部分动摇。在这一背景下,双方的治理需要双方加强互动。
无论是布鲁塞尔还是北京,都没有想要去威胁对方的利益。但是在经济事务上,双方不可避免有所交叉,有时候不得不采取防御姿态,造成两方关系的紧张态势。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选择继续合作,是一个关键。我们需要更为平衡的双边经济关系,尤其是在面临两难境地的时候。这一目标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内部的经济增长状况,特别是能否解决一些发展当中的关键瓶颈。双方之间的贸易依赖性非常强,也确实在区域层面和全球层面上都有很多共同利益。最后,经济安全也意味着双方要共同携手应对挑战,包括在获取资源和气侯变化方面的挑战。
建立一个多边国际体系
合流的第一个趋势,是中欧建立了伙伴关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进行政治合作的协调机制。中国和欧盟双方都有兴趣进行双边开放的对话。这种对话机制,大的有每年的中欧领导人会议,在这个大框架下,还有各种层级的中欧对话。这让双方的决策者能够走到一起进行商讨,包括中欧战略对话、中欧经济对话,以及中欧人文对话。每个方面都有着各种非常广泛具体的工作小组,涉及外交和内政的各个方面。它们为中欧的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础,让双方能够了解彼此的兴趣,各自的立场,同时也能识别一些潜在的问题。中欧的对话机制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延续的框架,能够使双方定期进行会面和商讨,使中欧双边关系能够定期化、规范化的发展。这种制度化的机制,使得中欧关系在发生比较严重的摩擦时,也能够扛过去。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保持可持续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互惠开放。
最后一点是反复强调的秩序共建。秩序共建存在着什么样的重大挑战呢?对于中国和欧盟来说,双方要应对一个全球治理的体系,这个体系是从原来以美国为主导的体系转变为多层级的一个体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美国实际上在退缩,它在自由贸易和全球公共产品领域都在往后退。现在要看欧盟和中国是否愿意接过这方面的责任。欧盟和中国有着巨大的益处,来支持多元开放的贸易。如果中欧能够坚持多元开放的贸易,使双方能够有比较好的资源遏制区域和全球的一些问题,并使中欧之间的经济关系趋向良好,那么双方是否能够像欧美以前那样协作?这是一个问题。
在中欧双方的关系当中,需要一种新的务实主义,这也是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当中所必需的。欧盟现在面临着一个麻烦不断的环境,它确实很需要稳定周边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欧盟现在已雄心不再,变得更加低调务实了。2015年3月,14个欧盟国家成为了中国所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起国。美国一开始是反对的,而欧盟是顶着美国的反对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欧盟甚至提出,要对整个国际秩序进行结构性改造,包括传统金融和其他国际组织。这实际上表明,欧盟正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非常缓慢,欧盟应该引进像中国这样的活跃因素促进改革,保证世界秩序能够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中国也采取了更加具有全球性的政策,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表明中国和欧盟之间是可能趋同的。
中欧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欧盟虽然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欧盟是很愿意跟中国一起建立一个多边国际体系的。中欧双方应以一种互惠的方式,进行共同秩序的建设,推进双方互惠合作,并且推进国际多边关系的演化。这样,中国和欧盟就可以一起促进整个世界治理体系的进步。中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趋同和差异的综合平衡。如果中欧双方能够处理好,一定可以对地区和整个世界的治理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The end-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8期第7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