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又前进了一步! | 社会科学报

2018-01-31 李书峰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201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7-201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在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瑞士连续九年占据榜首,美国和新加坡紧随其后,中国大陆排名上升1位至第27位。报告指出,欧洲经济的复苏仍然脆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全球竞争力(GCI)指数有所上升。自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有所回暖,但生产率增长缓慢仍持续困扰全球发展。各国应直面挑战,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释放技术变革的潜力。

原文:《2017年全球经济体竞争力扫描》

李书峰/编译


各经济体竞争力排名


报告根据基础条件、效能提升和创新成熟度三个层面的12个核心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在2017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瑞士连续九年占据榜首,美国和新加坡分列第2和第3位,排名第4-10位的分别是:荷兰、德国、中国香港地区、瑞典、英国、日本和芬兰。其中瑞典、英国和日本均下降1位;中国香港地区上升3位至第6位。中国大陆相较于2016年上升1位,排名第27位。

  


瑞士依旧占据全球竞争力排行榜首位,得益于其在公共卫生和初级教育方面雄厚的基础、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高度的灵活性。瑞士劳动力市场被视为全球最佳市场。此外,对新技术的吸收、商业发展的高度成熟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也为提升其总体竞争力有所助益。

  

2017年,美国竞争力排名第2位,较上一年上升1位,主要得益于其在效率(第1位)和创新(第2位)方面的实力。这两大子指标反映出了美国运转良好的生产和产品市场,以及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香港地区拥有最为良好的物质基础设施、高效的市场和同样灵活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其排名跃居第6位,竞争力指数中进步最明显的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创新指数。

  

中国大陆排名第27位,整体竞争力取得了稳定增长。在综合竞争力指标中,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和创新三项表现最为突出,其中市场规模排名第1位。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中国在技术准备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新技术为中国数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区域发展仍不平衡


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仍不足以为持续减贫和广泛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基础。从地区排名来看,新兴市场加大了对全球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参与度,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竞争力的提高成为了推动全球发展的新动力。相比而言,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欧洲和北美洲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存在明显改善的余地。

  


欧洲经济的复苏仍然脆弱。预计2017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为1.9%(2016年为1.8%),而新兴欧洲市场经济增长将达到3.5%(2016年为3.0%)。2017年欧洲国家整体竞争力相对保持稳定,但是区域差别明显。排在前十位的欧洲国家有六个:瑞士、荷兰、德国、瑞典、英国和芬兰。然而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欧洲东南部经济体与西北部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自2015年以来,欧亚大陆整体竞争力已从衰退中显著改善,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没有“趋同”迹象。2016年欧亚经济体GDP几乎呈正增长态势,预计在2017年达到1.7%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从2016年的15.5%下降到2017年的8.2%。技术、创新和教育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企业发展预期更为乐观。

  


在东亚和太平洋的17个经济体中,13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力(GCI)指数有所上升。印尼(第36位)和文莱(第46位)的上升最为明显。新加坡(第3位)、菲律宾(第56位)、柬埔寨(第94位)和老挝(第98位)的指数出现了下降,中国大陆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新加坡排名下降1位至第3位,但仍是该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它在高等教育、培训和商品市场效率方面牢牢占据前列,特别是公共部门的绩效排名第1。新加坡金融行业发展稳定良好,但由于持续的通货紧缩,宏观经济环境略有恶化。

  


南亚大多数国家竞争力都有所提高,但升级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和增加ICT的使用是该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过去十年,南亚地区一直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类似,是技术准备停滞不前最严重的地区。在经历了排名两连跳之后,印度的排名稳定在第40位。印度政府加大了在基础设施、高等教育培训以及技术准备上的公共投资,而且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有所改善,公共服务的效率不断提升。目前,私营部门在印度开展商业活动的最大障碍是腐败问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在经历了两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1%。在出口大幅下滑、政府赤字飙升以及政府收入萎缩的情况下,该地区正在缓慢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平均竞争力有所改善。油价与天然气价格的新常态迫使该地区许多国家实施改革,实现发展的多样化。在整个中东地区,阿联酋仍然是竞争力排名第1的国家,全球排名第17位。相邻的沙特阿拉伯处于第30位。排名上升最明显的是埃及,上升至第101位。油价的下跌对石油出口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但同时却增加了石油进口国的财政空间。从积极层面看,政府对数字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这并没有转化为同等的创新能力,因此自2015年之后,该地区市场规模的增长逐渐放缓。


技术变革推动生产率提高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十年之后,世界经济长时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预计2017年的增长率为3.5%。虽然基于低利率而非结构性的增长,世界经济正逐渐复苏,但生产率的提高依旧乏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出现了生产率放缓的现象,预计难以回归过去几十年的平均水平,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均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表示担忧。

  


生产率放缓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从需求角度分析,生产率的放缓是由于高储蓄率和低投资抑制了社会需求的增长,进而导致发展缓慢。各国的投资水平普遍低于历史水平。比如美国,净投资比重从1946-2000年间的平均4.8%下降到2014年的2.8%。另一方面,传统的GDP计算方法无法解释近年来经济发展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上的非直接消费不断增加。

  

总产能下降的原因在于资源被重新分配到生产率低的行业中,因此全球经济的增长需要在使用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进行改革,回归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最新证据显示,新旧技术的更迭造成各行业之间企业生产率差距扩大,企业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利用新技术改进企业政策和管理制度,成为了扭转下降趋势的有效手段。

  


技术变革在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其破坏性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技术正导致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已经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中,需要中等技能的工作岗位数量有所下降,需要低技能和高技能的岗位正在增加,劳动力的分配正成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政策时最为紧迫的挑战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平等现象正逐渐减少,其原因在于贫穷国家和亚洲一些人口众多的经济体的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发达经济体,经济学家称之为“大趋同”现象。但反观各国内部,不平等现象却在不断加剧,比如在许多发达经济体中,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富裕阶层正逐渐从中低等收入阶层中抽离。相比较而言,新兴经济体不平等的绝对水平远高于发达经济体。

  

数字化、物理和生物技术的融合正在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它们能够重塑国家和全球的收入和机会分配,并产生重大的结构转变。但是技术变革的未来演变具有不确定性,如何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释放技术变革的潜力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93期第7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未来30年的科技产业革命,我们准备好了吗? | 社会科学报

关注 | 让军人依法优先,就像战场上他们优先一样!

观点 | 教育、宅基地、搬迁,这都是“乡村振兴”该直面的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