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中国的审美意识,从什么时候开始觉醒?答案在这里……

南海灯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日前,《中国审美意识通史》新书发布会暨中国美学史研究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美学学者参加会议,共同讨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本次发布的《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八卷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朱志荣教授带领其团队历时六年编纂而成的。该书从中国艺术的审美实际出发,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中国从史前到清代的审美意识的起源、演化和变迁的历程和特点。






原文:《如何形成中国人的美学和美学史研究?

实习记者   南海灯


审美意识是生命的意识


何谓审美意识?这是中国美学界长期关注的理论问题。审美意识是意识活动,是人审美时感性层面的内容,而不是成熟的思想体系。上海社科院陈伯海研究员提出,审美意识是生命的意识。中国生命意识是不断有变化的。审美意识的研究要抓住生命流变这条线索,要更鲜明地将人的生活流变通过审美意识揭发出来。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也同意中国审美意识的概念把握是一个难题。它具体内容涉及到的范围很大,并且它包含非自觉的浅层的审美感受与自觉的深层的文学理论批判两个层面的结构。谈到审美就不得不谈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的关系。我们通常认为艺术源于生活,而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则认为,艺术对生活还有反向塑造的作用。正是因为有艺术反向对生活的重塑,艺术才进入了生活,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并且这种审美意识重新形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



今天的书写要与古对话


如何书写当今时代的审美史?这是中国美学界面对的一大开放性问题。《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八卷本是以审美意识作为切入视角来阐述中国审美的源头与流变的,这样的研究方法论意义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肯定了审美意识的研究是奠基性的工作。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认为,此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更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审美活动,涵盖了各种艺术门类的演变,突出审美艺术特征。在方法论上,运用了王国维文献材料与地下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论据法,使审美意识演变的研究论据更加充分,为以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江苏师范大学徐放鸣教授总结道,当下中国美学研究与写作共有三种形态。较早是美学思想史,和审美文化史这两种方式,而审美意识史是第三种形态。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也借此机会,谈了其心目中审美意识书写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一要了解各时代审美意识相关的文物;二要了解各时代的历史状况,重建历史现场;三要注意客观对应物与历史状况之间的关联建构;四要找出古代遗留对现代的意义,简称与古对话。



“不能修成一模一样的史”


近年来,由专家带头组建科研团队,各个学者通力合作完成一部鸿篇巨著的通史写作模式,是中国美学史界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而《中国审美意识通史》的写作也顺应了这个趋势。浙江师范大学张法教授指出此种方式与中国美学界前辈李泽厚、刘纲纪当年的创作方式是不同的。如现今叶朗的《中国美学通史》《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曾繁仁的《中国美育思想通史》都是团体合作的成果。谈到参与该项目各位学者的努力程度时,华东师范大学汤拥华教授笑称,“每一卷的工作量可比我一个人十年的工作量还要多”。首都师范大学王德胜教授强调,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活动方式,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但审美意识通史的最重要任务是要概括出“通”的线索,要从(不同时段的)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看出一个总体特征。但通史之“通”并不意味着内容的雷同和形式的僵化。南京大学文学院高小康教授认为,修史不能修成一模一样的史,要各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看法。



美学理论研究尚需努力


与会学者还对中国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与要求。中国美学史研究起初是在参照西方美学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如何形成中国人自己的美学和美学史研究是中国几代学者共同探索和推进的主题。中国人民大学王旭晓教授呼吁要重视美学理论研究。美学研究应该有更多的方法,要接触很多现实的东西,从现实中提炼问题,再反观美学理论,使美学理论研究更加完善。目前来说,美学的具体研究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美学理论研究没有较大变化,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更加努力。在进一步思考如何处理美学理论与审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余开亮教授强调,要关注哲学对审美意识的渗透,哲学观念会塑造日常生活与艺术的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心峰教授也认为,文学、美学和艺术学三者应该加强协调、合作,互相交流。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94期第8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观点 | 建构身体美学,弥补先前汉语美学的欠缺

世界秩序的重塑——中美在全球治理当中的博弈 | 社会科学报

那是美国法学史上的巅峰时代,大师辈出,理论层出不穷 | 社会科学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