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 | 这一次,看我们把明代艺术搬到莫斯科……

2018-04-23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4月16日,“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在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开幕。


明代的中国,国力兴盛,经贸通达,文化繁荣,明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绽放出美的艺术。


这一次,看我们把明代艺术搬到莫斯科……


本次展览共有83组156件展品,既有上海地区考古出土的文物珍品,更有官窑瓷器、漆器、家具、绘画、金银玉器、文房用品以及仿古青铜礼器等众多馆藏精品,表现出了明代社会文人士大夫阶层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不仅仅是他们自我身份的觉醒与认同,更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


展览现场



文人书房



这一板块将集中展示家具、文房用品、绘画、古琴,重现中国文人日常生活的高雅格调。黄花梨小座屏风堪称明代小座屏风的经典之作,可置于厅堂上供人欣赏玩味,或置于书房充当砚屏,亦可偏置室内一隅、窗侧榻头,行遮蔽、挡风之效,为局部环境营造出一种雅逸的氛围。



琴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作为中国文人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经历唐宋制琴高峰后,至明代习琴、造琴之风又盛,宫中民间均大量斲制。绿天风雨琴为蕉叶式,桐木斫,形制雅饬,做工精良,是典型的明代制作。“绿天风雨”的琴名,则是描述琴音之美妙,如同微风轻拂、细雨洒落在绿荫蔽天的芭蕉叶上的天籁之声。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描绘的是雪里的芭蕉与牡丹,以不加胶的水墨画成,全图不事勾勒,纯用铺染,水墨氤氲,苍茫淹润,牡丹、芭蕉、湖石虽浑然一体而神完气足,堪称徐氏水墨写意画的代表作。


崇古生活


明代文人对古人有着深刻的情感,因此在生活中以收藏精美器物的方式表达摹古与怀古之情。这一部分的展示内容为青铜器、玉器、象牙犀角器、缂丝、景泰蓝器和漆器等。


宋以后的铜器造型有不少就是仿铸商周时期的动物形尊,展出的凤形尊也是其中的一件,但这时的动物形尊已不再具备盛酒祭祀的功能,它们通常都是被用作书斋居室的装饰,由此也可以管窥当时社会的好古风气。



明晚期的剔红荔枝纹圆盒呈圆形,盒盖及器身均满雕荔枝纹。荔枝是中国古代吉祥图案,寓意吉利、利好等。为了错落有致地表现荔枝的形态,工匠采用了不同的锦地设计,将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装饰图案加以表现,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灵活创造。


明瓷荟萃


明代是景德镇窑的发展高峰,精品颇多,不仅具有装饰美,也颇为实用,是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器物,此版块集中展示明代景德镇窑高超的造诣。



明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碗(1426—1435)造型敦厚,通体以青花装饰,外壁会缠枝牡丹纹,内壁绘各式折枝花卉。青花发色浓艳,有“铁锈斑”现象,是典型的“苏麻离青”,即西亚地区进口的一种青花料,元代至明代早期景德镇多有使用,其成分特点是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古墓遗珍


墓葬能真实反映墓主人的生活状况。因此在这一版块展示上海地区明墓出土的各类文物珍品,兼具礼仪与实用,同时也表达出儒家文化影响下,明代文人如何对待身后事。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彩色釉陶仪仗俑队一套,共计66件,有人物俑、骑马俑和仪仗队所需要各色人等,还有部分礼仪和生活用品。4名身穿铠甲的骑马武士在前开道,3名吹鼓手紧随其后。4名骑马文士俑后面,跟着众多文俑和乐俑,其后是8名轿夫抬着大轿。其后还有众多陶俑,簇拥着小轿和交椅。最后是生活用具,如大床、轿子、箱笼、屏风、烛台等,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在明代使用这种釉陶和无釉陶仪仗俑队陪葬的,主要是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朱姓亲王和藩王。据考证,这一套陶制仪仗俑队的烧造时间应在十五世纪晚期以前,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展厅图片提供者:俄罗斯摄影师 Valentin Overchenko

展品图片:上海博物馆

现场照片提供方:上海博物馆


今日

关注

税收优惠政策刺激后,养老保险会遇冷吗? | 社会科学报

城市管理精细化,大数据就是那枚“绣花针” | 社会科学报

海登·怀特:被遗忘的标签——反讽论者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