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 | 我们以“建筑的名义”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

金磊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选取以建筑的名义话改革开放,事实上合乎省思改革精神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的“进化”实际。40年的城市建设变迁是时代的纪念碑,用40载改革足迹审视建筑作品既是中国城市演变的“事件史”,也是致过去、敬未来的设计改革再出发之需要。

原文 :《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中国改革的映射》

作者 |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 金磊

图片 | 网络


以设计的名义省思改革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时期最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联想中国改革的40年的变化,是因为解放思想,便成了产生巨人与奇迹的时代。十年前我们曾经推出《中国建筑设计30年(1978-2008)》一书,当时我们对它的定位有三句话:记载三十年设计体制转折与变迁;影响一段历程并追求建筑共生与融合;靠故事书写建筑师三十载传奇与激情。事实上,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中国改革的映射,以设计的名义省思改革是件内涵丰富且深刻的事。



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说“我们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建筑单体,还要关注建筑里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城市其他所有的功能。”建筑作为一种特殊“产品”,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建筑技术、美学风格、文化背景,所以建筑的进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中国改革的40年作品标新立异、成果丰硕,但也留下不少“失当”,不少标志性建筑陷入了“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创作之中。尽管新老一代代建筑师在努力提升,但找寻作品设计内涵的尝试还摆脱不掉“拜金美学”的现实诱惑。已故建筑批评家萧默先生认为“建筑,尤其是住宅,可不需过多的奢侈,而需要的是一种有质量、有想象力、有个性、有品位的质朴。”


人类城市化进程并不平坦


事实上,国外城市化史也昭示:人类城市化进程并不平坦,许多历史性悲剧至今令人难忘。

  


在欧洲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因基础设施欠缺,城市健康成为制约城市发展之灾。如1665年“伦敦大火灾”烧掉了大部分建筑,鼠疫才得以平息,但是人们并不知这“黑死病”源自何方。一味地追求经济贸易的增长,从而人口快速流动发展,然而在城市垃圾处置不当、生活用水被污染,从而使霍乱在1832年、1848年、1866年三次席卷英国。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缺乏导致城市病,还创造了诸如“城市处罚”(Urban Penalty)这样的专用名词,正是无数次惨痛的教训使政府与公众醒悟,城市要发展必须要将基础设施建设好,城市要发展必须走一条健康有序的道路,城市卫生防疫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城市发展之根。尽管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改革难题,早已不是此类问题,但它给我们的借鉴是:城市化发展既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也可能会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


改革开放造就建筑形态的丰富多元


城市建设印证着时代变迁,其中有人有事,有想象有情感、有伟大也有平凡,但他们汇聚起的建筑思想,镌刻出的深刻,确是可丰富设计改革史的“智慧说”,确是中国建筑新作品与建筑师创新脚步的写照。要承认,只有改革开放才为中国建筑史打开了一扇世界建筑之窗,真是大象言无形,大气今有成。回顾过去,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的格局封闭;70年代末阳光初现;80年代思想解放;90年代视野开拓,以及2000年迄今的新时期、新作为。中国建筑作品发展史证明,唯改革才有建筑师创新的出路,唯改革才有中国城市建设的新貌,其中建筑的“地标”印证了历史:深圳改革的“地标”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有酒店业“黄埔军校”之称的南海酒店;北京的标志建筑属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竣工的香山饭店,它是用现代主义理念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早期尝试;海南属最大的特区,2003年建成的亚洲乃至全球高层对话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表明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姿态;1999年竣工的中美合作设计钢结构“宝塔”型上海金茂大厦更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地标”;如今城市与建筑设计展示的创新与生命力,正在雄安勾勒千年“未来之城”的蓝图,无论是经典建筑还是一批批成长的建筑师,都成为改革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在地方特色鲜明、人文元素突出、走出国际化步伐的中国建筑“地标”的实践中,体现了变革在建筑界的“新精神”和时代记忆。所以,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真实步履,也让中国建筑师通过文化自信步入世界舞台,可以与时代共同见证。

  


设计改革可引领正确的学术方向,让建筑师注入创新信仰与活力,激荡创意语境之举;设计改革可从宏大建筑作品中,找寻学术创新路上的恩师,提醒业界要不忘40年以来的那些贡献者;设计改革乃大发展的城市时代所需,中国建筑的“优与劣”,要按建筑方针去品评,好差需要由中国人自评说;设计改革并非只关注时尚,建筑师需要有对城市史“乡愁”般的敬畏,建筑创作更要有文化态度的设计;设计改革提示作品不追求奢侈,真正能走向世界的一定是品质、个性与想象力兼备者;设计改革的“破”与“立”反叛传统与挑战规则一再揭示,前辈建筑大师的努力,与新一代建筑师的进步已经交织在一起,离不开建筑评论与建筑文化传播影响力。

  

以建筑作品的名义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写就的是创意之思:观念开放可引出建筑观念生态,而唯有观念形态改革开放,才可真正造就建筑形态丰富多元的百花园。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21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科研诚信,底线在哪? | 社会科学报

外刊 | 《华盛顿邮报》:希望无人机不会变成美国的最大“威胁”

中国文学应该由谁来译?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