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事 | 为什么大学生“必须”要军训?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全国各大高校已经开学,大一新生也开始了第一课——军训。网络上也出现了“军训无用”的言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需要军训?什么才是军训?


《兵役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5年颁布的《兵役法》中就已经有规定,高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学生在征集前应当接受军训。到了1984年版的《兵役法》,正式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现在,军训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


近代的军训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1900年代,天津,北洋大学堂军训学生合影


清政府在1910年颁布了《新定步兵操法》,这是我国最早现代意义上的队列条令,师从的依然是德国。1918年11月28日,为庆祝一战胜利的荣誉,北洋政府在紫禁城举办了第一次西式队列式大阅兵。


西式队列大阅兵源于普鲁士。


当年,欧洲军队刚装备火枪的时候,用黑火药发射出的弹丸射程近且精度差,为了达到满意的杀伤效果,军队必须齐刷刷地一排一排站,集体互相开火,形象地说,就是排队互相枪毙。



为了提高威慑力,普鲁士军队还在阅兵中吸取了一种民间的流行舞蹈,它的特征是高抬腿与地面平行。这种行军方式不但能提神醒脑,梳理队列,还能制造出震撼大地的威慑音效。


按英国历史学家诺尔曼•戴维斯的说法:“对于普鲁士的敌人来说,正步走象征着普鲁士士兵们不仅仅是身穿军服的农村小伙子,而是武艺超强的超人;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正步走象征着普鲁士不仅仅是个强国,而且是个高傲的强国。”


而对士兵而言,正步和队列,严格服从命令,成为队列和方阵的一部分,对排队枪毙战术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只有铁的纪律和忘我,才能面对敌人的枪口、不断倒下的伙伴,还能淡定地继续装弹、射击,再装弹、射击。


普鲁士击败法国完成德国统一后,德国军事教官风靡世界,并将这种齐刷刷的正步队列扩散到亚洲美洲诸多国家。


各国军训


01

俄罗斯军训

《俄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俄联邦预备役军事集训条例》等法规确定了包括大学生军训在内的预备役军事训练等一整套制度,各高校学生按照预备役训练大纲进行军训。

  


俄罗斯普通学校根据课程要求,10年级(大致相当于中国高二)的男中学生都要在学校附近的军事机构完成为期5天、40个课时的封闭式军事集训。


俄罗斯学生军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学习军事基础知识、了解军队光荣历史、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二是学习军事技能,包括队列基础训练、组装和拆卸自动步枪、实弹射击、医疗救护训练等;三是体育锻炼,包括体能训练、越野跑以及参加各种球类比赛等。


02

美国军训


美国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规范学生军训。除了《国防法》《国防教育法》,还有专门针对青壮年制定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

  


美国在500多所地方大中学设了531个后备军官训练团,由国防部统一领导,负责美国在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其目的是使青年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美国设立的后备军官训练团每年输送生长军官7000余名,占全部生长军官的50%以上。

  

美国学生军训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两种。训练时间以四年制的学校为例,一般前两年为每周2~3学时,主要学习基础军事课程,后两年每周5学时,并参加一次为期6周的军事夏令营。


03

英国


英国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数十所大学设立了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分别负责所在地区大学的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学生可自愿参加陆、海、空军组织的训练活动,训练时间安排在平日晚上、周末,假期集中训练一至二周。



英国在许多大学设有专门的军事学位,在提高学生军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丰富青年学生的军事知识,强化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英国部分中学也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活动,假期还会组织夏令营到部队参观。


04

以色列


以色列学校把包含军训在内的国防教育列为必修课,由各驻校军士按统一计划部署实施,每逢寒暑假,都会组织军事训练,为期一周。训练计划内容有40多项,每次都由各驻校军士同校领导协商,每个学校从中挑选课目,有队列、步枪射击、投弹、行军及军事体操、徒手格斗等。军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请家长出席观看并讲评。

  


以色列学校的国防教育经费及师资均由以国防军承担,驻校军士及负责人员是现役军人。

  

在以色列,每年约有4万名学生接受军训。国防军为每名学生免费供应两套单军装及一周伙食费,基础训练外的特选课目训练由各有关部队临时抽调人员承担。


无论是哪个国家,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纪律观念、坚强的意志,都将是学生们在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课。



海无惊涛不壮阔,人无磨难少坚强。如今不少孩子是在百般呵护中成长,鲜少碰到挫折和挑战;而频繁的线上生活,又挤压着线下交往、生活体悟的空间。因此,创新方式让孩子们更多地磨砺身体、锤炼性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从成立“苦干精神实践团”,到深入艰苦地区做志愿者,磨砺教育日益丰富化与常态化,不仅让素质教育更加全面,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磨砺教育也不是越“苦”越好,不能违背青少年成长规律。尤其要看到,磨砺教育不仅包括体力锻炼,也包括情绪管理、毅力培养等。只有不断探索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年轻一代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章资料综合自人民网(people_rmw)、羊城晚报掌上羊城、中国军网、澎湃新闻等,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抢人大战”:别请来女婿、气走儿子…… | 社会科学报

乡村振兴:不止要面对收入差距扩大、基层腐败…… | 社会科学报

学以成人:警惕口言“善”,身行“恶”,学术之妖也!——世界哲学大会今日召开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