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一个理论的“爆点”?听“新时代网络理论轻传播研讨会”的声音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让理论在网络时代得到更广泛传播

------新时代网络理论轻传播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1月22日,新时代网络理论轻传播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社会科学报、今日头条主办,20余位理论研究专家与会,探讨新时代如何用互联网平台做好理论“轻传播”,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理论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




01


《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辑段钢在致辞中表示,理论只有讲得彻底、讲得通俗,才能说服人。理论如果要实现最广泛地传播,必须尽可能地突出“轻”,一方面在文章编辑和视觉设计中要适应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不能一味追求每一个栏目都“高大上”,要在主题聚焦上注重小切口。

02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介绍了今日头条为打造互联网理论平台做出的实践,他说:“今日头条依托新时代频道这个主阵地,通过‘今日学习’‘党报头条’‘党刊头条’等特色栏目,努力实现精准推送、有效传播理论内容,力争让专业人员不觉其浅,更使普通大众不感其深。” 徐一龙表示,截至2018年底,今日头条新时代频道的“今日学习”栏目,在9个月内共推送了175期,合计文章700篇,累计阅读量达4亿次,有31篇文章点击超过百万。

据徐一龙介绍,为了让平台内的理论内容更加专业,今日头条还寻求“外脑”支持,建立并深化专家委员会制度,邀请业内一流专家为“今日学习”栏目文章进行审核推荐,并为打造互联网理论平台建言献策,同时动员和吸引了许多理论学者在今日头条开设账号,与广大网友一起讨论理论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03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方松华主持,他指出,新媒体可能会成为理论的“爆点”,用现代的、理性的、文明的声音,传播中国理论、中国学术、中国思想,对中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使命。


04


在会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潘世伟认为,理论传播必须要有对人生的关怀,关注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以足够的宽度适应大部分人的精神成长需求。在传播上有三点问题要注意:一是理论要有本土性,不能将西方的观点简单地投射到当下中国的现实,单纯地“学术进口”;二是处理好理论的多元化问题,争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是处理好理论和讨论的关系。任何学术都离不开讨论和交流,特别是思想上的交流。


05


理论怎样才能兼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强调,网络理论传播尤其要注重“自愿”原则,让人们依兴趣而非因为某种利害关系去自发学习。目前,从受众来看,互联网理论传播出现两个新的趋势,第一是随着文化消费的增加,理论内容对于一部分人来讲也成为了消费的对象,第二是年轻人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也开始对理论内容好奇并产生了兴趣。就“轻”传播而言,童世骏有两点建议,一是轻不等于浅,更不等于鸡汤,社科知识、研究数据甚至理论概念,都能够以轻传播的方式呈现;二是轻不等于短,如果传播形式和传播载体得当,长内容同样具有市场。


06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长青”,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引用歌德的名言表示,理论或许是灰色的、抽象的、不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在传播中就更需要和用户的日常生活、人们集中关怀的问题结合起来。他倡导要化理论为故事,用故事来讲理论,做好理论的生活化,并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进行理论传播。


07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阐述了理论传播对于开启民族智慧的重要性,他说,“当前理论传播的对象是广大人民,大多数都不是理论专家。传播的目的,就是使得人民能够通过理论知识,认识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和复杂性。用理论开启民族智慧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08


硬概念的理论,如何实现轻传播?不少与会专家都谈到了理论研究和传播的新媒体转型问题。《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认为,从纸媒到互联网,是一场传播技术和传播载体的革命,也是对传统理论传播方式颠覆性地改变。理论轻传播,不能简单理解为理论文章的“上网”,即把纸媒以电子版的方式呈现,还必须通过精心制作标题,并加入图片、短视频等可视化元素,让形式变轻,实现文章思想内涵的升华。


09


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认为,当前市场上的很多理论传播显得生硬,有三点不足,一是内容硬,理念灌输的色彩太浓;二是语言硬,官方语言、学术语言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大众语言;三是态度硬,单纯地把理论教育的传统移植到网络传播中,会让用户产生居高临下、先入为主的感觉。他认为当前理论传播可以在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不能硬塞,二是要直面现实中的问题,三是不能自说自话,四是要加强理论界和媒体的跨界方向。


10


上海市社科联专职副书记解超以爆款系列短视频《为什么是上海》为例,阐述如何打造轻传播的爆款理论产品。他说,理论产品要想兼顾传播力和时效性,离不开在重要时间、重要节点的提前谋划,离不开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也离不开理论研究、视频制作、互联网编辑等行业的跨界合作。解超认为,传统的理论媒体也要转变姿态,“不能只是让用户被动地接受,因为网络传播是一个平等传播的过程。”


1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邹诗鹏指出,宣传不能等同于传播,传播本意是交流。他认为理论的轻传播不能走极端化,例如马克思本人也会犯错误,也不是完人,传播马克思理论,应该把马克思本人立体地呈现给用户,这样人物才显得更加鲜活、更加有人情味、更加有温度。


12


“好的理论一定是雅俗共赏的”,上海哲学学会秘书长李家珉指出,做好理论轻传播,必须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以情说理、理寓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来感动青年人;必须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尽量避免大而空洞,少用“大字眼”的“宏大叙事”;还应处理好高与低的关系,既要树精品意识抬头攀高峰,又要持平民情怀俯首接地气;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既要做好眼前,又要前瞻长远,把战术突破与战略谋划相结合。譬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市精神文明实践中,需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紧密结合并相互渗透,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13


华东师范大学欧陆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冠军表示,传播技术的演进,在传播过程不是第二性的,而是第一性的,内容的生产方式应当适应传播的新业态。互联网引起的传播方式的剧变,传统的理论文章嫁接到互联网上,必须转换话语系统,加入视觉化的传播方式,这对于理论学者本身也是一个挑战。他指出,理论和学术的分析,最好也与热点结合起来,不让理论和大众文化脱节。


14


一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季桂保表示,优秀的学者应创新思维,主动学习并引领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否则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造成正确理论的“失声”。


15


《学术月刊》常务副总编辑姜佑福提到,理论传播相较于其他领域的传播有其特殊性,必须路子要正、取法要高、情怀要深,实际上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结合,这就要求传播过程中千万不能像大学课堂上一样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精准选择问题切入的角度,“思想要有市场,一定是解惑的,背后是有传导的。”


-END-



相关文章

观点 | 2017年诺奖得主的“助推”理论,还可以这样“玩”

人类:因知识理论而改变!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201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内生增长理论”,在讲什么?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