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如果把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提供给一个年轻的火箭狂,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失
文:《卫星与网络》杂志 作者:雨菲
休斯公司研发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一直是国内购买和学习的对象,从376平台到601平台、702平台,霍华德·休斯创立的事业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国际和中国宇航界。
当我们讨论小卫星大跃进的时候,也有业界人士提出了一个问题“搞小火箭的出路在哪里”?这确实是一个商业航天界最为基本的问题,但是很多业者却选择了“视而不见”或选择性遗忘。
和卫星相比,火箭的研制和运行难度要大得多。除了技术上的问题,主要和原材料、器件乃至工艺技术的获取难度等因素有关。卫星所需要的大多数器件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少数器件的订购也不算非常困难,相当多的小卫星甚至可以直接大量采用商业器件。但火箭所需要的很多器材都与导弹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属于敏感物资,无论在国际、国内市场采购都极为困难。
火箭的制造测试还有很大的风险,需要很高的费用。火箭本身就是危险品,推力试验是无法在城市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必须在空旷无人的野外。卫星经过测试之后还是原来的那颗卫星,而火箭的燃烧试验结束后,就完全报废了。
以上种种,导致了民营企业和创业者们多数选择了卫星的研制和运行,极少数财力雄厚、人脉强大的企业和个人才会去搞火箭。这在国际国内基本是一样的。
在国际上,敢于搞大型火箭的只有马斯克、比索斯这几个互联网巨头,搞小火箭的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搞小卫星的却不计其数。在国内民营航天创业者中,迄今为止,我们只看到“火箭少年”胡振宇坚持不懈地、狂热地走在小火箭研制的路上,其他商业火箭公司都是从两大国有航天集团里衍生出来的。
那么,如果把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提供给一个年轻的火箭狂,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位热衷于飞行的年轻富豪,彻底改变了航空航天事业的图景。这个人的名字叫霍华德·休斯。他创立的休斯飞机公司,乃至后来衍生出来的休斯航天通信公司、休斯直升机公司,人们都耳熟能详。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航空航天技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休斯这个人。作为一个标准的富二代,美国首位亿万富翁,休斯的私生活和其他富二代没有太多区别,豪华的夜宴和如云的美女是他的日常生活形态。然而,在奢靡生活背后,在他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奔向天空的梦想。休斯不惜代价拍摄空战电影《地狱天使》,亲自驾驶全新的飞机打破速度记录,亲自驾驶飞机环球飞行;不仅如此,他还制造出巨大的水上飞机并亲自试飞,其中数次坠机,几乎丧命。但休斯从来没有退缩,也从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恐惧。终其一生,他都带着一颗狂热的心去追求更惊险的飞行和更快的速度。休斯像偏执狂一样不顾一切追求梦想,尽管他赚了很多钱,但他不像商人,却更像理想主义者。在美国,他被普遍看作是一个天才,一个梦想家,一个英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休斯并不仅仅是在追求个人的刺激。他不懈的努力,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飞上天空、飞进天空,无论是乘坐客机还是宇宙飞船。休斯公司研发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一直是国内购买和学习的对象,从376平台到601平台、702平台,霍华德·休斯创立的事业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国际和中国宇航界。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伊隆·马斯克的人生选择和霍华德·休斯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家财万贯,和演艺界过从甚密,对飞行有着狂热的追求,为此不惜投入全部身家,并因此而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如果有那么一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真的造出了火星飞船,马斯克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乘船踏上火星之旅?我们可以期待。
发现这样的年轻人、珍惜这样的年轻人、激励这样的年轻人,给他们机会,把资源和财力投放点给他们。不去阻止他们追求梦想,不去干涉他们做什么;不要怕他们走弯路,也不要轻易评价他们的对与错......
然而,这样的人还从来没有出现在中国。
也许有人说,中国没有产生霍华德·休斯和伊隆·马斯克的环境和土壤。但,果真如此吗?
就财力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富豪,他们的二代乃至三代,大都已经到了成就个人事业的年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更是造就了许多年轻的富豪。这些人所掌握的财富,不见得比霍华德·休斯或者伊隆·马斯克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当中却几乎没有谁打算建立一家飞行器制造企业,更不要说亲自试飞全新的飞行器了。或许,这是出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古训,贵重的生命总要尽量远离风险。此外,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也为富豪们提供了更多快捷的方式去创造财富,而不需要考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航空航天事业。
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对照霍华德·休斯等人,似乎缺少些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的很多富豪,特别是富二代、富三代们,过着可以媲美休斯的奢华生活,却难以见到休斯一样的探索勇气和冒险精神,其中固然有个人性格和价值观导致的差异,但本质上却体现了一种精神气质上的落差,那就是在对未知事物的热情、人类极限的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以及对巨大财富认知上的落差。试想一下,如果休斯没有这样的精神气质,而沉湎于巨大财富营造的享乐窝中,他也许就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富二代泯然众人,而不会被世人视为天才,梦想家乃至英雄。
当然,我们并不是苛求每位富豪都能成为休斯,但我们希望,拥有财富、资源和青春的年轻富豪中,能够出现像休斯一样带着热情和勇气投身于充满挑战的航天事业的勇敢的自我实现者。
就人才而言,据统计,中国目前从事航天科技工作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较美国年轻15岁,而且拥有数量不少的航天航空领域的大学不断输送后备力量,人才优势是比较突出的。然而这一优势并未在商业航天创业领域尤其是小火箭领域得到体现。在我们目力所及,只看到“火箭少年”胡振宇扛着自己研制的小火箭奔波在艰难的融资路上,以及许多怀揣着自己的航天梦、火箭梦的青年才俊在体制内日复一日消磨着自己的热情和青春而难以起航。
中国的传统文化信奉中庸之道,年轻人的狂热与激情往往被视为成长中的偏航,对于他们在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航天领域的创业难免抱有消极的不信任态度。当今的中国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裕的民间资金、积极的政策支持,鼓励创业已成为时代主流。但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航天领域,却颇为尴尬,因为以狂热和冒险为特征的航天创业活动并不为传统的社会思维和趋利避险的资本看好,从而遭受社会和资本的冷遇。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终将面对大航天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人类更多创造性活动将在宇宙空间中进行,而不仅是地球。能不能早日在空间探索中取得突破,推动国民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全民族向大航天时代转型,获得中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不仅是国家机构和国有企业的使命,更是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许有人说,中国航天业已跨入世界三强,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制造基础,青年人的航天创业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不妨看看世界航天第一强国美国是如何对待创业者马斯克的。在马斯克组建火箭公司后,大批的美国航天评论人乃至国会议员自发为他鼓与呼,要求把更多政府发射合同交给SpaceX去执行,在SpaceX公司发展过程中,NASA也对它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正是协调和汇聚各方面资源来支持有前途的创业者这样一种观念和行为,美国造就了马斯克和SpaceX,也使它的航天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反观中国,航天业迄今为止的成就,一直是以国家力量为主导取得的,而且始终处于追赶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的状态中。然而,循规蹈矩的追赶永远不可能成为领先者,国有宇航巨头很难突破传统追赶模式和行政体制束缚形成的创新困局,从而丧失超越的先机。如果没有一批充满激情,狂热于航天和火箭事业的年轻人,中华民族恐怕只能在通向太空的征途中亦步亦趋地跟在他人后面。
因此,发现这样的年轻人、珍惜这样的年轻人、激励这样的年轻人,给他们机会,把资源和财力投放点给他们。不去阻止他们追求梦想,不去干涉他们做什么;不要怕他们走弯路,也不要轻易评价他们的对与错......就是业界乃至全社会能给未来中国做出的最好努力了。那些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质疑霍华德·休斯的人们,何曾能够预测到他对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又何曾能够预测到宇航时代的图景?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大声疾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天,这段话同样适用于怀抱着航天梦、火箭梦的青年创业者们,因为他们追求的正是关乎国家未来、人类前途的伟大事业,我们应该无比珍惜他们拥有的梦想、狂热和青春,尽可能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勇敢的探索和冒险。
去往远方的路,对于先行者来说,从来都是趟出来的。虽然荆棘密布,但,这些不过是勇敢者的乐趣与游戏,更是他们梦想的栖息之地。没有人能嘲笑勇敢者的梦想,因为历史的车轮和人类的文明,因他们而滚滚向前。
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一个个中国的霍华德·休斯或伊隆·马斯克,或历史长河中某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就在今天的他们中诞生。
读到这里,已经人到中年的火箭狂热者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呢?我想未必如此,这里所说的年轻,更多指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生理上的年龄。只要激情和梦想仍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雨菲
《卫星与网络》杂志主编
航天加产业发展基金创始人
深耕行业18年,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动图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
诚聘英才请联系:
Emil:satnet.zhaopin@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