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家长已疯”,浙江减负再动真格,为何减负让家长又爱又恨?
「减负=制造学渣」,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熊丙奇,新京报评论)
我们讲的是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不是不要负担,没有负担中国教育将会怎样?全是负担中国教育会是怎样?教育本来就是负重前行的事业。
我们现在进行的就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这些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减负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治理措施。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减负30条」,这就是综合治理的措施。
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综合治理措施呢?因为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感到,学业和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原因多方面,就这么一个结果,这叫多因一果。所以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这就是「减负30条」的根据所在。从哪些方面减呢?这涉及学校、教师、政府、家庭和社会。
从学校这个角度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控课程门类和总课时,就是说开哪些课,开多长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严控课程容量和难度,也就是说,每门课你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水平;还有一个就是严控“非零起点”教学,大家可别小看这一点,这个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都喜欢搞超前教学,就是孩子还没上学,就教了很多知识,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健康成长,实际上不是。学生的一张白纸,交给老师,老师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之前,左一道右一道,把孩子画得五花八道,这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叫什么呢?打个比喻,这叫做「张飞画扇子,愁死齐白石」。所以,我们要严禁这种事发生。
就老师来说,应该办好两件事:一件事就是严格依照大纲和课程表教学。大纲是管内容的,课程表是管各种课程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另外一个就是严控作业数量和难度。数量好理解,难度是什么?就是不要给孩子们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题,多出一些「师生友好型」的题。
对政府来说,主要是要在质量标准、课程教材、考试招生、评价体系以及素质教育引导等方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减负奠定基础。这就是政府要做的事。
对家长来说要做什么呢?我觉得就两句话: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就是说,要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长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就社会来说,一是不要传播似是而非的所谓教育理念,二是不要给一些不良机构做代言人,三是不要为一些号称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今天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十个人谈教育,会产生十一、十二个观点,所以一定要警惕。
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环境好了,祖国的花朵就会开得更灿烂,祖国的幼苗就会成长得更健康。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难度很大,但是难度再大也要紧紧抓住不放,落实好「减负30条」。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如果今天不减负,明日负担重如山。负担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叫什么呢?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获全胜,绝不收手!
南京市教育局不仅高度关注,还将陆续出台 「减负」措施,解决「择校热」、「大班额」、「负担重」、「减轻校外负担」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去年,南京市教育局联同相关部门对一批培训机构进行综合整治,符合条件的文化类校外培训机构从以往的近2000家锐减到200多家。在此基础上,南京市政府还将出台长效治理的管理办法,规范校外培训发展,并从政府、学校、家庭层面提出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孙百军还提出一个观点,减负不仅要「减」,还要适当地「增」,增加学生的体育、艺术、活动、科学等综合素养方面的教育内容。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