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

她以为她不配!

南极圈 2024-06-20

Editor's Note

伯乐不常有,现代教育如何解决人才发掘的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量子学派 Author 十七进制



姜萍,一个17岁的中专女生。

她超越一众名校生,闯入 2024 阿里全球数赛决赛。



全球共有801名选手成功晋级,她排名 12。

谁也没有想到,早就从大众眼中消失的中专院校。

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众人眼前。


为什么姜萍拿奖让人感动?

对照近期数学圈系列事件: 

1、强基计划140+入围985

2、丘成桐谈数学落后美国80年

3、以及高考数学题的新变化


全社会都在寻找数学天才

可蓦然回首,却发现天才踌躇在无人关注的角落。


而且她说:

我以为我不配!


这一句话后面,让很多人眼中泛泪。

同时,它又隐藏着多少需要反思的地方。




NO.1

中考选拔机制合理吗?


现行的中考制度是否合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时候还在为青春叛逆买单。

甚至很多孩子和家庭根本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过早分流好不好?

这是全社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NO.2

分流后的配套措施完善吗?


还有人说,姜萍的成功要归于分流。

很显然这是犯了德州神枪手谬误,打枪后再画靶子。


要知道在一些中专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可能开设得非常少,甚至没有系统地教学。


某些地区的职业学校,学生主要学习职业技能和专业课程,但缺乏基本的通识教育,这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学术或职业转换中面临巨大障碍。


这个时候姜萍又是幸运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给孩子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条件。


如果没有呢?姜萍再有天赋只怕也难以出头。




NO.3

姜萍说:我以为我不配


当一个天才说:我以为我不配时。

只怕这一刻,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这么多人共情姜萍。

她所经历到的难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

只要稍有差池,她就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这么优秀。

社会对中专生和偏科生的偏见和标签,使得他们在面对机会时容易产生自卑感和不自信。


可是分流时,她们也还只是个孩子。




NO.4

她的天赋到底有多高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次全球数学竞赛的难度。


排在中专生姜萍前面的选手

他们学校分别来自:

北京大学

剑桥大学

清华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卡内基梅隆大学

除了中专生姜萍,都来自全球顶尖数学系


排在姜萍后面的:

第13名是中科院博士刘奔,

第14名是第37届奥数金牌选手欧瑜,

第15名是江苏省高考状元张天一,

第16名是第64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张鑫亮,

第17名是2021年福建高考状元钱炜楠。

现在知道第12名的这位小姑娘的厉害了吧?

北大韦东奕就参加过首届并捧过金奖。

姜萍基本上全是靠自学,可见她天赋有多高。




NO.5

如何面对偏科生?


许多有天赋的学生因为“偏科”而被迫选择非主流的教育路径。



对于这些偏科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目前的教育体系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中国最牛偏科生钱伟长,高考物理5分却被清华破格录取。

钱钟书偏科数学仅得15分,清华校长复查后拍板:这学生我要了。


 这样的体系现在还存在吗?   



NO.6

竞赛机会的稀缺


幸好有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它为中专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其他各类竞赛却常常设置各种学历门槛,限制了许多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很多时候还是在玩圈子关系,没有关系连参与机会都没有。


这种限制是否公平,值得反思。


NO.7

社会要感谢阿里巴巴


感谢阿里,数学竞赛不设参考门槛。

同时阿里这些年也不容易,仍然一直在支持这样的公益比赛。


阿里不仅要付出450万奖金,还要要组织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性赛事,这并不容易。能够赢得今天这样的口碑,是多年初心积累的结果。


其实阿里和中国互联网巨头,他们在科普和公益方面还做过很多事情,是社会的真正标杆。


可惜很多人并不明白。



NO.8

数学自学非常艰难


这种成功是少数,也是偶然。

许多有潜力的学生因为缺乏系统的教育支持,最终浪费了天赋,沉沦于社会。


社会还有一种特别不好的偏见,只要不是从正规院校毕业,动辄就说对方是民科。


民科应该指代的是不严谨的学术态度,而不应该从职本位出发。



NO.9

社会对中专生的低期望


不能忽视中专生这一广大的群体。


社会对中专生的低期望需要改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支持他们的发展。


我国著名的航天工程师钱学森,曾一度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但在后来的教育和自学中,他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NO.10

我们要感谢王闰秋老师


实事求是的讲,在很多的中专院校。

很多老师,早就失去了梦想

而王闰秋老师,不仅自己保存着梦想。

他还带出了这样的学生,并支撑她的梦想。


王闰秋老师是这次数学竞赛决赛的125名


若不是有这样的老师,再有天赋的学生。

只怕还不知道有这样的数学竞赛。


数学大师黎曼,当时还在上中学。当他的老师了解到他的天赋后,要黎曼父亲把孩子赶紧送到高斯那里接受教育。正是这样有远见的老师,才造就了数学天才黎曼。


所以全社会要感谢王闰秋老师,谢谢您!




NO.11

强者不会抱怨环境


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恬淡的笑。

就算是知道自己的成绩后,她也只是将激动掩藏起来。


毕竟,社会对中专生的偏见,又有谁不知道呢!

抱怨没用,她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境遇,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种成熟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力,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你是这个社会最闪耀的光芒,

比起那些包装起来的明星,你才是青春榜样。

这个时代能看到你发光,就是我们的幸运。




NO.12

可调剂进入985大学吗?


1

直接调剂的可能性

许多顶尖高校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突出表现的学生,往往有灵活的调剂政策,以确保他们能够进入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都有专门的渠道。


2

自主招生计划

我国许多顶尖大学为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而设立的录取途径。姜萍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申请985大学,这些高校通常会为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提供特别的录取机会。


这次要看看是北大、清华破格,还是香港大学或者香港科技大学动手。我们会试着联系一下香港科大,看那边有没有特殊渠道。




NO.13

建立更多元化教育体系


社会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而不仅仅依赖中考和高考一刀切。


这样的体系应该包含多种教育途径和评价标准,能够全面地发现和支持学生的多元才能。

例如:香港的教育体系中,除了传统的中学和大学教育,还有副学士课程、职业训练课程等多种选择,帮助不同背景和兴趣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中考没考好,或者高考没考好,一辈子基本就被另眼相看。

用一个阶段来定义人的一生,然后倾注所有资源给优胜者,很显然这是功利的。


社会需要建立一张更大的教育网络,打捞每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NO.14

1个姜萍一鸣惊人,N个王萍怀才不遇


姜萍是一个幸运的例子,她这次被人看到了。


但还有许多像她一样有天赋的学生,因为缺乏支持和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许多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尽管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色,但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和信息闭塞,往往被埋没在茫茫人海中。


今天有一个姜萍一鸣惊人,就有无数个李萍、王萍怀才不遇。


中国不缺天才


中国不缺天才,但缺乏挖掘天才的体系。

教育,是不是应该来一次大的全民反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们要感谢姜萍,姜萍要感谢她的老师,她的老师要感谢阿里这样的企业。


为什么教育的光亮在民间闪耀,后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姜萍解释过自己为什么擅长偏微分方程的原因,因为跟服装设计的画图有相通之处。


她嘴角含笑的说:

毕竟,对称性太美了。


可我们看到的是:这个17岁中专女孩,沉迷于数学的样子,才是人间最美。


你的那句“我以为我不配”,让太多人想哭!

可你就是最顶尖的天才,你配得上任何赞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