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映正酣!第六集:实事求是

湖南大学 2021-07-05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并勉励青年学子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牢记总书记嘱托,走向全面现代复兴的岳麓书院,不断推进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千年学府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从11月17日晚开始,连续7天,湖南大学联合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栏目组制作播出七集系列专题片《千年学府 其命惟新》,解读新时代下岳麓书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全新使命。


今天,我们一起观看第六集: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央党校的校训。



在岳麓书院讲堂前,也高悬着一块“实事求是”匾额,这是100多年前岳麓书院的校训。我们今天来探寻“实事求是”的思想脉络。



记者 王昊旸:一座书院最核心的建筑就是讲学授课的讲堂。在岳麓书院讲堂的屋檐下,高悬着一块十分醒目的“实事求是”匾额,足以看出这四个字举足轻重的地位。千百年来,岳麓书院一直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务实学风



“实事求是”这个词语,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班固称赞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他治学的态度和风格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及其弟子,曾在岳麓书院讲学,他主张“知行合一”。乾隆年间,王九溪主持岳麓书院,他注重培养学生“通晓时务物理”的务实学风。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 肖永明:这是乾隆十三年岳麓书院山长王九溪先生手定的读书法。


记者 王昊旸:读经六法:正义、通义、余义、疑义、异义、辨义。肖院长,您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含义吗?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 肖永明:前三条就是要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的涵义。后三条,疑义、异义和辨义,就是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注重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同时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包括对立和谬误的观点,最后通过思辨了解它们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达到去伪求真的目的。


记者 王昊旸:所以说,读书法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而且具备辩证的思维。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 肖永明:没错。岳麓书院的治学一直传承着实事求是的学风。



岳麓书院讲堂檐前的这块“实事求是”匾额,是1916年迁入书院办学的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撰。宾步程早年留学德国学习工科,回国后,先后担任过粤汉铁路局工程师、南京机器制造局局长。怀揣实业报国之梦,以“实事求是”为校训,宾步程意在倡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记者 王昊旸:“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这是1955年毛泽东重游岳麓时写下的诗句。三十多年前,青年毛泽东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寄居在岳麓书院半学斋,当时也正是在宾步程挂上“实事求是”牌匾的时候。



从毛泽东寓所的书桌前推开窗,“实事求是”的匾额正好映入眼帘。青年毛泽东强调“踏着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说话”,“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1917年的夏天,24岁的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身无分文,就靠着一把雨伞,穿着草鞋,历时一个多月,行程900多里,在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游学调研,沿途接触城乡各阶层人员,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张志初: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这个时候他的世界观就发生了质的飞跃了,他就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通过调查研究,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友了,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了,所以这都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了。


记者 王昊旸:1918年4月,在岳麓山下的刘家台子,也就是蔡和森的家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面前!”



在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上,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3年,“实事求是”被确定为中央党校校训。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从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张志初:《改造我们的学习》就对于“实事求是”做了全新的诠释,而且这个“实事求是”的解释,它上升到崭新的境界,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一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五天后,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 张国祚: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们中国国情出发,从我们面临的所有实际问题出发,从世界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办法,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胡湘平:在新时代干在实处

发端于古语、沉淀于典籍、新生于现代的实事求是,影响深远、历久弥新。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定义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成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推崇实事求是精神的岳麓书院,倡导的是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古今中外之学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倡实学、做实功、求实效的育人取向,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人才。完全可以说,岳麓书院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更加需要新一代人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直面时代之问、解决百姓之需。我们期待,千年学府里走出更多求实、踏实、务实的青年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欢迎明晚18:30

锁定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七集专题片《千年学府 其命惟新》

最后一集:于斯为盛


来源 | 湖南卫视 宣传部记者 | 胡顺江 郑晓 吴方摄像 | 易翔 赵红兵 谭为责编 | 蒋鼎邦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