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战报|高新科技强体 增执法为民之效 上海市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真实记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重大历史进程,展示生态环保铁军形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环保工作,为“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开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中国环境APP推出“攻坚战报”,反映各地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突出成就。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战、硬战、苦战。3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采取多种举措,加大治污攻坚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攻坚战报”以“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聚焦攻坚战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全面集中展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攻坚战的典型经验,反映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展现生态环保人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情怀与风采。
近年来,上海生态环境执法系统通过积极运用新型科技产品、创新执法手段、发挥大数据平台优势等方法,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效能,用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净的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要求,为建设美丽上海、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绿盾通”——有机整合执法力量
位于上海市中心位置的静安区,服务业发达,其中产生油烟污染餐饮企业达2500余家,而且分散在各商圈街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监管起来常常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此,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开发了环境治理网格巡查系统——“绿盾通”APP。“绿盾通”依据日常信访、处罚、监督的相关情况,基于历史管理大数据加权计算,为每个企业建立环保“健康码”,作为对企业分级监管的依据。
除此之外,“绿盾通”还嵌入了街镇管理人员的应用端口,静安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还可以在“绿盾通”上发起联合执法的邀请,联合街道综合执法力量,一并解决问题。自该APP运行后,静安区生态环境执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色码”——建立环境信用评估机制
在环境执法力量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监管必须有所区分,不能搞“一刀切”。上海市徐汇区依托市生态环境局环境信用试点,创新互联网+环境信用监管模式,引导、鼓励企业定期开展自我环境信用评估,提升自查、自纠、自学能力,促进排污单位知法、懂法、守法,推进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有效落地。
环信码共分三级:优秀(绿码)、一般(黄码)、较差(红码),基于环信码开展分类、分级、精准监管,分别推出工地环信码、餐饮环信码和汽修环信码,进行定期评估、更新、发布,在企业入口明显位置均张贴有环信码标识,市民可以微信扫描环信码快捷了解排污企业的基本信息、最新环境信用情况和环保管理要求,环保监管执法人员可以采用手机APP扫描环信码,快速获取相关污染单位“精准画像”,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针对不同级别的环信码分别投入差别化监管执法资源和技术服务。
“三色码”引导排污企业树立环境信用的“口碑”经营,构建了环境信用监管的线上、线下闭环,拓展了线上普法渠道,丰富了环保管理社会监督途径。
“一张网”——推进精准执法科学执法
金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科技赋能,立足金山区首版“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和构建生态环境执法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新局面。执法大队在“一张网”的生态环境监管条件下,借助可视化、全天候、全过程管理的模式,调处区域环境信访问题。
在执法过程中,金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实时了解相关企业的监测、监管、监察数据,实现生态环境科学执法、精准执法。
2020年9月,执法大队利用“一张网”进行前期摸排,针对漕泾镇、金山工业区、亭卫公路区域异味信访问题,开展夜间错时走航监测,有效缓解了区域环境异味信访问题。
“大数据”——提升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能力
为了更加高效地办好“一件事”,上海市长宁区把生态环境的各项数据指标通过“一网统管”来监测,实现人工和智能、动态和静态、线下和线上数据的汇集,以此构建了“一网统管”生态环境主题应用场景大数据库。长宁区生态环境局把全区所有环境类的在线数据和人工数据全部汇集到系统平台,屏幕上分布着环境空气、河道水质、环境噪声和室内空气等四大生态环境监测版块,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观察每天环境质量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这种智能信息化管理模式较过去滞后的数据监测、获取、传送等流程更为直观、便捷和有效,目前基本实现长宁区环境大气、水质、噪声自动监测体系、有效提升区域环境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环境问题早预警,环境事件快处置。长宁区生态环境局依托地理信息平台,将不同类型监测信息直观地反映到GIS地图上,将环境质量数据与网格化管理充分结合,开展数据预警派单联动。长宁区生态环境局明确执法人员纳入街镇网格员力量,确保每个街镇至少有1名对应的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加入网格,提升街镇生态环境相关问题的即时处置能力,实现对辖区环境管理、执法、监测的人机协同联动监管。
未来,长宁区生态环境局还将以污染源为数据中心,整合各类相关数据,打造“一企一档”,为污染源画像写实,力争达到污染源的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区域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污染溯源,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
“集成化”——提高环境执法效能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生态环境执法支队依托“城市大脑”平台,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执法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协同推进新局面。通过对生态、水务执法领域执法事项进行梳理分析,完成24个企业数据库建设,对应制作现场检查表单,编制现场检查工作手册及数据运维方案等,内容涵盖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水利、供水、排水等方面;通过城管综合业务操作平台,实现数据检索、数据审核、执法业务预警推送、“非现场执法”等功能。
落实浦东“一屏共管”要求,浦东新区打通市、区两级数据共享机制,使浦东生态环境执法在满足条线工作要求下,又能为浦东“一屏共管”提供执法数据。同时与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对接,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最新科技,打造浦东新区危险废物管理应用场景,实现对浦东新区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数字监管、网络监管和智慧监管,并在浦东城运3.0平台系统上线,及时预警违法线索,实现应用场景实战实用,执法数据实时互通,不断提高环境执法效能。
创新进步是生态环境执法人的不断追求,科技的发展将为生态环境执法插上翅膀,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将继续探索科技执法手段,用科技提升执法效能,铸造守护环境的铁军利剑。
“生态绿”——突破区域执法壁垒
崇明区环境执法大队在落实一体化机制协查过程中接到海永镇提供的线索,位于海永镇临永汽渡出口处有一非法混凝土搅拌站,因所处位置位于行政区划边界,需要双方共同展执法。经初步调查,该加工点包括碎石和混凝土加工两个项目,位于港西镇垦区与启东市启隆镇交界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等污染,不但破坏生态环境,也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崇明区生态环境局主动对接启东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联合行动,共同解决两地交界处非法建筑材料加工点环境污染问题。处置过程既注重线上智能化应用建设,同时也注重线下联勤联动机制建设,通过联合出击、集体约谈、强制停产、落实整治一系列组合拳,及时实现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高效处置。
攻坚战报 | 让绿色成为最动人底色 上海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攻坚战报 | 上海: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21项指标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