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战“疫”|联防联治,上海守牢污水、污泥处置安全底线

上海环境 2022-06-06



 污水处理是疫情防控的“末端战场”之一,需确保过程中污水处理作业人员安全以及处置后水质和污泥对环境安全无污染。面对明显增长的污水处置体量,保障污水污泥安全处置成为关键因素。记者日前从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集团下属水务事业部正积极统筹优化设施配置、提升安全处置效能,以守住环境安全的末端防线。



推进污水、污泥协同共治

 上海环境水务所属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普陀、长宁、静安、闸北以及部分宝山、黄浦、虹口、杨浦、浦东外高桥等地区的旱流污水和合流污水,服务面积达107平方公里,污水处理量占到市区污水总量的1/6。青浦污泥焚烧厂肩负青浦区10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任务,是青浦区内体量最大的污泥处置单位。



 据了解,目前,上海环境水务事业部已组织两家单位物资、人员和技术资源相互输出,共同防控疫情,组成了横向协同,通力配合的“共同体”,且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疫情防控经验。


 “组织双方联防联控,可以有效实现1+1>2的效应,确保污泥污水处置力度不减,效率更高。”上海环境水务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利用自身近21年多的运营经验来帮助青浦污泥焚烧厂提升污水消纳流程。青浦污泥焚烧厂借鉴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经验,在污泥处置全流程利用自卸式进泥、一次性提升、半干污泥垂直跌落式进料、全流程负压控制中萃取除臭经验,有效杜绝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的途径。


技术创新降低污水处理风险

 加强污水处理过程控制也是上海环境水务事业部的重担努力方向,记者了解到,他们正通过“深水曝气+精细调控+数字化巡检”三大新技术探索,力争把疫情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首先是充分发挥深水曝气技术,形成污水增量“减压阀”。自3月16日上海启动网格化筛查后,水务事业部下属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有较大提升,最高达145.66万立方米/日,高于设计处理量32.4%,污水处理压力倍增。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有效水深约为10 米,较常规污水处理厂增加近60%,通过优化运营,其氧传质效率(OTEf)可达常规污水处理厂的120%以上,有效抗击水量、水质波动时的冲击负荷,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超量污水的稳定、环保、达标排放。


深水曝气技术


同时是积极采用出水指标精准调控投药技术,打造安全隐形“防护罩”。水务事业部研发的Rf-TP系统,采用“数理+机理”模型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污水总磷指标精准控制,充分释放人工效能,能够实现出水总磷指标的精准调控,避免药剂投加过程中人员与污水、污泥及设备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


精准调控投药技术


 在此基础上,水务事业部还通过试点应用数字化巡检设备的方式,塑造智慧水务“生态圈”。巡检人员应用数字化巡检设备,通过扫描点位二维码,系统自动提示该巡检点所需检查内容,巡检人员按提示即可进行巡检。减轻了巡检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缓解了一线人员在疫情期间人手少、任务重的局面。


数字化巡检设备


 据悉,上海环境水务事业部还制定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形成“10问10答”应急预案小手册,指导一线人员做好安全操作。


作者:丁波  蔡新华

来源:中国环境APP


相关阅读:

视频|齐战“疫” 共守“沪”


坚决战“疫”守“沪”!上海生态环保铁军坚守疫情防护一线


市生态环境局调研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带队调研嘉定区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汤臣栋、闵行区副区长可晓林带队检查闵行区隔离点医疗废物收运暂存场所、疫情隔离点及城镇污水厂


上海战“疫”|全力以赴 尽锐出战 确保医废高效收运与安全处置


上海战“疫”|市区联动,保障涉疫垃圾及时高效处置


上海战“疫”|加强涉疫环境监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


上海战“疫”|加强涉疫环境监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


上海战“疫”|加强涉疫环境监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三)


上海战“疫”|加强涉疫环境监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四)


上海战“疫”|加强涉疫环境监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五)


上海战“疫”|加强涉疫环境监管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