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丽长三角 | 抗疫一线显担当 铁军旗帜永飘扬

上海环境 上海环境 2022-06-06








3月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上海这座拥有25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带来了严酷的考验。

病例数不断增加,隔离点、方舱医院不断增建扩建,管控不断调整……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复杂,城市运行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环境安全风险防范压力之大史无前例,以快制快投入战斗更是迫在眉睫。











一声号令,一夜成军!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迅速吹响战斗号角,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带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心全意投入到全市疫情防控大局和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的战斗当中。











铁军来了,请人民放心!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上海生态环境人,这个一直默默致力于建设美丽生态之城的群体,毅然跨前一步,挺身而出,喊着响亮的口号,将铁军战旗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誓与居民群众一道与时间赛跑,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集结成军  抢筑阻击疫情的战斗堡垒

疫情形势在变,但上海生态环境人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终始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做到快速研判形势、动态调整部署,率领全市生态环保铁军有力处置应对急、难、险情。

3月11日,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疫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切实做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

3月19日,传达市领导疫情防控要求,分析研判最新形势,迅速将全局划分成8个工作组,启动 “5+2”“白+黑”工作模式,确保各项工作不断不乱、有序运转。发布《关于成立上海疫情防控环保铁军突击队的决定》,立即组建10支党员突击队,建成由局党组核心决策指挥、各临时党组织统领战线协调各方的指挥体系。

3月20日,发出致全市生态环保人的倡议书《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组织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在抗疫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月28日,印发《中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关于坚决贯彻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部署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号召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心手相牵,按照事不过夜的要求和连续作战、时不我待的精神,坚决贯彻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部署、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市、区两级医废专班迅速组建,医废转运点“点长制”迅速到位,市、区两级专项执法检查组迅速集结,应对疫情“加强版”环境监测队伍迅速成立,环境新闻宣传及舆情应对突击小组也立即投入了战斗……一道道阻击疫情的战斗堡垒正加密构筑。

各级指挥员更是身先士卒直入前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不仅在军中帐定期视频连线并实地查看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转运点了解一线情况,分析研判应对举措,还分方向多次到一线调研督导。

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先后到上海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嘉定基地、徐汇区、黄浦区、国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现场调研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工作。副局长罗海林、汤臣栋也分赴多地检查督导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置情况。副局长柏国强自国展中心方舱医院开建时就蹲点驻守,全力协调解决大型方舱医院床位数多、医废产量高的难题……

市区联动、同频共振。很多区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带领尖锐力量把床铺搬到了办公室,不分昼夜地处理忙不完的工作,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百炼成钢  淬成击穿困境的尖锋利刃

面对不断出现的难题、困局,拥有专业素质过硬的上海生态环保铁军,组成一个个敢打硬仗的作战单位,以百折不挠的韧劲,勇于担当的拼劲,发扬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精神,将难题逐个击破,将风险问题深度消除。


医废安全处置是死命令,

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3月8日380吨,3月15日490吨,3月29日554吨,4月8日612吨,4月14日首次破1000吨,……不断同步跃升的数字,犹如一块砖头压在医废处置专班工作人员的心头。

而3月中旬、下旬先后已启动了二级应急响应和三级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已经饱和,瓶颈难以突破。但是医废产量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快速提升收运和处置应急能力刻不容缓。

紧急之下,市医废专班经过向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级专家等多方请教,经过连续多日不眠不休的论证,最终确立了全市医疗废物分级分类梯级收运处置的方案,即在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能力不足时,可由厢式货车等密闭车辆收运涉疫垃圾,并按照就近原则进入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

此外,专班还进一步夯实各区属地责任,明确涉疫垃圾和医疗废物的应急收运处置去向和应急收运处置方式,并协调市城投集团紧急调配收运车辆和人员补充,从原有的127辆医废收运车迅速扩充到546辆,将全市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均纳入到医废应急处置体系,安排收运员和装卸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居住,保障收运队伍稳定。

4月23日,涉疫垃圾达1400吨,是疫情初期每日医废产量的3倍多,在多方齐心努力之下,已全部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老百姓身边的“定时炸弹”,

必须彻底及时清理。



前段时间,居民的社区存在黄色医废在街边随意堆放和社区核酸检测医疗废物随意堆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黄袋子”是医疗废物专用收集袋,本身它的颜色就有警示的意思,如使用不规范、处置不合理或清运不及时,不仅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还可能激起居民恐慌,引起网络舆情的可能。

“黄袋子”必须规范,散落在居民生活环境周边的“黄袋子”必须及时清理。市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部门编写了《社区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指引》,并推动黄色专用医疗废物袋装垃圾整治工作。

4月20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办对工作做出了专项部署之后,一场“黄袋子”专项清理工作行动正式展开。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全面开展街面黄色袋装垃圾巡查行动,推动督促社区涉疫垃圾规范化管理。截至4月23日,市环境执法总队通过现场检查、无人机巡航等方式对10个区进行了巡查,巡查共发现100多处黄色袋装垃圾露天不规范堆放问题,并交由相关街镇整改。在环保宣传战线上,联系相关新闻机构对专项行动开展报道宣传工作立即展开,针对社区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的图文、动画提示指引迅速制作上线。

在统一部署之下,各区各街镇都拿出了积极的解决办法,黄浦区豫园街道多方力量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先后组建了“老旧小区环卫志愿者队伍”“医废垃圾清运队”和“涉阳垃圾收运队”,解决垃圾清运的堵点。长宁区华阳街道探索“控源头、勤收集、强保障”工作方法,确保医废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

短短几日的攻坚,居民反映强烈的身边的“黄袋子”整治工作初见成效,环境“安全感”得到有力维护。



方舱医院是风险高发地,

环境安全必须得以保证。



4月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改建成方舱医院,总床位达到5万多张,这座有“四叶草”美名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也成为了最大的方舱医院。

如此大的方舱医院,产生医疗废物、涉疫垃圾以及医疗污水体量也是空前,保证安全运行、防范环境风险隐患也是一大难题。

对此,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要求市局党员干部披坚执锐、迎难而上,积极投入四叶草方舱医院建设运行,全力以赴保安全、保运行。

自4月8日“四叶草”方舱医院建设运行以来,副局长柏国强就带队靠前指挥,第一时间调配专业力量和人员,加入方舱医院联合工作专班,参与健全方舱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每日会商分析研判机制,先后制定了《四叶草方舱涉疫垃圾和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流程》1.0和2.0版,全力保障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安全,指导推动医疗污水消毒监测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处副处长陈炜4月11日紧急奔赴一线,加入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工作专班,针对人力转运垃圾人员感染风险大、转运和清运效率不高的问题,同专班其他同志及时研究对策,优化操作流程,提升转运效能。

4月14日晚,方舱医院入住人数接近满仓,得益于事先预判到了会有峰值情形的出现,陈炜带领其他同志,在城投环境公司 “国展先锋”突击队的支持下,动用40辆清运车辆和3辆现场作业工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才完成当天所有库存医疗废物和垃圾清运工作。

“四叶草”方舱医院只是全市100多座集中收治点其中之一,从选址到投入使用有时仅有72小时甚至只有48小时,每一座方舱背后都有生态环境人的心血和付出。虹口区生态环境局主动从监管方角色化身为建设方,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利用现有场地条件,布置污水处理设施和涉疫医废收集场所,对医疗污水处理、医疗废物的源头收集、消毒消杀等进行辅导、规范。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力争将隔离点从无到有建设好、管理好,做到规划、建设、施工全过程管理,调研工期进度,检查实际施工,统筹物资需求,查漏补缺,坚决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



环境监测是“安全前哨”,

风险预警必须毫不松懈。



疫情期间,隔离点医疗污水排放是否达标,城市生活用水是否合格,环境突发事件如何应对?每天汇总分析上千条监测数据,定点检查要跑上百公里,新建隔离点要上门服务……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坚守阵地”是上海生态环境监测人的共同坚守,他们把行囊装进车后备箱,坚决选择逆行,用过硬的专业素养,积极做好预测预报、饮用水源安全、长三角一体化、碳监测、应急工作、涉疫监测等工作,尽全力当好环境安全风险的预警员、前哨兵。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4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粪大肠菌群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出水消毒工作效果明显,这是全市环境监测单位共同守护和努力的结果。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编制了《涉疫医疗污水总余氯现场监测指导意见》,组建涉疫监测组奔赴第一线,指导开展当前涉疫医疗污水现场监测工作,实地检查涉疫企业污水排放和处理。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管理事务中心成立联合检查队伍,对医疗危废存放收集、转移情况和相关台账、安全措施等进行检查,将每日检查情况形成检查报表。宝山区环境监测站开展城镇污水厂专项监测行动,对出水总余氯进行抽测,重点检查其疫情期间自行监测落实情况。黄浦区环境监测站组建应急小组落实兴业路和中山路双站点应急值守,24小时待命。崇明区环境监测站深化“三监联动”,与局执法大队一起,制定计划对隔离点、涉疫医疗机构等场所开展警示标志张贴、台账记录检查,开展污水自行监测、消毒等帮扶指导,对排放废水进行余氯检测……

此外,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灵活执法、靠前帮扶,倾力推动政策落地,将管控细节悉数落实。截至4月24日,共出动执法人员3452批次,7776人(次),检查涉疫机构(场所)7866户(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011个,共发出执法意见39份,责令改正10份。市生态环境执法总队共发布疫情防控生态环境执法日报41期,制作印发《工作提示》6期,编制医废监督检查工作专报24份,并制定《现场检查指引》,有效指导全市执法检查工作。

与此同时,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还积极保障重点行业稳定生产,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跨前服务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废酸处理配套重点企业,全力保障集成电路企业生产不中断。嘉定区生态环境局全面摸排重点企业情况,发布工作提示,在生态环境管理的各个细节方面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前做好污染治理设施维护和生态环境安全管理,为复工复产遇到环保相关困难的企业出谋划策,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危废清运等急难愁盼问题,收到企业真诚感谢。



散布成星  化作泽润万家的涓涓暖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上海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始终胸怀拳拳爱民之心,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化整为零,坚毅逆行,走向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走向风险最高的地方,走向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4月15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按照市委部署和市委组织部要求,再动员、再部署,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主动报名,下沉基层一线,支援各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截至4月25日已有130名基层干部下沉至街道、村居和隔离点上岗工作,覆盖了14个区75个街镇,这中间有机关处室负责人、局属事业单位党政领导,也有单位的技术骨干、年轻的生力军,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当起了“大白”“小蓝”,投入到搬运物资、扫码、配药、统计信息、接电话的工作……

4月20日16点30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强在完成一天的下沉社区抗疫工作后,接到了晚间集中开展清零攻坚的紧急通知。他二话没说,迅速回到家中收拾衣物和防疫用品,匆匆和母亲以及妻儿告别,5点准时到街道报到。这次“拔点”行动面对的是该街道中重、危、难的疫情防控点,社区里居民底数不清、居住人员复杂、阳性比例异常高、居住条件恶劣,防控工作异常艰难。而攻坚组的任务是对社区进行人员排查以摸清居民底数,开展全员核酸、抗原检测以快速鉴别隐藏的阳性患者,同时开展“扫楼”及消杀行动,及时掌握第一手数据,并迅速转移阳性患者和密接人员。

他和环科院胡双庆、邱飞龙2名同志在接受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之后,晚上9点即开始了第一次攻坚行动,一直冒雨工作到当天凌晨2点,最后因大雨才中止了核酸和抗原检测筛查。当他们回到临时驻地休息时,已是凌晨近3点。

早晨7点多,雨刚一停,他们继续去该社区楼栋排摸登记人员信息和底数,以确保全员检测不漏一人。下午1点,接到指挥部转移密接人员至外省市隔离点的通知,需5名志愿者配合完成工作。邱飞龙主动申请加入,登记好转移人员信息,与民警一同开展“扫楼”,劝导密接人员配合进行转移工作。经过24小时的努力,清零攻坚行动的第一次任务共完成筛查阳性患者及密接人员200余人。

这只是生态环保铁军队伍里下沉干部最普通的一日工作,吴建强、胡双庆、邱飞龙3人丝毫没有顾及自己,心里想的,只要组织需要,就要做到随时响应。


监测“蓝朋友”化身“药神”解民忧

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配药问题成为困扰广大老百姓的一大难题。为此,嘉定区环境监测站党支部主动请缨,对接安亭镇“保药专班”工作组,奔波于社区、村居、不停产企业、医院,成为志愿者队伍的光荣一员,全力配合安亭镇“保药专班”工作组,以高效的服务保障百姓的用药需求。

挂号、开药、付费、取药,“监测小蓝”不断改进配药流程,人人都有“金点子”、个个都是“熟练工”,日均配药千种,实现了“日清日结”工作目标。

紧急药品、胰岛素、老年人药品……他们的送药足迹踏遍了安亭镇的大街小巷,俨然成了“送药小哥”“送药小妹”。

“我们组今天配了180单,又创新高啦!黄渡、方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天都被咱们包场了!”完成一天辛苦的工作,“监测小蓝”们依然乐观地盘点着“今日份成就感”。

截至4月20日,“监测小蓝”共完成424份“配药分派单”,为安亭镇110个社区,8705位百姓提供了配药服务。

在全市生态环境人投身各个疫情防控战位中,有的是主动请缨派驻关键岗位,有的是成建制援助社区,有的小区被封控就地当起志愿者,有的白天当“大白”晚上还要完成业务工作,但他们共同点是,人到哪里把生态环保铁军的旗帜就插在哪里,敢于担当、敢于亮明身份,勇于做出不凡的成绩。

“长兴的夜太短了,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林家骏担任长兴岛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前方指挥部环境消杀组负责人,协调完当天的工作后他这样感叹。


“大白能打败病毒,爸爸去当大白,很快就回来。”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的胡志翔要出门当志愿者,女儿抱着他的腿,他这么对女儿说。


“每天倒在床上就能睡着,居民的一句辛苦了,是我最大的动力。”



金山区生态环境局的阮佳斐在支援社区岗位上,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如是说。


……



假如把他们的心语和故事拍成电影,足可以放映一整天。假如把他们发出的点点星光汇聚在一起,定是照亮夜空的火炬。








谷雨已过,上海生态环境人在前线奋战已一月有余。“疫情不散,我们不退”他们坚毅地喊响口号,持续用满怀的为民热情压制住身体里疲惫,顽强地投入这场必将胜利的人民战争。他们将始终用行动践行“铁军”的使命和担当,用热血和忠诚为铁军战旗增辉添彩。






作者:丁波


相关阅读:




美丽长三角 | 一屏山水倾心绘 安徽筑牢生态屏障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新华社)


美丽长三角 | “浙”抹绿色更加靓丽


编辑:王晨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