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库夏季精选图书 | 书中有座美术馆, 法国重磅儿童艺术普及书
原创经典音频给孩子万物启蒙
周周名师课程助父母自我成长
点击标题下“博雅小学堂”关注
最有品质的亲子共学社区
女儿从小喜欢画画,这个相对内向的小姑娘似乎在用画笔表达她所有的情感。老师们说”取法乎上”,我们没有上任何的美术班,只是带着她看自然,看绘本,看展览。可是我觉得似乎还不太够,作为艺术白丁的家长,我依然惶恐,不知道还可以给她什么样的材料,让她可以更轻松的进入艺术世界,可以被打动继而让更丰富的情感涌流出来。
之前我们遇到《看》系列,那像是一个充满艺术思索的长者带着孩子游览博物馆;这一次,我看到了读小库这一套《书中有座美术馆》。灵动,跳跃,这是看到书的第一感受。它已经不太像一本艺术普及书,像编辑自己形容的,它更像是一个艺术品,只是看看,就已经被打动。无论色彩、排版、还是文字,都充满了法国人独有的艺术气质。忍不住要赶紧抱一套回家,陪女儿一起在这个夏日慢慢享受。
——王瑾(博雅小学堂)
无意间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家中珍藏很可能就有一两本艺术书,这些大部头也许早已落了灰,因为只要一翻开,你就会不由地献出自己的膝盖,却又总忍不住打起瞌睡。这套《书中有座美术馆》,肯定不会这样的。
它成为本季读小库书目中最隆重推荐的一套,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首先是它的作者,玛丽·塞利耶(Marie Sellier),法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普及类童书作家。她寥寥数语,就能让大家安坐家中却仿佛飞进了世界各地的美术馆。
其次,这套艺术书本身就是艺术品。为什么说它是艺术品?只需翻开书页,你便会开始收获书籍设计师精心为你准备的一重重惊喜。
这座书中的美术馆共分三个展厅:《绘画展厅》《印象派展厅》《原始艺术展厅》。来看内页图:
我们先以《绘画展厅》为例,最先翻开的是前环衬,也就是标明目录的那一页。可这是目录吗?它分明就是一只金色的调色盘,然而又不完全是,因为调色盘有限,而这片金色无涯,在这片金黄中,我们即将开始一场远行。
接着,你仔细端详起每一个名词,它们既是每篇文章的标题,其中也蕴藏了每幅作品的表象或内在。而后,你也许会注意到每个名词都是彩色,并且这四十五个名词的颜色没有重叠。如果你抑制不住好奇,打开了“天蓝”这一页,会发现目录标题的颜色和作品的主色调保持一致,而这四十五个标题的颜色都是这样经过审慎的考量决定下来的。
再来,让视线离目录页稍微远一些,深深地吸一口气,从“天蓝”慢慢往下念,“太阳”、“月亮”、“男人”、“女人”、“爱情”、“出生”、“孩子”……“眼泪”、“微笑”……“(老)画家”。这哪是一本艺术书的目录,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啊,作者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着痕迹地揉进了那些传奇画家的作品里。这便是这套艺术书的第二个特质。从后面引用的正文里你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于艺术与人之间关联的精妙认识。
一本艺术书的目录可以看出作者遴选作品的标准,所以在这本书里,你看到的也许并不是这位画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但一定意蕴悠远,引人遐思或饱含深情,在这一基础上,作者还非常在意不同风格的搭配,并言简意赅地告诉读者为何画家最初沿袭传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后,会决定另辟蹊径。
走过了前环衬继续前行,我们会读到一首诗,是作者在进入主题前的一次郑重邀请。她用“Entrée libre”向所有人发出这次美好的邀约,Entrée libre 意味着“自由进入”,它有两层含义。
首先,无需往返中外的机票,无需为一次大师巡回展苦等数年,甚至无需特地去某个博物馆耐心排队,只需要一杯茶的时间,一个陪伴孩子的夜晚,我们就可以随时进入这个笔尖上的世界。
自由的第二层含义:甚至都不需要任何美术史的知识储备,我们带着一双眼和一颗心就可以进入。因为,与你我一样,
“在那个世界里,
有人哭,
有人笑,
有人全心全意地爱,
有人在听夜的寂静,
有人想背对烦嚣,
有人渴望暴风雪之后的平静……”
而在那个世界和在真实世界里一样,
“你将从天上摘下月亮和深蓝,
你将追随天使和星辰,
你将笑出眼泪,
你将踩着风暴的节奏狂舞,只为一点欢欣
……抑或一小束紫罗兰。”
那就结伴同行吧,我们已经完全放松下来,将心交付,真正踏上了这次艺术旅程,迎接新的惊喜。
新的惊喜有哪些呢?请继续读。
我想,即使没有中文翻译,智慧如你也很容易结合画作猜出这两个词的意思,因为它们的设计就如同象形文字,让读者一下子就看到了下坠的两滴眼泪和微微上翘的嘴角,这样的精妙设计贯穿全套三册。另外,和目录标题一样,每篇正文标题字体与背景的颜色与画作的主色调和谐一致。
之后,你会发现每幅画的介绍文字都惊人的简洁,它们有诗歌的形态和节奏感。作者期待用最少的文字在最短的时间里引领大家进入每幅作品之中,并且,她做到了,从2004 年开始,就不断有读者说自己在阅读这套作品时被深深触动。玛丽·塞利耶的眼睛就像一架容易动情的摄像机,她告诉我们“你的感受就是进入杰作的钥匙”,而这句话道出了这本书的第三个特质。
我们可以读读这篇《饥饿》:
“这两个人甚至都等不及坐下来,
站在那儿就开始拿面包皮就着豌豆大口大口吃起来。
他们真是饿到了极点!
一只空布袋子,一根木杖……
这便是他们拥有的全部。
两个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已经走到人生暮年,
不敢再对人生抱有一丝一毫奢望。”
又比如这篇《爱情》,作者只用了一个问题就让我们和夏加尔与他的恋人一起飞上了巴黎的天空,让我们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探索。
“他贴在她的耳边窃窃私语些什么?
一对永恒的新人,一只目光如水的大公鸡,
他们倚靠在它的翅膀上,正穿过巴黎的上空,
而背景是否就是埃菲尔铁塔?
嘘!这是秘密!此刻只有他们两个人,这对痴缠的恋人,
与他们同行的只有画家的所有记忆:
维捷布斯克城里的一座小村庄,农场里的牛羊,
小提琴家叔叔,犹太教传统节日……”
而当你在情感上真正认同这幅画的时候,她才会开始介绍某位画家的生平,绘画风格,革命性的技巧等,就好像你爱上了一个人,才会想去TA 的所有社交网站瞧个究竟。而她的介绍方式又常常让人心生唏嘘或莞尔一笑。
最后再试举一例:
“关于他,我们了解的全部不过是三个日期:他的出生日期、结婚日期以及去世日期,去世后他留下了十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以及三十多幅画,其中大部分是传世佳作。”
猜到是哪位大师了吗?
也许,从我对《绘画展厅》的剧透,你会对另外两册《印象派展厅》和《原始艺术展厅》有了多一点期待。除了在设计感上保持一贯的高水准,这两册的版式还有独具匠心之处。
比如《印象派展厅》,你可能会迫不及待地寻找环衬页里的惊喜。
这一回,目录上出现的一个个色点其实是印象派画家的笔触。为什么用笔触来作为指引?
大家也许都知道,印象派对于当时艺术界的意义就好比巴黎公社之于法国政治,他们都勇敢地推翻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旧世界!而印象派在刚出现时为传统画家所诟病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笔触竟然清晰可见,要知道,在这之前的经典画作必须要在画室里反复琢磨、一再涂抹,让笔触了无痕迹,让画面平滑圆润。为什么印象派画家会保留笔触?因为他们只想抓住大自然中稍纵即逝的一瞬,用色彩记录下光影动态,过多的修饰或掩饰早就让他们厌倦了。
而这一册将自己完全淹没在印象派的传世佳作中,仿佛它本身就是一幅印象派作品。从封面到前环衬页再到引言页,而后进入正文,再到后环衬页和封底,阳光仿佛穿透叶丛,在水面、地面和纸面上留下星星点点的光斑,让读者一下子安静下来进入冥想状态,触摸到印象派画家最为珍视的光影世界。
而《原始艺术展厅》,从封面开始,你就好像变成了一位考古学家或是探索原始部落的探险家,目录页的颜色也让人想到埋藏许多秘密的红色土壤。
和《绘画展厅》以及《印象派展厅》不同的是,这一回,作者为每件作品设置了一个小小的舞台,让他们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讲述自己的故事,你只需侧耳倾听。
“别被表象蒙蔽了,
照片有时只会混淆视听:
我的身高其实不超过十厘米。
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小小的我,
三生有幸得到这样一次被放大的机会。
我的眼睛来自新西兰鲍螺,
大洋洲河流中一种十分珍稀的贝类。
注意到了吧,
我只有三根指头,脚呈蹼状。”
它来自新西兰,名叫“黑提基”,是一枚小小的护身符。也许我们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深入大洋洲、北美洲某个原始部落,和那里的居民用他们的语言促膝长谈,但至少,我们能从这枚可爱的“黑提基”中,感受到那些遥远的地球同胞们对于美的感知、对于幸福的向往,和我们这些所谓“文明社会”里的人并无不同。多么美妙的连接!
好了,我的剧透就到这里了,愿你和孩子们参观愉快!
永远敞开大门的纸上美术馆
《书中有座美术馆》
(绘画展厅、原始艺术展厅、印象派展厅)
[法]玛丽·塞利耶 著
魏舒 译
适龄:9岁以上孩子
↓↓↓ 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