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洛伊的秘密 向孩子展示复杂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感受下德国12岁的孩子在读什么书)

2016-07-23 小甲 博雅小学堂

原创经典音频给孩子万物启蒙

周周名师课程助父母自我成长

点击标题下“博雅小学堂”关注

最有品质的亲子共学社区




文 | 小甲·瞳伴 (本书编辑)


它曾是英雄的战场,古代军事及越洋贸易的必争之地;是冒险家的乐园,是令一众考古专家学者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甚至它被拍成电影,尽管评价家对影片质量看法不一,却依然斩获近五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就连被搁到我们小小的编辑部,它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对,它就是“特洛伊战争”。


昔日的战场,今日依然是纷争不息的热门地点……只是交战双方不再互相投掷长枪、石头,而是针锋相对的观点、看法


要说明这场发生在编辑部的争论,还得回溯到一年多前,我们第一次发现《特洛伊的秘密》这本书、并决定拿下时的情景:我必须得承认,那个时候,这个选题最为吸引我的是插画。为这本书配制了插画的克劳斯·恩西卡特可谓德国图书插画界的“无冕之王”,不仅获得过德国青少年文学学院大奖,还摘得代表了儿童书插画领域最高荣誉的“安徒生奖章”。而在审读全书第一部分时,我也觉得以博客体撰写的文字轻松有趣,还有点揶揄的幽默,读起来很是畅快,阅读门槛并不算过高。



克劳斯·恩西卡特


可能恰是这种轻率,让我在第一次读完全书译稿时,满心觉得自己真的“好傻好天真”——


全书充斥着源自希腊文、拉丁语、土耳其语的各种词汇,稍不留神就会看错,“特洛伊”、“特洛亚”、“特洛瓦”傻傻分不清楚,更不用提轮番登场的诸多来自希腊神话的英雄、神明,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短;即便这些你全然可以扛得住,这本书讲述的可不光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甚至不光是被中国大众称为“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成人读者,完完整整、深入读完《伊利亚特》的人恐怕也不在多数),它还旁征博引,详细介绍了几百年来有关“特洛亚”地区(请注意!这里并不是错别字哦,Troia,这个源于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名字,才是考古学家们在提及“特洛伊战争”可能的发生地时使用的国际通用名称)考古研究的历史沿革,除了梳理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这其中还传达了复杂的历史观、世界观,并且已经涉及诸如“该如何看待种族融合、东西方对峙”等这样的深层次人文历史问题。



这本书在德国亚马逊上被定位给“十二至十五岁”孩子的五星人文图书,而对于中学时较少有机会接触拉丁文、可能对希腊神话也才刚知道皮毛的中国孩子来说,塞给他们这样的一部作品真的好吗,难道不会读不过十页就昏睡过去吗?


在该如何给这本书定位的问题上,编辑部各路同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决定努力把它做出来并且做好,让中国的小读者也感受一下海外同龄人大概在阅读着怎么样的作品的态度最终占了上风,而作为这本书的主要编辑,我竟然也在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重读无数次的过程中,忍不住渐渐赞同起这个态度。


首先我必须得承认,这本书中涉及的某些硬知识,例如荷马史诗所启用的“分节六音步”的诗歌形式,诸多像“特洛亚”、“伊利昂”这样以希腊语、拉丁文为基础的陌生词汇,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确实稍有距离感,不查些资料、了解点希腊神话传说、甚至不买一本中文版的《伊利亚特》,读起来都会略嫌困难。然而退一步来看,假使孩子们在啃这本书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些使用工具书、搜索衍生材料考证书中观点的方法,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让孩子由此开始尝试着进行一些以学术探索为目的的深度阅读。



来,我们举个栗子!

该书中在提及《伊利亚特》,也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荷马史诗,时,简单介绍了何为“六音步诗”。“严格的六音步诗,除句尾外,一个重读音节后跟两个非重读音节,而荷马史诗中,重读音节后只跟着一个非重读音节”。当然,领会到这个知识点,不略微具备一点点拉丁语或是希腊语基础,还是略有点困难。


刨除在阅读方法层面可能带来的启发,这本书还传达出一种可贵的方法论。


只需看看全书目录,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平铺直叙地摆史料、讲故事,而是将展现史料的部分和个人博客部分穿插进行。


全书的最初,从个人博客部分开启,作者不无揶揄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初到“特洛亚”、努力想加入专业讨论的追新逐异的媒体人,一次次在和历史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媒体前辈的探讨中“败下阵来”,为了能跟人家“对得上话”,不得不认真阅读学习史料典籍和报道文章,以此疯狂补课。而在行文上,这种“补课”表现为个人博客部分到展现史料部分的过渡。这样的设定,本身也极易产生代入感,读着读着,读者也“作者上身”,仿佛亲自到考古前线走了一遭。


两条线索一硬一软,保持着刚刚好的阅读节奏,既相辅相成又泾渭分明:史料部分是博客部分所展现的历史观的佐证和基础,而博客部分除了在阅读强度层面减弱史料部分的刚硬,更用作者本人在考古第一线的亲身经历、与各国媒体人、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交流,以相对流畅欢快的方式,表达了对诸多值得东西方共同关注的重要命题的立场和观点。


双线交替阅读的过程,更是掌握分析史料、逐步形成观点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有关“特洛伊”的纷争永不停歇,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不断争吵、和好、再重新开始争吵……与此相对的是,曾经的古迹在历史的流淌中渐渐沉默,甚至部分地区变作了当地居民的农田……


这样还不算完,在全书的最末,作者“别有用心”地埋下了一个逆天大反转:


在最后一个章节,作者追问长期追踪报道特洛亚考古进展的资深媒体人赫尔曼,到底该怎么给读者一个交代,真的有过一场特洛伊战争吗,这场战争到底是在哪里发生的。


针对这个至今无人能够确切回答的问题,赫尔曼的答案既出人意表,又耐人寻味:“……这个问题不要紧,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找到可靠的答案。但有两点是肯定的,我们有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传说,一个西方最古老的史诗;我们有一个一直被众人争夺的地方,一个两千五百多年来崇拜希腊、特洛伊英雄和神明的地方……从这些事实中每个人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当作者对这个回答表示疑惑时,赫尔曼接着说:“我认为特洛亚是存在过的。不过,我指的不是字面意思。真正的研究不是问什么事情真的发生过,而是什么事情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围绕特洛亚的争斗对我们的历史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因此它肯定存在过,以某种形式存在过。”


赫尔曼的回答当然不是世故圆滑,反而恰恰代表了一种真正能够为千百年来有关特洛伊的一切纷争画上句号的方式,或许这种方式也同样适用于困扰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其他纷争:有时候,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研究,不光要考究其真实性,而更应由此洞察为何这样的事情会以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


人类的哪一次回看历史,不是在重新审视曾经的自己以及至深影响着自己的人文根源?一个人该如何在审视历史时尽可能多地放下自己的傲慢,又是否愿意为了一个更和谐美好的世界求同存异,有时甚至比真相来得更加重要。


至于这样的道理,为何有必要早早传达给今天的孩子,答案或许不言而喻——在一个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掌握事实”或许并不最困难的事,而你将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却决定了你终究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内页展示

本书目录

内页图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传说像特洛伊传说那样让人心醉了数千年。尽管如此,特洛伊却曾一度被遗忘,直到十九世纪才被重新发现。近二十余年,科学家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对发掘地进行仔细勘查,可是勘查结果真能服众吗?让我们踏上激动人心的探索《伊利亚特》秘密之旅。



《特洛伊的秘密》

适龄:12岁及以上 

作者:[德]沃尔夫冈·科恩

绘者:[德]克劳斯·恩西卡特

译者:黄霄翎


↓↓↓ 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购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