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分享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团委:构建观念引领、能力提升、精准帮扶工作体系,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

北京学联 2024-04-28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构建强化就业观念引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服务精准帮扶工作体系,全力以赴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一、以思政引领培养学生责任担当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团委把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持续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一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等十余项活动,覆盖学生521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指导学生就业“立向”。二是结合职业素质要求,开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锻炼等就业指导活动6场,开辟“互联网+就业”阵地,发布15期“团团就业指导微课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求职技能,帮助学生就业“定向”。三是邀请三农专家、农业农村致富典型讲述“三农”故事,组织11名优秀校友、20余家优质农业企业开展“校友行业说”、“农企进校园”,组织学生走进首农集团等农业企业、苇子水村等农业特色村参观学习,引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广大乡村建功立业,指引学生就业“去向”


图1:学生走进首农南郊农场参观学习


二、以实践育人提升学生能力素养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优势,将就业指导渗透于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志愿服务中,推动就业指导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课堂延伸到日常活动中。一是强化活动育人,邀请就业指导老师参与社团活动、素质拓展、专题培训,深化就业指导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为抓手,组织开展公益服务与生产劳动、创新创业活动、挂职锻炼、就业实习,覆盖全部班级团支部,提高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二是强化项目育人,以学院首届兰花展为契机,建立“青听新农人”助农项目,通过直播带货协助贵州山区农民销售蜂蜜、兰花等农业产品,为近50名涉农专业毕业生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同时依托汉服、书法、纺织、扎染、插花等多个类别的学生社团孵化创业项目,以模拟市场的形式一体化搭建“技能培养、游客体验、成品售卖”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机制对接、与社会需求同步。三是强化竞赛育人,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组织“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培训、选拔、参赛工作,2022年36支团队近400名学生荣获市赛、国赛奖项,以创业促就业。


图2:“青听新农人”助农项目学生开展直播带货



三、以精准帮扶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团委以就业服务全面化、实效化、精准化为目标,与学院就业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同谋划、同部署,以集体作战方式开展“四个一”系列工作。一是搭建一个平台,与学院招生就业处联合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开展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创业实训等服务,扶持和孵化创业项目,学院涌现出马俊爬宠创业团队等一批创业典型。二是形成一种合力,动员全体团干部群策群力调动资源联系用人单位,邀请首农集团等龙头企业进校园,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开源拓岗。三是结成一个对子,依托团干部联系青年机制和低收入家庭就业帮扶计划,做好联系服务青年学生就业的顶层设计。团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学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和跟踪帮扶,建立帮扶就业台帐,实施“一生一策”,动态关注结对学生的就业进展与就业指导需求,做到“推荐岗位不停歇”,“就业服务不停止”。四是送上一次温暖,就业帮扶由帮扶低收入家庭应届毕业生延伸至毕业三年内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开展2020年-2022年在京未就业毕业生思想动态与现实需求调研、在京尚未就业毕业生走访,为尚未就业毕业生送去生活大礼包。


图3:学生社团孵化创业项目-纺织社团开展销售体验活动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原文)

供稿 | 刘洋 刘衡升

校对|金家

责任编辑|翟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