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2023年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5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上海举办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知识产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图文实录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 梁心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在上海举行,这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布活动首次走进地方。本次发布会我们邀请到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局的负责同志出席,重点介绍知识产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同时,我们还为各位媒体朋友在上海、浙江两地安排了集体采访,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各位嘉宾,他们是: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旗,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顾文海,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下面,先由我围绕发布会主题向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长三角地区不到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拥有全国近1/3的有效专利和1/4的有效商标。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届全球奖的5家中小企业中,中国独占两席,全部位于长三角地区。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长三角区域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主动加强与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作对接,强化政策协同,凝聚工作合力,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加大央地合作力度,通过加强局省共建、布局实施知识产权支撑性引领性项目等方式,支持上海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支持江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知识产权强省,支持浙江建设数字化改革引领知识产权强省,支持安徽建设创新型知识产权强省,促进实现知识产权发展共商、布局共进、保护共治、服务共享和环境共建,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支持上海浦东新区、南京、苏州、合肥、杭州、宁波等10个城市(城区)开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政策体系,助力提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二是畅通流转,大力优化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会同财政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为包括三省一市在内的多个地方提供重点支持,推动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企业。支持上海浦东、苏州、杭州、合肥等9个重点城市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辐射区域、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指导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搭建专利“鹊桥”,促进专利技术转化运用。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支持江苏、浙江等省开展专利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试点,提高企业融资效率。2022年,长三角地区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862.6亿元,接近全国一半,同比增长72.6%,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促进发展,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连续十年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在长三角地区累计培育优势示范企业1800余家,带动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整体提升。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长三角地区建设7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及24家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助力重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工作,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部署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建设约120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高质量服务,助力品牌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保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首批10家示范区有6家位于长三角地区,整体提升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建设2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指导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400余家。完善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维权援助网络,上海建设覆盖浦东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网络,江苏将维权援助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浙江升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数字化应用系统,安徽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水平。


五是优化服务,有力提高知识产权便民惠企水平。支持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化、便利化服务。截至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建设18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24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30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并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和多家试点市场主体开放全量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制定发布《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指导地方结合实际编制区域清单,让市场主体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事项的办理途径、时限等“一单掌握”。不断优化“一网通办”水平,指导建设长三角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数据“一库汇聚”“一网呈现”。支持上海、浙江等地推进企业变更登记和商标变更申请同步受理,提升跨部门、跨领域业务协同办理水平,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政务事项跨省通办。


六是改革创新,积极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落实“进博会”等重要展会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指导做好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的展出证明出具以及专利优先审查受理、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综合咨询等工作。会同科技部、江苏省政府主办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打造全国性的设计展示、信息交流及成果转化平台。支持举办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在重点展会设置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事纠纷处理服务中心。支持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贸易水平。率先在苏州高新区、南京市江宁区等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开展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等工作,助力打造知识产权国际服务高地。


以上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长三角三省一市也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机制,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今天,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局的负责同志,将围绕有关工作,回答在座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时间留给大家,请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属媒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构建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我们注意到,上海在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方面初见成效,集成服务项目平台已经正式投入运行。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工作?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芮文彪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是上海成功揭榜的2021年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一年多来,上海立足城市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工作实际,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数字赋能,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于今年3月1日正式上线。


这个平台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聚焦“全链条”把资源“合”起来。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目标,联合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及专业机构,有效整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重点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信用监管五位一体保护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拓展服务内涵,系统集成在线办理、服务指南、信息展示等74个服务事项,服务内容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


二是立足“一站式”把服务“串”起来。从服务创新主体需求出发,打造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一键式咨询六大功能,提升办事效率,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专利申请优先审查推荐”等一批服务事项全过程网办,“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等一批服务流程便利化提升,平台所有服务流程全透明公开。


三是依托“信息化”把需求“联”起来。坚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原则,深化数据治理攻坚,集成国家有关服务平台,以及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保护中心平台、交易中心平台资源,推动部分事项深度接入“市一网通办”办件库,构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综合性平台,实现服务需求“一口链接”、服务供给触手可及。


平台启用以来,我们也在持续跟踪创新主体使用反馈和需求建议。目前正在结合数字化转型工作,深化完善平台功能。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场景。探索通过快速精准推送的服务,实现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同时,将以深化落实《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2.0》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长三角知识产权服务共享,积极探索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政务申请事项“一窗受理”“一网办理”“跨省通办”,实现知识产权咨询投诉事项“一站解决”,努力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保障。谢谢。


人民政协报记者

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发挥各地区优势、实现同频共振。请问江苏在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赵旗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抓好重点工作。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于2019年会同沪浙皖三地知识产权局召开长三角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座谈会,研讨跨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制度建立等问题,并正式签署《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协议书》,建立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明确三省一市在案件移送、委托送达、协助调查、协助执法、协助办案、横向协调、服务协作、信息共享等8个方面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提高区域协作办案质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四年来,江苏认真落实《协议》事项,加强与三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协作,多次开展联合办案或联合调查取证,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分享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有益经验,通过互鉴、互助、互学,共同提升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和水平。江苏已向长三角地区移送和接收移送案件(线索)累计300余件,同时江苏各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加强与浙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中心协作,出具阿里巴巴平台电商侵权判定意见书1万余份。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力度,共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浙江作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先行先试的省份,在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下步有何打算?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顾文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高度重视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着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2021年9月以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决策部署,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我们率先承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开展的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聚焦解决数据权属不清晰、创新利用不充分、权益保护举证难等问题,上线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公共存证平台,发放全国首张数据知识产权存证证书,落地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出台全国首个开源社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标准,列入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


在此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固化制度成果,2022年9月浙江省人大颁布出台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度,对经过一定算法加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全国率先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写入地方法规。我们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共同制定《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试行)》,并于今年4月26日上线“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自愿、免费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并明确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可以作为相应数据持有的初步证明,用于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家企业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7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部署,落实《长三角地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书》,围绕浙江省正在深入推进的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聚焦建立完善权属明晰、源头可溯、运营合规、治理系统,彰显创新引领的数据基础制度,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工作。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中的广泛运用,推动形成完善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度。三是拓展丰富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转让、质押融资、共享许可等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四是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研究制定一批数据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相关标准规范,为全国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提供相应样本。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近年来,安徽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发展。请问安徽在知识产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程胤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合肥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安徽省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中心工作,主动靠前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保驾护航,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


我们主要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示范引领。加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县域、园区建设,截至目前,拥有各类试点示范27个。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鼓励民营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全省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1家、优势企业380家。


二是推进转移转化。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将具有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性的专利实施开放许可。2022年,全省共出让专利1.68万件、受让专利1.53万件,许可与被许可1041次,为更多民营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打造品牌经济。加强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区域商标品牌。累计培育地理标志商标218件、地理标志产品87个,为5000余家企业和70余万农户带来700多亿的“真金白银”;新增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61家,2659个骨干企业为安徽经济发展贡献超过3500亿元产值。


四是发挥导航作用。加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针对性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工作,助力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挖掘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专利技术,已建成安徽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21家,实施专利导航项目35个。


五是提升服务质量。支持知识产权服务窗口和保护机构向民营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政策咨询、专利商标申请注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最快7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准。


六是加大保护力度。持续开展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2022年全年查处知识产权案件3302件,办理商标执法案件2579件,案值2000多亿元。全年处理知识产权纠纷3113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2229件,进一步强化了对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谢谢。


新华社记者

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刚才发言人也提到了专利开放许可试点,请问上海在试点工作中有哪些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效?


芮文彪

谢谢你的提问。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搭建了专利“鹊桥”。2022年5月,上海市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整体部署,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通过促进专利“一对多”快速许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进专利价值实现。目前,已推动50家企事业单位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240件,引入清华大学等外省市专利开放许可声明610件,促成专利开放许可交易45项。


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上海市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建立信息发布、交易合规、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强化交易保障,指导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形成许可声明、信息发布、专业服务、无纸化交易的标准服务模式,优化相关交易规则和交易系统,充分利用历史成交数据、场内交易鉴证功能等,加强定价指导、简化交易手续。


二是探索模式创新。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沉睡专利”更快更好向中小企业实施转化为目标,一方面,积极探索专利免费开放许可,已累计收到免费许可声明85件,占总量的35%;免费许可累计成交27次,占总成交次数的60%。另一方面,创新推出“中低价交易、高频次流转”的“专利超市”,目前已在7个区建立各具特色的“专利超市”。例如,闵行区建立的“闵知惠”专利超市,成功推动上海交大和一家企业达成千万级专利开放许可交易;宝山区建立的长三角浦江知光连锁专利超市,推动高校、央企分别与中小企业达成低价专利开放许可。


三是优化服务支撑。有效发挥全市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基地、运营服务集聚区、运营促进中心、产业运营中心等功能载体作用,促进专利开放许可信息集散和供需对接,通过推介会、对接会、拍卖会,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宣讲活动近30场。同时,聚焦风险控制,完善金融服务支撑,在全国率先落地专利开放许可交易保证保险,为相关企业通过专利开放许可达成交易的4件专利提供100万元的保险保障,有效防范潜在风险纠纷,更好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


同时,专利开放许可也是促进长三角知识产权运用信息共享、转化协同联动的重要载体。上海首单专利开放许可就促成了上海与江苏企业的合作。下一步,上海将加强与兄弟省份合作,共同促进长三角知识产权运营交易联动发展,更大力度推进知识产权要素流动,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江苏在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目标。请问在探索新型城市联合保护共治新模式方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赵旗

谢谢你的提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是首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跨省都市圈。为推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去年6月,由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发起,联合扬州、淮安、芜湖等十城(区)知识产权部门成立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积极探索新型城市联合保护共治新模式。


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作为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以来,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积极借鉴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领域“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建设思路,探索推进“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创新实践,强化交流合作,提升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水平。


主要特色工作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都市圈”与“知识产权”的创新结合与双向赋能,通过打造保护联盟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一体化治理新模式。二是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深入衔接,通过建立都市圈知识产权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在全国率先打造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三是知识产权智力资源整合与共享,借助专家力量,围绕都市圈各城市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政府、行业及企业提供更具实用性与时效性的决策参考。四是有效保障知识产权区域协作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协同会商和资源共享机制,通报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情况,交流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会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事项,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深度落地和长效运行。


截至目前,联盟工作取得了多方面进展。一是打造都市圈知识产权“双轨制”保护模式,协力推进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二是成立智库对都市圈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指导,为知识产权发展“把脉开方”。三是成立都市圈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探索跨地区知识产权联调新模式。四是成立都市圈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服务都市圈企业“走出去”,提升其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五是举办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大会,推动完善跨地区、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工作。六是建立联盟内侵权案件公报机制,发布首期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典型案例公报,邀请专家进行研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共治的新模式,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将在杭州举办。请问浙江在做好亚运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准备,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顾文海

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是党中央交给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此,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浙江省第19届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地方规章,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亚运会筹备工作的重要议程;截至目前,公告保护的特殊标志27件,注册登记的亚运会著作权53件,公告授权的亚运会专利4件,注册登记的亚运会域名1件。这些都构成了我们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我们已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指挥体系。成立省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专班,开展集中办公。6个主协办城市与省里同步建立相应指挥体系,同步运作。


二是组织专项整治。制定印发《浙江省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目前,全省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共查处涉亚运知识产权保护案件27件。


三是开展网络监测。依托“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浙江公平在线”等数字化平台,对涉亚运知识产权相关线索进行实施动态监测。截至目前,已监测亚运知识产权商品60余万件、店铺数5万多家、平台47个,共发现风险线索2123条,全部实现闭环处置。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亚运知识产权保护科普工作,制作并发布以“共护知识产权,共享亚运精彩”为主题的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公益宣传视频,组建亚运知识产权法律宣讲团,并向社会发布了《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倡议书》和8个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普法行动,加强亚运标志等相关知识产权普法,提升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加强合规指导帮扶,提升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赞助商、官方独家供应商、官方非独家供应商等合法使用主体规范使用能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依法严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亚运会标志等违法行为。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业务培训、案例研讨等活动,提升执法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全面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宣传亚运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讲好知识产权保护浙江故事,用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保护履行国际承诺、体现大国担当、展示浙江风采。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安徽省委的全年第一会,都是改作风、优环境、办实事,优化营商环境。请具体介绍一下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安徽省知识产权局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程胤

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安徽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省委连续两年召开新春第一会,改进工作作风、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安徽省知识产权局主动对标沪苏浙,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政策实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大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协同保护、源头保护,联合出台了13项政策措施,建成了171人的培训师资库,聘任技术调查官146名、社会监督员71人,建立起一支近万人的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引导68个调解组织和503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2022年以来,累计调解诉前委派案件3669件。


二是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统筹布局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全省网点覆盖率达到8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水平,专利电子申请率达到99.65%,位居全国第二位。合肥代办处在芜湖、蚌埠、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设立咨询服务工作站,实现“直通车”式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全省高效服务科技创新创造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知识产权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国家局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组织申报确定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60个,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合肥市发行了长三角区域首个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规模1.235亿元,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全省23家企业和3所高校发布专利开放许可信息89条。安徽省知识产权局与七大商业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安徽创新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上海是全国对外开放的高地,请问在知识产权领域,上海服务外资企业有哪些具体举措?


芮文彪

谢谢你的提问。上海是吸引全球投资的一片热土。外资企业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税收,也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是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把“四个放在”作为思考和谋划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对中外市场主体同等保护,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利,努力为外资企业在沪发展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法治保障。出台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将严格保护、同等保护作为强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先后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明确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力度、犯罪打击力度等措施,推出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和多次违法处罚等规定。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上海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督促电商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规范外资企业知识产权投诉处理程序。


二是始终坚持高压严打。每年制定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0余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000余件;累计入驻各类大型国际展会100余次,处理解决展会现场知识产权纠纷500余件。印发《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累计发布十二批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对近100件外资企业商标给予重点保护。


三是持续提升保护效能。加大生物医药领域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保护力度,邀请该领域部分全球顶尖企业在沪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专利复审无效应对等工作,为相关企业提供“上海方案”和专业指导。与市医保局建立会商和联动机制,及时下架医保平台侵权纠纷涉案药品,就涉外药品专利侵权判定、判决裁决效力、挂网平台法律责任等达成共识。


此外,我们会同苏浙皖知识产权局持续深化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共治,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都给予同等保护,并定期举办领馆通报会和外资企业对话交流会,了解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通报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和服务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源头打击,为外资企业来沪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谢谢。


梁心新

刚才,我和我的同事,向大家介绍了知识产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助力长三角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也祝大家在采访地方行活动中收获满满,工作愉快。谢谢大家。


编辑:田伊慧,美编:王镇杰,审读:蔡莹 孙雅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