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道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量,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理论高度,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树立起了新的里程碑。日前,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致公关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访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裔炯
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突出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有了更强有力的主心骨。特别是在思想引领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循,成为指导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战略布局方面,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从严治党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引领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组织领导方面,党中央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委员会主席(主任)和领导小组组长,同时担任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制定出台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重要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已成为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安排。同时,党中央相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等法规,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
问:如何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之举,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势不断彰显,在国际上形成了“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的鲜明对照。
一是廓清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各种模糊和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澄清了社会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使“四个自信”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中央在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在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决定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实现公务人员监督全覆盖,目前北京、山西、浙江正在开展试点。这些举措进一步拓展和维护了人民群众享有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三是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影响力。党中央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恢弘的气魄,在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同时,鲜明地确立中国民主的模式。与西方比较,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最鲜明的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共同行动。我们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特点,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和贯彻执行力,保持政局持续稳定,确保战略规划的连续性。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和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少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都羡慕我们国家的制度,连一些西方媒体也表示,中国的政治模式比西方更有效率、更为成功。
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发展情况?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终与改革同步,与发展相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依法履职,在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不断创新人大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很多制度性成果。比如,在立法工作方面,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立法工作呈现出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特点。2013—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制定17部法律,修改95部法律,取得了一批新的重要成果。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立法法作出重要修改,进一步明确立法权限,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与时俱进完善立法体制,为局部地区或者特定领域先行先试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同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健全法律草案征求代表意见、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制度。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方面,党中央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部署得到落实,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进一步完善,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监督工作方面,强化公共资源配置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监督,改进预算初审工作,制定《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实施全口径预算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逐渐探索形成6个环节的“全链条”监督工作流程,进一步增强了人大监督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代表工作方面,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增加了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和农民工代表人数,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特别是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参与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活动日渐常态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邀请人大代表1440多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1230多人次参加执法检查等活动。
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发展?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明确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基本职能拓展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围绕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着力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比如,今年年初,党中央制定出台了支持民主党派中央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的意见,这是历史上首次对民主党派重点考察调研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意见建议496件,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报送成果350多篇。还比如,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规定了10种民主监督形式。近两年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省区开展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这项工作已经拓展到有脱贫攻坚任务的22省区的省级民主党派组织。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把为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献计出力作为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2015年集中3个月时间,连续开展56次视察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2016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92项调研议政活动。在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中,民主监督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义、要求和内容、形式、程序、工作机制等,有力地推进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问: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发展?
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201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系统谋划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7种协商形式。政党协商在7种协商形式中居于首位,2015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党协商的主要内容,明确政党协商有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3种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政党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或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的政党协商会议(包括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共计112场,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的有21场,李克强总理5场,俞正声同志11场,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人大协商主要是在重大决策之前根据需要进行充分协商,更好地汇聚民智、听取民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基层人大在履职过程中依法开展协商,探索协商形式,丰富协商内容,为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发展完善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协商主要是围绕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进一步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协协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截至2017年7月,已经举办了70多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调动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在实践中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问: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政治联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统一战线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先后召开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等一批法规文件,成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的领导,对统战工作进行了密集谋划和部署,推动党的统战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从根本上讲清了统一战线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法宝作用,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服务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巩固统一战线大陆范围内和大陆范围外两个范围联盟,把凝聚共识、争取人心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不断增强凝聚力、扩大团结面;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智力优势,支持党外人士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难点问题、重要工作落实等深入调查研究,为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全国工商联积极承担国务院关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参与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鼓励留学人员积极投身“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广泛力量支持。
问: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哪些改革成效?
答: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这个目标,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大幅削减行政审批,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力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推动和完善“清单管理”模式。比如,制定政府权责清单,划定政府权力边界;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加快编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方面清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一系列政策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微观主体活力。据统计,2014—2016年,全国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2万户,今年前4个月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同时,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释放社会创造力。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目前,我国行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正积极稳妥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一些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了相关改革举措,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
来源:《 人民日报 》
洪晓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