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公学子”甘永波在关爱中成长—— 青春之帆远航

云南日报 云南致公 2019-05-22

刚放暑假,甘永波就和几个同学匆匆赶往河北许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刚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修完大一的课程。“参加完社会实践活动还要军训,之后我还想回家乡鲁甸待一段时间,帮母亲收花椒。”他电话里说。


甘永波的家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甘家寨村民小组,是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的重灾区。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嫂子在地震中遇难,家里只有他和母亲、哥哥、3个年幼的侄子相依为命。当时刚初中毕业的甘永波悲愁不已。


2014年8月24日,李嵘主委在给孩子们的送行仪式上,嘱咐孩子们去北京一路注意安全,在学校要共同团结进步,要展现云南人精神,要展现震区精神。


鲁甸“8·03”地震引起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社会的关切关爱汇成暖流涌向灾区。致公党云南省委第一时间向致公党中央汇报灾区情况,经协商,以致公党员许振东为首的北大青鸟集团决定对地震灾区开展教育帮扶。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在致公党中央、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致公党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北大青鸟集团等单位多方共同努力下,鲁甸地震灾区启动了“北大青鸟云南地震灾区——致公学生专项培养计划”,甘永波有幸成为一名“致公学子”。


2014年8月26日,致公党中央领导王翔(第二排左三)、李曼(第二排左二)在北京西站迎接36名孩子。


专项培养计划共招收学生36名。其中,昭通市鲁甸县19名、巧家县10名、曲靖市会泽县7名。学生在校3年的学费、生活费(食宿)、资料费、医疗保险费、往返交通费及公共活动费全部由北大青鸟集团资助。灾后第13天,甘永波等36名学生踏上了去北大附属实验中学的求学之路。


2017年1月,36名“致公学子”返回家乡,备战2017年高考。最终,36名孩子不负众望,全部上线,其中:13人上一本线,上线率36.11%;32人上二本线(含一本),上线率88.88%。其中,文科最高分为633分,居全省第432名;理科最高分为583分。甘永波以理科560分的成绩拿到中国地质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他认为,更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觉得自己的天地变宽了。


“这些年,一直有来自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关爱,助推我的青春之帆远航。”甘永波说。


2017年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灾后重建的鲁甸县时,曾到甘家寨甘永波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当时他就在现场,总理还问起了他的学习情况。得知他在致公党帮助下到北京读书的事,总理鼓励他努力学习、坚定信心、永不放弃。


2015年9月26日,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李昭玲,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委闫傲霜,致公党云南省委主委、省侨联主席李嵘,致公党云南省委原主委刘富兴等到学校与孩子们举行“关爱鲁甸在京学生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他们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学习期间,全国政协、致公党中央及各级组织、云南省政府驻京办及各界爱心人士,经常到学校看望他们,关照他们的学习、生活。


大学4年,甘永波每年学费5000元。按照国家相关帮扶政策,这些学费都由鲁甸县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学费资助的方式承担。另外,他还拿到了共青团鲁甸县委和昭通市青基会提供的“学子阳光”助学金5000元,拿到了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北京市青基会、企业等提供的4000元助学金。


孩子们到学校后,在宿舍合影留念


爱助航,心飞扬。“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了这么多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我会不懈努力,拼搏出美好的未来,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甘永波说。


致力为公侨海报国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思想高度 》永筑牢

宣传立场 》不动摇

微言大义 》气概豪


文:云南日报记者 程三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