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人大学考古,还挖到了这些!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 2022-10-30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校园」出品




带上工具和草帽

面朝黄土背朝天


少则一个月,甚至三、四个月

上工、刮面、测量、绘图

修补陶器、清理人骨

……

猜猜我今天挖到了什么?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学生

田野考古实习的真实写照


自2006年以来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

开始参加正规的田野考古实习

这一课程设置全国唯一

是学校历史教学的显著特色



田野考古实习及相关的考古实践活动

不仅是考古学科发展的基石

而且在史学人才培养方面

发挥着极为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七年的田野考古实习收获及人才培养成果

如今已经全面展示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历时4个月筹备

精选200余张照片、近300件展品

“考古寻真,不负青春”考古实习成果展

于近期正式展出


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三层临时展厅


展期:2019年11月6日-2020年1月19日,每周一、三、五、六中午12:00至下午16:00对外开放(法定节假日除外)。


温馨提示:展览为开放式展览,校内师生和校外朋友均可自由参观,无需预约。



本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博物馆、历史学院联合主办,共分五个展区,展线长度近一百二十米,全方位呈现了历史学院师生在辽宁省凌海市喀左县考古实习基地的发掘、调查、教学和生活场景,以及实习师生的真情实感。



展厅内设有考古发掘体验区,观众既可以使用手铲感受一下发现文物的快乐,还可以亲手触摸文物标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同时,展厅还放置了集中展示每年考古实习场景的相册、实习文集供观众翻阅,及针对此次展览开发的文创产品


福利时间


(系列文创产品集锦)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区留言,截至11月23日(本周六)中午12点,留言点赞前10名,将获得以上文创产品的任意一个。


展览时间内,凭微信ID到博物馆三层展厅免费领取!



七载征程 田野寻踪

躬身实践,勤学好问

在刮面、切壁、挖掘、找边的练习中

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导中

大家提高了专业能力,磨炼了心性意志

也从遗物的收集与提取环节深切领会到

考古学研究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寓教于乐 内外联动

为实现考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充分融合

学院田野考古实习坚持

“基地课堂教学与考古发掘相贯通

课外实践教学与田野实习相结合”

的理念


实习过程中,老师们举行了多次

课堂教学、参观访问、实验考古操作

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整齐认真的学生笔记

细心绘制的灰坑平面图



教学相长 深情不辍

太阳是明亮的,感情是真挚的

在上下工路上畅谈喜乐

在教师节述说感恩之情

在同学庆生会上欢聚一堂

在运动场上凝聚师生真情



曾听一位师姐说过, 田野考古实习,是考古系学生的一次成人礼,经得过这一次之后,真正热爱的选择了留下,才算是成为了“考古人”。何其有幸,我有机会可以体验一次这样的考古实习,与田野为伴,听见这山川大地的声音。”


——孙茜 2016级历史专业本科生


考古发掘的人们就像考古学科的气质一样,带着一种淳朴的热忱与骨子里的专注。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一种质朴,每一天的生活都浸润着一股热忱。一次宝贵的实习,让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在每一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每一个细小难忘的细节之中,见证了考古人们的可敬与可爱。


——冯埴炜 2016级历史专业本科生


我似乎领悟了田野发掘的浪漫之处,说不准你镐头刨下去就刨出一段远古先民不为人知的历史,一手铲刮下去就刮出一个聚落清灵鲜活的生活界面。我们都渴慕着过去,期待着与已凝固的时光交流。人的人文属性决定着我们对人之为人的思考,而永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正是田野发掘最感染人的魅力之一。


——胡晓纯 2015级考古专业本科生


四个月的实习,在与土壤的嬉戏中,与陶片的对话中,与山岭田地的牵手作伴中,已悄然逝去。在欢笑和泪水中,我们歌唱着为考古实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四个月,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和成长。不管我们收获到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四个月都是青春的纪念,都是属于我们的纪念品。


——徐紫瑾 2013级考古专业本科生



更多精彩,让我们相约博物馆吧


编辑 设计:欣欣蔡

展览摄影:翁美玲

可视化:向新旭

资料提供:历史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