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手绘视频】进不了校史馆的历史 也需要有存在过的证据
2016年10月21日的下午五点半,新媒体工作室的工作群里大家还在为第二天的校庆报道工作做调度。人员、设备、记者证、线上直播安排,我们的“大老板”雷震子和珂珂姐反复核对着所有的细节。
这和往常一样的工作节奏,却让我们中的许多人心里生出了些奇妙的感觉。是的,作为学校唯一一支校级官方新媒体团队,我们将在一线做系列校庆报道,用我们的镜头、文字和新媒体平台给这场校庆留下些东西。
说到这儿,我倒是想起来曾经有人质疑:“我们要求发展,但是发展在哪?”
今天我要借特稿回应两句:
您倒是看,校园新媒体的出现和如今日渐增长的影响力不都是学校发展的具体体现吗?再往前推十年,新媒体还不知道影儿在哪里,那场五十年校庆自然是没有新媒体参与的。
我说,再往前推十年。其实,我们新媒体工作室的成立时长满打满算也只能取一个数字二出来。但就是这样年轻的新媒体,同已有六十岁的师院碰到了一起。包容、创新、与时俱进,这些在各种规划要求里常常出现的字眼,我们的学校做得似乎还不错。
就在前两天,官微推送了一篇关于校史馆的图文,得到了很多人的转发、后台留言。
校史馆也是个新事物。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物、事物能够被记入校史?
伟大之人,重大之事。
前段时间,为了准备校庆的采编报道工作,我去找了很多校史资料看。资料到了手边也是心生感慨,世上事情太多,而历史的物理容量太小,六十年,厚厚一沓,却薄到重如生死之事都只有二三行记述。伟大之人和重大之事总有后人愿意翻出来评述,予以赞美和歌颂,但平常如你我,校史中能让我们有切身感受的仅有类似于“2016年西湖校区汉风楼落成”短短一行文字。
作为新媒体的记者,我对学校的记忆可能更细节化。
学校北门对面的水果巷在经历了几次拆除谣言后果真在今年夏天整体拆除了。从北门出校,往马路对面望过去,少了建筑物对视野的遮挡反而有些不习惯。我还记得大一刚刚进工作室出采访时找过那边卖水果的摊主帮忙,还记得去年军训特辑出的视频有好多镜头是在那儿采的,还记得上一届的韵彩西湖编辑部就是在那儿吃的散伙饭。
我猜人到中年之后,除了我们这些中文系爱絮叨的人可能偶尔写写回忆文章,剩下的麻辣烫、卷、格拉条的味道,应该只能在老同学再碰头对酌时搬出来,缅怀一下当时只道寻常的生活。而那些关于早操广播、主楼电梯、保险缴费、网络选课的纷争,大抵也都被忘得差不多了。
但你要知道,韵彩西湖上的每篇历史文章都证明着往来编辑和曾留过言的关注者们,曾经是一个多么关注校园变迁的青年。
当然,我也不会忘记,在我第一百零一次想退任的时候,我们的指导老师就在综合楼新闻中心的办公室里,歪着她的脑袋,认真地跟我说:
“咱们新媒体工作室应该是一个能起到良性监督职能的校园媒体。有一天,当同学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想到向我们反映,让校园媒体成为一种沟通的渠道,这是我们的初衷。”
铁打的韵彩西湖,流水的编辑,一直立在这儿的师院和一届届毕业生。未做完的事情,总会有后来人接着做。但也是巧了,世上那么多赶路人,我们赶到了同一条道上,在师院的第六十个年头。
最后,请允许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让新媒体工作室名字留在历史里。我们这些进不了校史馆历史的人,也需要留下存在过的证据。
新媒体工作室献礼六十校庆
校庆手绘视频 · 笔尖上的师院
还有你
欢迎留言 同我们一起
把你的姓名留在历史里
还有
远道而来的师院故人
欢迎你们回家
视频来源:新媒体工作室 视频处理部
创意策划:李世霄
剪辑师:孟祥龙 徐畅 李世霄
视频脚本:李贝贝 宫娇梅 洪雅琴
图片素材:吴璐璐 刘政 杨程 李刚 刘丁 王颖 汪锐
统筹宣发:组织策划部 微博运营部 微信运营部
阜阳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工作室
出品
欢迎关注阜阳师范学院唯一官方微信韵彩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