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布局,作局,作俑,作嫁衣

2017-03-17 赵敏 英诺维盛公司

201734日,国内首个智能化综合创新类研究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主办了以“软件定义创新工业模式”为主题的首期“走向智能学术沙龙”。3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畅谈“软件定义”给工业转型创新带来的新趋势、新特征,并围绕打造本土工业软件体系平台对于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紧迫性重要性。

几乎就在同时,一场布局、作局、作俑与作嫁衣的交易也在紧锣密鼓地同时进行。就315日,美国GE公司宣布的一则新闻刷爆了工业与信息界人士的双屏:

“借GE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携全球董事会成员访华之际,GE和中国电信签署协议:

合作推动GE Predix工业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共同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根据协议,中国电信将为Predix工业互联网技术落地中国提供服务,并由旗下全资子公司负责在华运营Predix。中国电信将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的综合优势,基于GE Predix向用户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双方预期,Predix在中国的推广和行业应用的不断开发,将促进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发展及数字工业创新,为中国的工业产业升级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摘自“GE中国”公众号)

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一、布局与作局

GE与中国电信的“恋爱”并非始于今天。早在201577日,就有了这样的报道:“在‘当智慧遇上机器——工业互联网中国峰会’上,通用电气(GE)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依据已经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合作,宣布GE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平台与中国电信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对接,形成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航空、医疗、能源、工业制造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应用,以创新成就非凡,为通过‘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地点,北京。时间,7月7。没有卢沟桥的枪声与硝烟,也没有二十九军的大刀与呐喊。只有眉目传情,只有鲜花香槟。但是布局已久,但是作局已定。

2016720日,在另一场“当智慧遇上机器”数字工业大会上,GE正式宣布上海GE数字创新坊投入使用,“这一平台将为客户、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开发人员提供更多资源,共同开发数字工业生态系统。”会上GE高级副总裁、数字集团首席执行官鲁威廉宣布与华为和中国电信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52017,三年三个步骤,稳步推进的,是GE在华的工业互联网大平台的布局。说到布局,西方工业老手们是谙熟此道的。10年前,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收购美国UGS公司,布了一个德式的“工业集团+工业软件”大局。5年前,老谋深算的一大帮德国人合力布了一个“工业4.0”的局。今天,美国人也来了,一个美式的工业互联网的大局已经布定。

当我们国内的一堆人还在昏头涨脑地试图分辨清楚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这些所谓新概念时,GE的工互平台已经在中国的ITC领域登堂入室,一张大网悄然张开,正在极富耐心地等待着中国工业界的用户进入。

工互“作局”,已经完毕。

二、工互是个什么鬼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GE 201211月发布《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白皮书中提出的概念。该报告认为,互联网还能做更多事情,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限制,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这种将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其带来的机器、机组和物理网络,与近期互联网的成果——智能设备、智能网络和智能决策融合到一起的形式,叫作“工业互联网”。

某百科介绍:工业互联网是指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创新平台,是一个的生态系统,从ICT技术、各种网络、数据存储和传输,到机器设备、维护与安全,再到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研发技术等,工业互联网将把人、数据和机器三种元素连接、融合在一起,为企业与经济体构建了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从而带来新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4.0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工业软件平台等等,虽然各有侧重,其实说的都是非常类似的一回事,即互联网不再仅仅是联接信息产业界的所谓“硬件”产品,如电脑/手机/平板,以及其背后的使用这些设备的人,而是要联接更广泛的工业物理设备,各种工业装备、机器、仪器、建筑甚至材料。而让联接落地的具体手段,就是工业软件的使能。笔者曾经多次撰文或在发言中指出:在工业体系悄然转型升级的今天,软件早已不是过去的软件,机器也早已不是过去的机器,软件已经携带着各种各样工业知识和技术算法,成为了机器设备中的“软零件、软部件、软装备”。智能制造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撑,软件是工业技术与传统机器的替代器、粘结器、赋能器、映射器和创新器。而在这个巨大平台上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流淌的,就是智能制造的血液、企业产品的灵魂——产品与过程数据。

GE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提供了名为“Predix”的云平台,还提供一个叫作“Predix Box”的终端神器,这个终端机负责采集联接到“Predix”云平台上的各种智能设备的工况数据、实时分析数据和传送数据。因此,一旦企业决定采用Predix方案,这个企业所有的接入Predix的设备的整个数据采集、传送、接收、分析、控制和安全,就全部掌控在GE的“局”中。可以说,GE感兴趣中国企业彼此互联,可能也感兴趣中国企业的各种数据。当然在明面上,GE不会这么说。

从当下中国工互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显然陷入了两难的矛盾心理境地:不联Predix,难以对接国外的最新工互技术与日趋标准化的云端软件;联上Predix,研发与运营仰赖平台,数据或许尽在人手,可能失去某种主动权。

有所得,必有所失。反之亦然。

三、讲政治与始作俑

今天很多人可能会看不明白,作为始作俑者,为什么中国电信要做这样一件有可能背负“引狼入室”名声的事情?

走向智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资深通信专家指出,“在80年代以后,国家对通信行业的整体定位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后来电信行业大发展了,就逐渐剩下基础性与先导性了,主要用市场均衡的观点和不对称管制的观点,整个通信业界,也越来越放弃战略思维,就着眼于上街摆摊、上门卖卡了。”

笔者认为,三大通信服务商彼此之间的竞争,全国十多亿用户对于“价高速低”的不满,国务院多次提出的“提速降费”已经成为“三大”背上的又一捆稻草,不断挤压着“三大”原本舒适优裕的暴利空间。同时,工业与ITC技术融合这个战略性的大方向,不断被国家和民间力量推动与牵引,“三大”如果不向这个方向靠拢,将会缺失走向未来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靠拢这个方向,他们心里对制造业真的是一点儿谱儿都没有,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融合。

随着这几年市场形势日趋明朗,“三大”境遇亦不相同,彼此贫富不均,差距越拉越大,如图1所示。中国电信高层实际上很明白,即如果没有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果仅仅围绕着传统的电信业务去发展,十年后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

1 三大通信服务商业务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这位资深研究员指出,"当前,工业、信息通信业以及有关部门对两化融合的终极角斗场——平台,工业软件平台、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平台的认识还有很多分歧,还没有前瞻性的共识。那么,通信龙头企业,为什么不能先与大牌工业软件公司合作热热身。中国电信知道未来生存的希望系于5G和工业物联。但本土软件企业,还没有像样的合作伙伴。"

对于沸沸扬扬的市场议论,研究员认为,"中国电信是信息化服务能力最强的一家通信运营企业,任何时候也会把国家信任、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但之所以去拥抱国外的工业巨头,恰恰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工业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当作国家核心利益。此次签约,看上去颇有些不可思议,但恰恰可以催化国内的认识,尽快统一思想。”

“工业管道的安全管家,这是一个战略级的定位,但没有国家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和扶持,那么通信运营企业为什么不能与最成熟的公司合作,去拓展这一块市场?GE与中国电信签约,推动Predix平台在中国落地。这既是中国工业界进军智能制造需要高度依赖国外软件与平台技术的表现,又是有关方面和产业界仅仅在学术层面的工业互联网领域高谈阔论,但在更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业软件及平台方面没有作用的必然结果。”该专家总结到。

两化深度融合,重在智能制造,企业急于实践,国家缓慢试点。企业很无奈,冒险始作俑——中国电信想打翻身仗,反胜移动,必须超前布局5G,必须找到5G的工业着力点。而目前在国家层面,既没有从战略上鼓励引导电信企业拥抱制造业,也不肯花大力气鼓励打造本土工业软件平台,因此,中国电信的这步一石三鸟的险棋,就似乎变得可以理解了,甚至感觉他们高层很聪明,很大胆。

讲政治,也要讲效益。

四、试水与作嫁衣

众所周知,诸如移动、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互联网企业等电信服务商、互联服务商与设备制造商,都是“云、管、端”的提供者。

如果从三年前的新闻回头看,显然,作为央企的中国电信是积极推动与GE的重量级合作者。但一片飘浮在上空的“外国云”,如何能够“接地气”,与中国的企业实现良好的嫁接?而中国电信奋勇登场,显然让GE找到了“管道、终端”的本地入口。

资深制造业信息化专家陈总指出:“(GE)和电信合作,是因为它的Predix兼容盒子,取得设备数据之后,要中国电信的管道连接Predix服务器(云)。说不定中国电信会为Predix定制GPRS、或者5GSIM卡。”

当作为央企的中国电信的“管、端”大门洞开之后,就会形成了这样的模式:企业客户通过中国电信的终端盒子,进入GEPredix,调用开放的程序,开发自己的程序,联接各种设备,留下运行数据。这情形可以类比为某种旅游景区,中国电信拿的是门票收入,GE拿的是游客进入景区后吃、住、行消费收入(当然还有游客的行为数据)。游客花钱玩得高兴,管理方挣钱挣的开心。似乎是一场共赢的局面。园主、门卫、游客,皆大欢喜。

北航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刘强指出,一台数控机床每天可产生37GB数据,包含指令与实时测量、产品加工与建模分析等数据。一个采用数控加工技术的车间,每天数据量约40TB。于是,有很多看客质疑,这么多的工业数据,如果都跑到国外的工互平台上去玩耍了,不知道是企业的福音,还是祸因?

中国电信自称已经有一整套“可控可管的技术架构”解决方案,能做到只用GE的软件,数据不离中国——这似乎意味着Predix只是被借用的工具——这是一厢情愿,还是客观现实?果如此,善莫大焉!或许,只能且行且看,试水后再说。而若干的中国企业客户,或许也已经蹑手蹑脚地走到了Predix网口边上,正在探头探脑地往里面张望,看看有没有试水的机会。

与国际平台接轨,与国际标准接轨,让设备接入云端,让人机物彼此互联,符合当前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这种联接与使用,据称有着健全的法律手续,有着成熟的操作经验。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可问题是:使用谁的平台,接入谁的云端,开发谁的程序,丰富谁的软件,留下谁的数据,确保谁的安全?在高度数字化的今天,任何进入网络的数据都是永久存在的,都是被多处镜像备份的。因此,写进去,就出不来、擦不掉、删不净;联进去,就是双向通,处处通、彼此防。如果技不如人,在网络高手面前,一切数据都是透明的,每个客户都是肉鸡。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都在GEPredix平台开发产品,而该平台的命门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时,所谓“建立独立自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岂不是成了一句需要重新定义的虚话?在别人的平台做自己的产品,是不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五、智库的真知灼见

事实上,对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研究员,曾在201611月撰写了题为“尽早启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的文章,强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性:“随着5G标准的尘埃落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工业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障碍进一步突破,一个融合了传统工业制造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建立在崭新的产业服务网络基础之上的新型制造业生态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浮出水面,正对全球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的统一配置乃至全球化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34日走向智能研究院主办的“软件定义制造”研讨会上,李广乾再次指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平台是两个几乎分不开的话题,实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关系到两化深度融合下一步如何走的重大问题。……应以举国之力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的发展肯定是全方位的,软件产品也将是海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更精准的落脚点。”

索为公司总裁李义章认为国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中国企业渗透的后果极其严重,他指出:“中国制造企业使用国外的工具软件还有替换的可能,一旦知识、技术完全依托外国平台,产业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工业平台受制于人,30年翻不了身。”

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林雪萍认为:“GE等工业巨头正普遍向软件公司转型,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联合共建软件平台与知识数据库是各国工业界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十三五’软件规划里面对这两方面都没有提及,应当从定义、分类、统计口径等方面对工业软件及其平台加快开展研究,尽快形成‘国家队’牵头的工业软件平台产业联盟。”

北大工业工程系马国钧研究员认为:“这种工互平台是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钱堆出来,投资回报周期很长且有风险。国内少有企业有这个远见,即使有远见,不一定有这个实力。中国企业与GE的差距就是实力和远见。但是国家投资总是找不到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巨额投资可能打水漂。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解决方案。但是总感觉国家的很多钱撒胡椒面不得要领。”

资深制造业信息化专家陈总认为:做工业4.0或做工业互联网的人有两大迷信,第一个政府迷信,第二个大企业迷信。这两个迷信不打破,中国在这个领域会与美国、德国的距离越拉越大。历史上从来没见过政府有本事把这个技术差距拉小的案例。所以,中国的机会在于走美国的开放式创新道路,让民间的才俊都浮现出来,以民间智慧和创新技术去真正破解制造业的死局。

六、小结

中美两大企业集团携手联姻,看好5G时代,试水工业互联,不管是让人虎躯一颤、眼前一亮还是心头一紧,都让中国的制造业与通信业两大领域感到了明显的震动。

这些年,中国两化融合业内人士才看清了很多年前所发生的业内大事的来龙去脉,西方工业巨擘令人眼花缭乱的布局与做局能力,堪称超一流,给我们上了绝好的一课。在他们面前,中国的央企国企,必须虚心学习。不管中国电信与GE合作的这一步大棋是险棋、臭棋还是高招儿,我们都必须要以足够的耐心去看待。

若中国电信能够翻云覆雨,化“他人云”为“本地器”,阻“本地数”入“他人云",则善莫大焉。即使不能,至少也可以把这次试水看作是向GE学习战略布局与做局的第一个“WorkShop”或“HomeWork”。毕竟,“三大”之中的另外“两大”,或在隔岸观火,或在昏睡之中。

布局重要,做局亦重要。作俑可敬,作嫁衣可叹。有作为当先。

无论如何,在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今天,政府高层不能仍然以十年前的思维一味地重视芯片和硬件。其实,打造中国的工业软件平台(工互平台、工4平台、智造平台)是更重要的头等大事!

 



作者简介:赵敏——中国发明协会常务理事,发明方法研究分会会长,英诺维盛公司总经理。国内著名创新方法专家、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专家,“走向智能论坛”执行院长,核心专家,高级工程师。34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转型的研究与实践,对TRIZ发明方法学、CAX、PLM、KE/KM、精益研发、智能制造、工业4.0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信息化专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国内外媒体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文章和论文百余篇,为企业解决众多技术难题。著有《创新的方法》、《TRIZ入门及实践》、《知识工程与创新》、《TRIZ进阶及实战》、《三体智能革命》等专著、合著。


【版权声明】

本图文由英诺维盛公司赵敏先生原创,享有全部著作权。欢迎转发本文章,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赵敏”和原发微信公众号“英诺维盛公司”。

凡是有意去除原创作者姓名和原发布微信公众号、故意造成“佚名”文章并且未经授权许可,擅自在其它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发布本文章的行为,都将被视作是侵权行为,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软件不软,实力“五器”

状态感知:智能系统的起点

知识化是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软件加速工业文明的发展

智能制造定义之我见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之我见

英诺维盛:智能制造与软件定义制造

工业软件对推进智能制造的价值

TRIZ:研究智能制造的方法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