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吐血揭秘中国港口博物馆“港通天下君”(千万别点赞!小编已经疯了~)
“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是中国港口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也是国内第一个以中国港口历史发展为题材的专题陈列。
今天,小编也是拼了,吐血为你揭秘“港通天下君”那些鲜为人知的小秘密!
“港通天下君”户口本上的名字叫“中国港口历史陈列”,为啥?
厚重的历史积淀:宁波港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宁波港在跨越古代、近代和现代连续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从内河港、河口港到深水海港的演变,其本身的历史积淀、历史的完整性和当前发展的地位,都堪称中国港口的经典个例,是一个浓缩的“中国港口”。
时代命题的召唤: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港口无疑将扮演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此选址宁波建设中国港口博物馆,策划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具有充分的历史背景,也符合时代的需要。
“港通天下君”天生就有精神分裂症:陈列设计上有微观和宏观2个体系。(小编看完已经疯了!)
“港通天下君”是个强迫症患者:每件展品的展出都有讲究。
博物馆要“以物说史”。筹展期间,文物征集小组在全国范围开展文物征集。按照既符合主题内容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标准遴选馆藏,并在各地征集、借展了大量的稀缺展品,共计陈列文物展品1685件,涉及陶、瓷、青铜、玉、石、牙、骨、木、纸等不同类别。又围绕烘托主题和适度使用的原则,采用场景复原、模型、绘画、雕塑、视频、动画、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辅助展品710件。
港口发展历史是漫长的,其影响是多面的,设计时注意把握“突出优势”的原则,不追求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要把最核心、最有影响力的内容展现出来。围绕各历史阶段中国港口发生的具有断代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典型事件,从中筛选确有必要、适合展览的相关素材作为展陈内容。
例如用原始社会渔猎工具、水生动植物标本和原始港点复原场景配合展示,突出原始港点促进滨水聚落的发展;
用外来宗教石刻和外贸陶瓷展品组合展示,突出宋元时期泉州港发达的对外贸易和高度的中外文化融合;
用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为线索穿起海运仓、宝船厂遗址文物,再现明代中国已具有港、仓、船厂配套的完备的港口体系;
用近代舶来品和近代上海街道大型沉浸式综合场景相结合,体现港口发展对近代港城发展的影响,突出近代社会在港口影响下的转型;
用改革开放港口建设成就沙盘和图片实物配合展示,反映改革开放后港口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总之力争文物与历史照片、图表、绘画、雕塑、场景、视频、互动展项等辅助展项合理搭配,达到信息传播的特定化和最大化。
“港通天下君”不是一般的“婆婆妈妈”:看完各项服务细节,小编也是醉了!
馆内设有6个培训教室以及报告厅、互动体验厅、图书馆、电子阅览区、休息区、茶餐厅、文化商店、户外文化活动区等公共服务设施。
标识引导系统精心设计、齐全醒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轮椅、婴儿车、休息座椅、自动饮料售卖机、存包柜、免费WIFI等服务设施完善可靠。
设计开发出了富有港口、海洋文化元素和馆藏文物元素的文化产品,如藏品系列书签、明信片、现代文具、船模、T恤、茶具、手机壳等,满足观众将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免费对外开放,并针对不同类型观众准备不同的接待方案。成立了高水平、高素质的专职讲解员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提供双语讲解。
服务大厅设有意见箱,通过定期发放观众调查问卷、利用智能导览设备和微信平台等方式听取观众意见。
同时利用中国港口博物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LiveApp,以现代化的网络社交公共平台构筑大众与博物馆陈列展览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展览的宣传推广和博物馆教育传播功能的实现。
广泛采用最新科技手段,通过RFID智能导览、数字博物馆、微信导览构建网上虚拟展馆,线上线下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多形式服务观众,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打造“流动博物馆”“港博讲坛”和“我与港博同成长”青少年社教体验活动等一批优质品牌项目。
“港通天下君”想要告诉你一个关于“港城互动”的故事,也是蛮拼的!
港口,一个陆地与江海河湖的交结点,它是人类迈向水域,寻求与开拓更广阔生存空间的起点;它是物流与贸易枢纽,富民强国梦开始的地方。要深刻、准确、生动地表现它,就必须对“港口历史就是港口设施技术的发展史”这种旧观念有所突破。
因此,中国港口历史陈列以港口技术本身演变为主线,旁及港口发展所引起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以史为鉴,以古鉴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港口发展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一客观规律一脉相传。
今天宁波着力进行港口建设,推进港口国际化,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港口与城市有机互动,促进宁波在全国开放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港通天下君”还是个数据控
5个月的开展时间
9万多人次青少年观众
26万余人次参观者
46批次国内外博物馆同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到访
286篇各级媒体新闻报道
(图文素材源自网络,由刘晶整理编辑)
这里是北仑发布,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