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仑风尚】真心为这些心细的志愿者点赞!

2015-06-09 北仑发布

  
社工在教“孩子”切菜。(冯小平黄琼摄)

在北仑新碶街道紫荆社区有个被称为“阳光家园”的义务“托管班”:8名“孩子”平均年龄20多岁,都是智障人员。对这些大孩子来说,“阳光家园”是除了家以外,另一个爱的港湾,这里充满了勇气和挑战,充满了阳光和温情。

  6月5日早上,我们轻轻推开“阳光家园”活动室的门,迎面的是一张张笑脸。“阿姨好”、“叔叔好”,简短热情地招呼后,他们便安静地各就各位:写字、下棋、做算术、手机上网,自得其乐。

  这是一群轻度智障人员,早已超过了孩子的年龄,却一起生活在“托管班”,几年的学习和相处,让他们向“正常”渐行渐近。


“孩子”们学会了很多

  2012年6月,在新碶街道的牵头下,紫荆社区成立了“阳光家园”,主要接收劳动年龄段的轻度智障(3级—4级)和自闭症人员,免费为他们提供身体和心理上的康复辅导。从周一到周五,社区为“孩子”们设置了很简单很生活化的课程:买菜做饭课、唱歌跳舞课、体育锻炼课、手工劳动课,等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待人接物的礼节,学到了不少基本的生活技能。斌斌和雷雷刚开始来“阳光家园”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现在已经会自己来回了;乐乐去年9月刚到“阳光家园”时整天没有一句话,动不动就哭鼻子,如今成了“话痨”,见到谁都会亲热地打招呼;小芮前年刚来时,总是坐在角落里茫然地“漠视”一切,现在他的爱好可多了,唱歌、抄名言、剪纸,还会炒几个好菜。

  在手工教室里放着一些奖状,那是“孩子”们参加社区运动会和文艺表演时获得的荣誉,若有人来参观,他们会骄傲地“秀”出来。

  “孩子”们还会赚钱呢!经社区联系,有家爱心企业时常提供一些劳动机会,如简易包装、折塑料纸、整理货物等。小芮向记者竖着大拇指说:“上个月我拿到了86元工资,第一名哦。”


 家长们省心了很多

  最感谢“阳光家园”的莫过于家长了。对他们来说,孩子既能享受日间照料,又能走出家门接触社会,而自己也能安心工作了。

  依依的妈妈告诉我们:以前,女儿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看电视,除了家人谁都不搭理。在“阳光家园”待了半年后,她似乎变了一个人,会主动和亲朋好友打招呼,看完电视里的动画节目,就模仿着剪纸或画画。让依依妈妈最难忘的是,去年12月,依依在“阳光家园”过20岁生日,回家时带来了很多玩具礼物,是社工和志愿者们送的。在家里,依依唱啊跳啊笑啊,从没见过她这么开心。妈妈的眼睛模糊了……

  斌斌的妈妈有着同样的感触。斌斌是“阳光家园”成立后第一个入托的,此前,夫妻俩每天上班前将儿子一人锁在家中,中午匆匆回家给他准备午饭。人在上班,心却时时牵挂着孩子:会不会出状况?会不会太孤单?“对社区的感谢我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斌斌的妈妈说:“现在儿子和我们主动交流多了,每天回家会汇报情况:今天买了什么菜,学会了什么剪纸。课余时间还发短信给我呢。”

  更让家长们欣慰的是,以前在孩子的生活中,除了家人,就只有他自己。如今在“阳光家园”他们结交了很多玩伴和朋友。


 志愿者付出了很多

  3年来,“阳光家园”已陆续接收过17名入托者,目前有8名固定学员。而照顾他们的是一名专职社工及20多名热心志愿者。

  紫荆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春风说: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离不开志愿者的倾情付出。对他们来说,“工作”是枯燥的,反反复复教孩子们买菜、做饭、洗衣等。但他们始终很耐心,很细心。

  志愿者都上了年纪,他们一点一点地琢磨怎么教这些特别的孩子。志愿者乐慧娜还清楚地记得,“孩子”们刚来时,大多沉默不言,为了让他们走出交流的第一步,大伙儿想出了“运动”招,结合广场舞自编了一套早操,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得慢,忘得快,一个动作往往要教上几遍,甚至几十遍,第二天又忘了,继续教。

  平时除了教“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志愿者还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互助。每天,有两个“孩子”被安排值日,互相配合着打扫房间;每周二的买菜做饭课,让大家分工完成;剪纸课上,鼓励他们争当小老师辅导同伴。

  乐乐喜欢看书,斌斌爱听音乐,浩浩酷爱篮球,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包括每个孩子的生日,志愿者们的心里都一清二楚。“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志愿者徐阿姨说。

 (文中的智障人员均系化名)


(来源:宁波日报报记者黄琼冯小平实习生钱萌卉通讯员陈红)


北仑发布beilunfabu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

投稿请发blqzfxwb@163.com

原创独家稿件 一经录用 按质计酬

北仑发布粉丝QQ群148670131,欢迎加入


这里是北仑发布,感谢你的阅读!


为志愿者们点个ZAN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