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这位老人的善举 省领导都批示了!
还记得北仑发布推送的这篇信息吗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看到徐既仁老人相关报道后也批示了!
看到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徐既仁笑了
驱车从宁波北仑城区出发,沿329国道开上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白峰街道小门村。这是宁波一个靠海的村落。
2015年5月,村里的徐既仁老人在80岁生日当天拿出66万元设立了小门村“优秀学子奖励基金”。今年夏天,村里4位金榜题名的学子,与录取通知书一起收到的,还有3万元奖学金。而在去年,他共资助了13个孩子,发放6.4万元奖学金。
老人过大寿捐点钱不稀奇,可在农村,这样的大手笔还真不多见。徐既仁是谁,为什么出手这么“阔绰”?
徐既仁近照
“当时他过生日,来了不少亲朋好友。一听到老人有这个想法,大家都拼命鼓起掌来。”小门村党总支书记贝伟梁告诉记者,村里建设文化礼堂所需的资金,老人也答应承担一半。已经兑现的和认捐的,加起来超过260万元。
徐既仁有两儿两女,其中3人在经商办企业,家庭生活条件都不错。“助学的想法老早就有了。现在儿女们生活富裕了,我就想用这笔钱来完成一个心愿。”老人操着一口宁波话,淡淡地解释。
其实早在2007年,徐既仁和老伴就结对了贵州山区的两个孩子,“只要他们愿意读,我还可以供他们到上大学。”
徐氏是当地大姓,历史上也出过几位有名望的读书人。虽说整个家族有着“耕读”的传统,可到了徐既仁这一辈,读书却成了一种奢望。
徐既仁和他的老伴
“说到底还是穷啊。”徐既仁老人意味深长地说,“解放前连饭都吃不饱。一年到头,大概有两三个月要断粮。我念到5年级,刚好有点喜欢上读书,却没那个条件了。”徐既仁告诉记者,作为家里的老大,他只好辍学了。
不读书,干什么呢?上世纪50年代初,徐既仁到了上海。他先是在一家会计学校的食堂当蒸菜工,后又推着小车卖起了棒冰。
后来,徐既仁回到家乡。在朋友的介绍下,徐既仁先后在铁路局、钢铁厂、航运公司工作过。再后来,他开始养蜂——带着几十箱蜜蜂,一出门就是七八个月。
坎坷的职业生涯使徐既仁下定决心,哪怕再苦再难,也要让下一代读书。“没有啥事体比读书更要紧。”徐既仁说。
提到徐既仁的善举,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过着简朴生活的徐既仁夫妇
“两口子自己很节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去白峰镇上都是走着去。人都是蛮好的。”一位姓王的村民说,徐既仁早年开过车,补胎的本事蛮好的,前几年空下来还会帮村民免费修修自行车。
即便如此,拿几十万元巨资作“优秀学子奖励基金”,在不少村民看来,仍有些难以理解。
“我知道有人在背后笑我,我不会计较。”徐既仁笑着说,几十万块钱花掉就花掉了,但是我认为这样奖励给小孩读书,更有意义一些。村子将来总是要靠他们的。
小门村“优秀学子奖励基金”的发放有一定的规则,按照考取学校的差异,一般奖励3000元至8000元不等,研究生奖励1万元。
夏天快结束了,考上大学的孩子们不时结伴过来找老两口道别,聊学校、聊专业、聊未来……再过一阵子,他们都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文字来源:浙江日报记者 翁云骞 吴晓鹏 通讯员 金旭孟 方孟军,原标题为《善心不老 赓续书香》,部分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猜你喜欢
善心不老 赓续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