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柴桥和镇海中学还有这样的渊源
▲水乡柴桥
浙东古镇柴桥,旧有“小宁波”之称。它的历史就如穿镇而过的芦江河水源远流长。根据柴桥沙溪村的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北宋的县令王安石前来穿山半岛筑塘围堤,凿山造闸,兴修水利,开辟街市。柴桥在明朝时已成集市,至清乾隆年间,已形成了“一、三、六、八市日”(集市)商贸文化现象,方圆几十里,乃至过江隔海的沈家门客商亦赶集柴桥老街。作为商埠重镇,依托相邻的穿山港,水路曾与上海、宁波、温州、舟山等地相通,往返航船不断。柴桥商贸繁荣的同时又是人杰地灵,自明代以来科举出有六位进士,几十位举人。清代经学家黄式三、黄以周、黄家岱名闻江、浙。科技精英有钟观光、李志坚、王阳元、郑元芳等等。
▲镇海中学
浙江镇海中学是人们眼中的“牛校”。2016年高考成绩出笼,在全省文理科全省前十名中,该校分别占4人和6人,理科前100中竟占30人。从2008年至2016年,镇海中学总计出了10位高考(文或理)第一名。在最近发布的一份《北大清华认定32省顶尖高中名录》中,镇海中学位居浙江省入选的14所名牌高中之首。俗话说“百丈高楼平地起”,镇海中学能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过去人文的累积与历史的沉淀,在学校的百年岁月里,柴桥尤其是柴桥人对它影响深远。
镇海中学在甬江北面的镇海城区,而柴桥位于甬江东南的穿山半岛中部,它们的关联在哪里呢?据悉,柴桥老曹村曹家“山安堂”存放的民国九年重修的曹家“敦本堂”家谱,对比《镇海中学简史》,发现了他们之间的渊源,以及不少鲜为人知的往事。
▲镇海中学创始人盛炳纬
众所周知,镇海中学的创始人是晚清翰林盛炳纬。据《镇中简史》介绍:“镇海中学创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1907年,即光绪三十三年,原翰林院编修盛炳纬(曾督四川、江西两省学政),倡议建立镇海县中学堂。他一面向上海、汉口等地同乡筹募办学资金数万元,一面通过县知事,选择县内优秀青年曹位康等6人,官费派赴日本留学,以备学成回来充作中学师资。经盛筹划奔走,耗银2万元,于1911年在镇海城区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建成镇海中学堂,并将原鲲池书院存银22500元及演武厅地基(即公益布厂原址)卖得款中提抽一万元,拨充中学堂基金”。
在“敦本堂”曹氏家谱艺文上看到一篇由盛炳纬为柴桥曹珊泉(昌燮)写的墓表。其中写道:“同治壬申(1872)炳纬与兄炳经同执贽于同邑珊泉曹先生之门,维时吾师官刑部七品京官,先大夫官吏部主事,以同乡旧好,同官京师致相得也,兄弟往师事之。……”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来盛炳纬是曹珊泉的学生,1872年18岁的盛炳纬同哥哥盛炳经拜师于曹昌燮门下。当时曹珊泉是刑部七品小京官,而盛炳纬父亲盛植型是京城吏部主事。同乡又同在京城做官,所以两人是好友,钦慕于曹珊泉的学问和人品,于是盛植型就让两个儿子拜曹珊泉为师。(盛植型(1829-1887)咸丰乙卯(1855年)乡试中举,丙辰(1856年)成进士)
曹昌燮原名杰(1832-1877),字至敷,号珊泉。柴桥街道老曹村人,同治年间先在县考中贡元。初任七品小京官,为刑部福建司主事。后弃官再考,同治十二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年丙子(1876)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三年授编修,归家因疾病故,享年四十六岁。
▲第一任校长曹位康
镇海中学第一任校长曹位康,字馥山,柴桥街道老曹村人,是曹珊泉大哥曹舵泉的三子,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同乡优秀之士共6人受派遣官费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曹选读经济历史专科。留学期间曾与黄兴等革命党人过从较密。清宣统元年(1909)学成回国,应礼部考试后授举人,委为学部七品小京官,主持在京的镇海县试馆。后任教于保定师范学堂。宣统三年(1911)受聘任镇海县中学堂首任校长。曹位康对县立中学的筹建创办、校规校纪制度的建立,以及学务的发展,都作出过开创性的工作。
藏于上海图书馆的《镇海柴曹氏宗谱卷十五》(民国九年重修)录有馥山先生五十寿诗一首:
寻药更休入三岛,瑞岩终古产瑶草。学仙曾傲安期生,吾乡亦有如瓜枣。采芝摘枣进华筵,愿公一餐长不老。丝竹迭奏韵铿锵,如闻仙乐度云表。听鹂园深罗宾客,春满甬东花正好。梅蛤麦鱼席上珍,祥麟威凤人间宝。经师人师自有真,燕北士流合拜倒。一醉逢公五十春,百龄重来祝寿考。
▲抗战时期迁瑞岩寺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来犯,镇海县城沦陷,县中一时无立足之地。当时北仑一带是国民政府的敌后根据地,在开明绅士的努力下,于1939年及1943年,为避战乱,镇海县立中学曾两次迁入柴桥瑞岩寺办学。在瑞岩寺求学的镇中学生中有不少后来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比如院士李志坚,资深金融家周梦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陈维系、童重起,教授级高工杨彩顺,画家胡申德等等。
▲镇海中学老校长李价民
“牛校”镇海中学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功绩不可磨灭,这个人就是被亲切称为“老校长”的大碶 横河人李价民先生。李价民的教学生涯历经镇海县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县中)、辛成中学、镇海中学三个阶段。
抗战结束后,县中结束8年流亡返回镇海,李价民被任命为校长。战火纷飞中,县中被轰得几成废墟。李价民指挥师生,以大成殿为中心,动工建设新校舍。同时,李价民不断搜寻教学人才,紧抓学习。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进步师生,唱歌曲、排话剧,宣传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革命意味十足。在当时国民党的种种压力下,李价民无奈避到上海。当时县中48届学生为此罢考抗议,派学生代表赴上海邀请李价民返乡主持工作。但他迫于形势,无法返回。
镇海解放后,李价民出任辛成中学校长。由于承诺在先,他拒绝了薪水更高的县中校长职务。当时的辛成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成立仅2年,一切从头开始。如何办好新中国的新学校?李价民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他一方面建立健全学生会、青年团、少先队、党支部、团总支、团委等学生自治组织,结合当时的政治运动:中苏友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扫盲识字等,鼓励学生接受锻炼,走向成熟。辛成中学各项活动走在全县前列。辛成中学在8年多时间里毕业千余名学生,其中有不少佼佼者,如中国天文学家张和祺、中国工程院院士贺贤土等。
1956年,镇海县合并县中、辛成,创办高中班。新学校命名为镇海中学,成为镇海历史上第一所完全中学。1959年镇海中学首届高中班毕业,参加高考获得优异成绩。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获得推荐参加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郭沫若先生亲笔挥毫题写校名“浙江省镇海中学”,这一题字沿用至今。1956年后,李价民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担任分管文教工作的副县长。但他仍兼任镇中校长到1964年。在他主持工作的8年期间,镇中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才。
▲柴桥山安堂(曹吕燮、曹位康故居)
“老校长”李价民的奶奶曹氏夫人(--1917)就是柴桥曹珊泉太史的独女,曹珊泉有二子一女,因为旧中国的封建陋习,曹氏夫人的名字无法查晓。但对于北仑的近代教育来说她居功至伟。曹氏幼承父教,知书达理,家学渊源,有大家风范,嫁与大碶横河李家,培养了两个好儿子。1994版《镇海县志》记载:“夫丧后教养遗孤光墀(觐丹)、光坫(琯卿)等煞费苦心,使二子术业有成,名重乡里,故乡人尊称为太夫人”。
曹氏夫人关心时事,接受新潮思想,力主妇女独立与教育兴邦。光绪三十三年(1907)开办大碶横河公学,夫人年捐300银元助学。1917年,命子光墀、光坫以其金银饰物兑银在柴桥创办静德女子国民学校,储存基金银达万元,聘请优秀教师,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1917年夫人突然患头风病,遽尔不起。横河公学师生感念其办学功绩,特送“功在树人”匾额表敬。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亲在哀词上作序表彰。次年(1918年),其子侄辈又承遗命在大碶李氏敬德堂创办敬德国民学校。后来次子李琯卿(李价民父亲)对灵岩(大碶街道)学区教育竭尽全力,并为办学散尽家财,实夫人平日教导之力。可见曹氏夫人对于嫡孙李价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曹位康和曹氏夫人是堂兄妹,按照辈份,“老校长”李价民还要称首任校长曹位康为舅公。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北仑新区时刊,记者 陈一鸣,原标题为《柴桥与镇海中学的渊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