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与云和,不得不说的故事!
浙江大地,山海共生。
始于2002年启动的山海协作工程,充分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让山区欠发达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携起手来,达到互利双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西南山区。18年间,山海协作架起了一座桥梁。宁波北仑与丽水云和两地由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精准对接、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协同,走出了一条产业优势互补,双赢协作可持续的成功之路。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山海协作推进会上,其协作模式受到高度肯定。
云和县地处浙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木制玩具是云和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1000多家,产品畅销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市场同类产品的50%。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尽管身负“木玩名城”这一美誉,云和木玩产业却面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我们的企业多以贴牌为主,在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等方面急需转型,却苦于没有高端的人才和技术。”云和县经济合作交流中心主任王伟友感慨。
山海协作,精准选择合作产业是关键。2014年,宁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在云和购买了50亩土地,并建成了一家年销售额达9000万元的木玩制造、仓储企业。这在当地引起了震动。
“怡人玩具是一家外资企业,专业生产高品质木制玩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市场,目前有一半的产品在北仑设计。我们把怡人引入云和,就是考虑产业升级,同时带动木制行业提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北仑区发改局局长鲍志荣说。
浙江广华玩具有限公司是怡人玩具的供应商。三年间,在总经理钟方楠的带领下,该公司的产值从3000万一路攀升至6500万。“如果之前没有去怡人公司学习挂职了3年,公司发展根本不可能这么快。”钟方楠感慨,怡人给云和企业带来订单,更多的是技术和工艺的提升。
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小县城带来全新的国际化思维,也间接带动云和县木玩行业产值由2014年的36.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5.9亿元。
产业赋能,远不停留于此。
2017年6月,北仑区与云和县成功签订《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共建协议》。
作为宁波结对丽水唯一的省级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产业园以云和县现有的全域旅游资源为基础,双方各出资1亿元共建成立园区投资主体,采用“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共建模式,深度挖掘云和县“木玩山水童话”特色,致力打造“童话云和”地域品牌。
山的资源,海的市场,产业转移也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仑区白峰石山苗圃在云和县沙溪村启动建设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北仑天恩茶叶与云和县合作建设万亩茶叶基地……通过“花”“茶”产业两手并举,北仑为云和县带去先进的种植、生产和管理技术,成功实现优势项目异地转移。
如今,花卉和茶叶两个优势农业产业已经在云和县落地生根,蓬勃生长。去年,云和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950亩,茶叶种植面积3.88万亩,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3元。北仑区也通过优势农业产业转移为港口大工业发展布局腾出了极其宝贵的发展空间。
山与海、东与西之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区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2019年4月,北仑云和两地党政领导在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产业园“园中园”项目。通过实施“木玩智创空间”项目,打造云和县木制玩具产业合作平台,延伸产业链。
从单一项目帮扶,到为重大产业平台协作和重大产业链补强转变,这一协作模式将为云和打造百亿木玩产业提供强劲动力。
“从有到优,再到高质量发展,云和传统产业缺乏大平台和创新要素的支撑,而这些是北仑的强项。我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云和县县委书记叶伯军认为,“问海借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两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可有效促进两地经济良性互动。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云和有5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从造桥修路,到全域发展,北仑为云和乡村定制“消薄方案”,打开“两山”转化通道。
“空壳村”长汀村的蝶变,就是从一座桥开始的。
由于村庄被云和湖环绕,出行只能靠摆渡,除了几十位老人留守之外,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好山好水“养在深闺无人识”。
“5年前,村里修建了长汀桥,这里面就有北仑给村里的山海协作资金。”长汀村村委会主任徐宇军说,交通问题改善后,村里一直想打造一个唯我独有的特色项目来吸引游客。
一个全新的“山中看海”的创意随即浮出水面:利用高山湖泊的景观优势,引入海滨沙滩的元素。这条杂草丛生的河滩上,村民们铺上了细沙、种起了棕榈树、盖起了遮阳棚,新鲜感十足。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长汀村可谓人山人海。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从三年前全县一百多名,跃居到第二名,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我们村现在年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每逢旺季,拥堵不堪。今年,长汀被列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北仑方正在协助村里制定整体规划,并将持续投入资金,扶持长汀完善旅游业态。”徐宇军说。
而就在近日,位于北仑区大碶街道高档模具汽配园的“飞地”项目园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园区占地约150亩,由两地合作开发。“这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园区的一部分,我们将作为小微园区建设打造,其余厂房则出租给上市公司。”北仑发改局副局长林春华介绍,从今年开始,项目收益每年将为云和提供660万元以上稳定的“消薄”资金,助力云和强村富民。
山海协作并非简单的“富帮穷”,而是把“山”这边的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各自“造血”功能,实现互惠双赢。这不仅是一项德政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18年间,两地干部交流从未间断,建起深度协作“朋友圈”。作为一个老兵,北仑干部杨建勇从事山海协作工作长达15年。
他介绍,山海协作总共分三个阶段,从前期聚焦的民生发展、经济驱动,再到如今的创新协作升级版,两地协作正在不断深化。“在云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北仑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协作方式,逐步推动两地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而在这中间,协作机制建设是重要保障。”
从2017年开始,两地在完善干部互派、联席会议、援建帮扶、社会事业协作等常效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互惠共建、协作共享等形式在产业平台搭建、要素资源挖掘、社会力量共同支撑等方面成功开启全领域协作模式。
社会力量也不断参与进来。在石塘镇小顺村设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所,8个薄弱村与8家北仑企事业单位结对“消薄”,北仑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多次捐赠,文化走亲活动逐步频繁……
“山海协作工程揉进了山海的情怀,充分调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两头’积极性,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实现互动发展。”北仑区主要领导表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