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小港还有这么七座有来头的桥!
长山桥
长山桥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长山村小浃江上,1990年被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山桥旧名永济桥,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建,涉舣舟架木以济不通。现存的三孔石拱桥建成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该桥全长45米,面宽3.8米,每孔净跨7.2米。半圆形拱圈,用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上置栏,条石栏板,方形望柱。
桥南堍有永济庵亭,壁上嵌有明万历和清嘉庆修桥碑记各一方,碑文已漫漶。据《重建长山永济桥记》记载:“长山孔道,内则四乡,外则三戍,游徼铺驿,官军商贾,辐辏往来,宵旦不绝。”可见其历史上交通之盛况。
长山桥历史悠久,建造工艺独特,保存基本完整,在本地区桥类古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朱家渡桥
朱家渡桥俗称“五眼桥”,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姚张村姚家斗自然村东北侧。南北向横跨小浃江,占地104平方米,为五孔石梁桥。全长49.2米,其中引桥长18.7米,正桥长30.5米,宽2.25米,高3.5米。桥墩为木桩基础,条石叠砌,东西两头设分水尖,墩顶为二层伸臂石梁。桥面由3块石板梁并列铺砌,两旁设条石栏板,望柱同栏板齐平,用榫卯结合,通体不施雕饰,简朴而厚重。
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始建,现存石桥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2002年11月,1块石板梁和2块条石栏板被拖拉机撞入河中,进行过一次维修。
朱家渡桥整体保存较完整,在北仑区清代建造的梁式石桥中有一定代表性,2000年被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金银渡桥
金银渡桥位于北仑区小港街道桥头严村的小浃江上,与鄞州交界。金银渡桥始建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桥旁伴有土地祠及凉亭。桥为四墩五孔桥,全长46米,引桥长22米,正桥长24米,宽2.5米,中心桥孔跨水5米,高近3米。2000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这座江桥之所以名曰“金银渡桥”,意思是此桥来之不易,造桥之人必有好报,过桥之人讨个好彩头。而当地人则习惯称之“五眼桥”,或直接简称“江桥”。
聚居桥东的丁氏称为江桥头村,今有700余村民,三成姓丁。而聚居于桥东南的严氏称为桥头严村,今有800余人,三成姓严。金银渡桥一桥连着两区,这桥也不知叠印了多少鄞州村民的屐痕,阅读了多少北仑客的往返,不经意间似乎别有韵味。它是小浃江上跨度最大的界桥,沟通了鄞东梅墟、邱隘与北仑小港、下邵等乡镇的交通。
民国十二年(1923年),金银渡桥进行了一次小整修,并重建了土地祠以及凉亭,亭柱上刻着一幅对联,引起每一位过桥之人的遐想与回味:人惟小坐,或有时领略正当月照波心。客从何来,到此地鉴观莫作峰青江上。
鄞镇江桥
鄞镇江桥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江桥头村江桥头自然村,始建年代不详,原为五孔石平桥。据《重修鄞镇江桥缘起》碑文记载,现存桥梁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
鄞镇江桥西北、东南走向,跨小浃江,占地190平方米,为六墩五孔钢砼结构拱桥,仿欧式。全长48.7米,面宽3米。薄壁形轻型桥墩,上、下游迎水面加厚,跨径27米。板梁桥面,两侧设几何形栏板,短柱上原有桥柱若干,现存3根。引桥呈喇叭状,用条石叠砌。桥中间栏板外侧均阴刻楷书“鄞镇江桥”,旁镌“癸酉夏月王尚襄”等字样。桥西北堍原建有后江凉亭3间,后改建成2间。
鄞镇江桥因地处原鄞县和镇海县交界处,故名。主要由当时在沪经商的鄞县、镇海籍商人出资建造,是我国建造较早的仿欧式钢砼结构拱桥。
永济桥
永济桥之所以成为交通枢纽,乃困它的地理位置使然。小浃江源于东钱湖和三溪浦水库,经鄞州五乡镇入北仑小港街道出海。
据光绪《镇海县志》记述,长山村建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当时是一座木结构浮梁,取名“永济”。然而历史上的长山桥常常因倒塌而不能“永济”。直到康熙七年(1668),镇海知县王元士考虑到永济桥的重要性,由他出面主持,贡生谢泰履捐钱、集资,召集各路能工巧匠重建永济桥,讫康熙九年(1670)工程结束,这才算真正“永济”。
现在所保留的永济桥就是那时所建的石梁式条石拱桥,长53米,宽3.8米,桥台处宽8米。3孔半圆形拱圈,中间一孔净跨径为9.8米,两边孔径为7.2米,这样大小船只均可通行无阻。石桥用块石和条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条石栏板,方形莲蓬头望柱。为了便于车辆通行,不设台阶,只造缓坡。桥南端建有一个永济庵凉亭,壁上嵌着明万历和清嘉庆年间修桥碑记各一块,毁于“文革”。
1990年12月,永济桥被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北仑区内惟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碶桥
碶桥位于北仑小港街道东岗碶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成东岗老碶,筑有5孔。后又在距离老碶西面百步远处,筑起了东岗新碶。到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增筑新碶为13孔。而现存的东岗碶系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筑,南北走向,横跨小浃江之上。全长28米,每孔孔距2.1米,宽2.8米。以成排的方石柱为桥墩,条石为桥梁,设有双重石碶门。1993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碶桥是阿拉宁波独特的古桥。它是浙东特有的桥梁,分布在近海的江河上,以水利功能为主,交通功能为辅。此番我们要探访的便是一座距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的东岗碶桥。此桥共有13孔,全长28米,宽2.8米。
现存的东岗碶系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筑,南北走向,横跨小浃江之上。东岗碶每孔孔距2.1米,宽2.8米。以成排的方石柱为桥墩,条石为桥梁,双重石门,上游方向砌左右翼墙。1993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2002年2月16日,日本石桥保护会副会长鹤田文史先生,专程到东岗碶考察,他动情地说:“东岗碶采用方石柱为桥墩,深楔于江底,起到了良好的抗洪作用,标志着中国水利和交通科技的杰出。”
安乐桥
安乐桥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下邵村西北侧与合兴村直下河自然村交界处。俗称七眼桥,东西向跨小浃江,占地97平方米,为六墩七孔石梁桥。全长61.5米,面宽2.4米,高4.4米,每孔跨度为5.1米。桥墩为木桩基础条石叠砌,墩顶为二层伸臂石梁。桥面由三块石板梁并列铺砌,两旁设条石栏板,望柱同栏板齐平,用榫卯结合,不饰雕。桥面中间部分稍拱起,全桥略显弧形。
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旧系东陵渡,因屡有覆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桥。1987年因车祸北岸石板梁塌落,墩台倾斜,进行过一次维修。2007年在安乐桥北侧另造一座新桥,对安乐桥进行封堵保护。
安乐桥建造纪年确凿,在北仑区清代梁式石桥中有一定代表性,2000年被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后记: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么些个历史久远的桥呢,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身边还有什么充满着历史的景物,都可以发送到我们北仑发布呦,我在这里等你一起与我分享。
(图文来源 老百晓在线,北仑发布工作室见习编辑焦凯迪整理)
这里是北仑发布,感谢你的阅读!
这些桥,你都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