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年的豆浆店,50年的馄饨铺……慈溪有条“舌尖上的老街”

2017-10-25 孙佳韵 孙丰立 慈溪日报

马家路豆浆、马家路牛肉粉丝、马家路馄饨铺子……宗汉马家路是一条舌尖上的老街,让人最在意的不是它低矮的青砖白墙,也不是它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古老历史,而是跳跃在味蕾上的记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650mzau9&width=500&height=375&auto=0

黄先生从宗汉马家路搬到周巷已经有十几年了,周末的清晨,他还是习惯去马家路买早点,跟这条老街一起从一碗浓厚的热豆浆中醒来。 

“这碗豆浆我吃了有三十多年了,那时候店面还不在这里,这是新店。”黄先生见证了钟家三代的手艺传承,对像他这样的老客来说,位于马家路与朝阳路交叉口向北150米的这家店是“新”的,而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将眼前这家低矮的店面房说成“新”可能不好理解。 

我今年三十多岁,这个店面也三十多年了。”钟氏豆浆的第三代继承者是钟校炯,现在的店面是在他出生后不久搬迁至此。他自豪地说家里还有民国时期爷爷传下来的工商证件,以证“百年老店”不是浪得虚名。 

每天清晨5点多,钟校炯从家里把父亲刚磨好的纯豆浆带到店里,燃起大灶将豆浆保温,在门前的放桌上以此放好一大桶酱油,一碗白砂糖和大碗葱花。

从调味料的比例就能看出咸豆花是最畅销的。“酱油要用老底子周巷酱油,不能用现在流行的调味酱油,其他配比也是从爷爷手上传下来的,无论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都保证口味相同。”店址在变,制作者在变,但正是不变的味道为食客们诉说着一份不变的情怀。 

钟氏豆浆跟对面的新鲜羊肉是绝配,大早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豆浆,这一整天都很有精神。”黄先生的话得到了钟校炯母亲的肯定回应。“我们跟对面也是老街坊、老朋友了,他们的羊肉弹牙,我们的豆浆鲜香,这个组合很受欢迎。”从来各司其职的店多了这样的“捆绑销售”,在马家路一炮走红,同时壮大了两家的招牌。 

不同于早点时间的行色匆忙,马家路南边的夜宵排挡多了一份悠闲。本地的小海鲜和川渝口味的菜市一应俱全,实惠的价格和热情的老板和前来大快朵颐的食客让这条老街充满了烟火气息。 

马家路上的餐饮店多是小门小户式,而要说到最大的店面,当属马家路新兴百杂商店。曾几何时,这里是全宗汉最大的商铺,6间门户,上下三层楼,少车马又没淘宝的年代,这家店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衣食住行上的问题。 

“早辰光,我这里每个玻璃橱窗都擦得锃亮,货品码放得整齐。开门迎客讲究的就是让顾客舒心、放心。”说这话期间,老板周先生已经为一位婆婆熟练地打上满满一瓶酱油。随着大型超市和网购的兴起,这里的生意不如以前,但还有不少老客户认准了老周的店,“同样一瓶洗洁精,这里卖的比超市便宜,老底子的酱油、老酒超市里找不到,这里有。我从家里走几步就到了,方便又实惠。”打酱油的阿婆说道。 

100年的豆浆店,50年的馄饨铺子,30年的老面馆,45年的应征工艺钟表店、50年的铁器店……

从黎明到日暮,这些比记者年龄都大的多的老店们几十年如一日挤挤挨挨地倚靠着彼此,迎来送往。就像那句歌词唱的,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老房子升起了炊烟,巷尾老爷爷卖的热汤面,味道弥漫过旧旧的后院。如今,他们共同面临着拆迁。

下一个充满人情故事的马家路在哪里?或许,这个答案要靠味觉去找寻。



全媒体记者:孙佳韵、孙丰立

编辑:芝麻


——END——

好心的读者,求赞!

集满100个

领导就给小编涨工资了!

小伙伴们都在看


就这两天,慈溪接连出让多块地,成交价是……

新政出台!92、95号油将停售!以后慈溪人的车都要“喝”这个!

定了!这21笔钱可以领了!有这种证一次领30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