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晚9:57分,让我们在CCTV遇见大美慈溪!央视官方预告版抢鲜看

慈溪日报 2022-05-03


星期天晚上9点57分

CCTV-10科教频道将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 慈溪篇



慈溪篇 预告片


慈溪地处翠屏山北麓,杭州湾南岸。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由于当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朝廷在此析置新县,因有董黯“母慈子孝”,县人便以溪名县,慈溪作为县名沿用至今。



1954年,上级政府将慈溪、余姚、镇海三个县的北部合并成了现在的慈溪,慈溪在当地也有 “三北”的俗称。



天青秘色瓷消失千年重现人间



“秘色”一词本身就意指神秘的色彩。唐代诗人陆龟蒙在他的诗《秘色越器》中,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它的惊世之美。



然而,千百年来,秘色瓷只见记载,不见其物。


上林湖水库,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一带自古就是越窑青瓷的重要产地。根据明嘉靖《余姚县志》记载:“秘色瓷,初出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


2015年10月,考古队在上林湖水库后司岙的小岛进行考古发掘。


在进一步挖掘中,后司岙出土了大量分别带有“大中”、“咸通”与“中和”等唐代年款的窑具。在一个破损的瓷质匣钵中,甚至出现了釉色、瓷质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一致的瓷器,而在另外一块匣钵上,赫然出现了“秘色椀”几个字。



瓷质匣钵,是上林湖窑场区别于其他产瓷区的重大发明。



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所长闻长庆根据古人留下的线索,用上林湖当地的材料,成功恢复烧制出秘色瓷器。



2016年,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浙江省文物局通过“唐五代越窑秘色瓷工艺技术复原研究”文物保护科技立项的验收。



古老燕话:从抗倭密语到文化传承


公元1556年,戚继光率军在慈溪大战倭寇。明朝的军屯政策,要求卫、所的士兵就地屯田。


卫北村所在的观海卫是明代最重要的抗倭据点之一。建卫之初,朝廷调集了福建沿海的官兵来这里驻守,他们说的闽东方言与当地百姓说的吴方言融合,形成了最初的燕话。



古观海卫管辖着龙山所等多个海防重地,卫外的百姓不能靠近,自然也听不懂卫里官兵说的方言。而军事布局、防卫调动靠的都是官兵们的口口相传,独特的燕话,也就成了向外发布军令的暗语。


抗战时期,村民们曾经用燕话为新四军传递情报;在大上海,燕话也是慈溪商人在证券市场取胜的关键。



如今,燕话已被列入慈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观海卫秣兵厉马的时光,更见证了慈溪一段鲜为人知的抗倭历史。



虞洽卿:回报家乡 造福桑梓


虞洽卿是我国近代民族轮船航运业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



1867年,虞洽卿出生在慈溪山下村。15岁时,他循着宁波商帮的足迹闯荡上海滩,从学徒开始学做生意。


凭借着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广泛而又深厚的人脉资源,虞洽卿在事业上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了上海滩鼎鼎有名的人物。


虞洽卿为了减少家乡的水灾,主持了宁波同乡会疏浚曹娥江和家乡水湖。他还在龙山捐建学堂、创办电话、电报房,和配套的火电厂、救火会所。



在虞洽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慈溪乡贤回乡修水利、造铁路、办学校、开医院,回报家乡、造福桑梓。



一粒泥螺一口饭 蟹糊味道交关赞


敢与蛟龙争化雨,肯同鱼鳖竞朝阳”。宋代诗人厉元吉曾经这样描述过俗称“吐铁”的泥螺。慈溪龙山一带,泥螺质量最好。在泥螺旺收时节,赶小海的人们每天都是满载而归。


龙山黄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的记载,据明代《食物本草》记载:黄泥螺“以腌藏糟浸,货之四方,以充海错”,经过醉制、腌渍的泥螺,膏溢壳外,莹若水晶,是佐餐的佳肴。



一粒泥螺一口饭,蟹糊味道交关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腌泥螺是慈溪人家的主菜,一勺泥螺,就能吃下一大碗米饭。



今天的慈溪人,更喜欢开发泥螺不一样的吃法。


创造多项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与亚马孙河口、恒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潮差大、潮流急、风浪大、冲刷深,混凝土桥桩容易开裂、普通钢桩又存在安全隐患,要在这里架起一座至少服役100年的大桥,这被外国专家看作天方夜谭。



2003年6月8日,经过了十年的筹备,杭州湾大桥奠基。这一天,慈溪几乎全城出动。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一座大桥横跨杭州湾,创造多项世界第一,也将慈溪从交通末梢迅速改变成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吸引着长三角地区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不断地改变着慈溪这座城市,也让这座城市开启了设计当先、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



1400年前,青瓷匠人的慧心巧手,让慈溪引领了那个时代的陶瓷风尚。时过境迁,信念不变,曾经的“秘色瓷都”已然成为一座创新之城。



《中国影像方志》以局部折射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中华文明演进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讲述生动传奇的地方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领略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纪录当下中华民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创新,彰显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



那些幕后的故事



《中国中国影像方志浙江卷——慈溪篇》

拍摄制作历时一年多。


在上林湖的后司岙,

探寻秘色瓷的奥秘;

从董黯汲水奉母的故事,

讲到慈溪两白“棉花”和“海盐”的骄傲;

从围塘历史和移民迁入的轨迹,

听一听神秘的方言“燕话”;

从虞洽卿建造的“天叙堂”

讲到三北轮埠如何造福家乡人民;

从泥螺的美味讲到三北人民的“赶小海”;

从慈溪的乡镇企业发展

讲到慈溪小家电如何走向全国;

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

讲到慈溪人载梦前行的决心和信心。


小编带来一组拍摄的花絮,

你能找到这些地方是在哪里吗?

百善孝为先,

在杭州湾边,

有一座因慈孝而得名的城市。

一道宋时古塘,

见证了它寸土斗汗、筑堤围涂的艰辛岁月:

一抹天青秘色,

诠释了它典雅尊贵、唯美致简的艺术意蕴;

一句燕声密语,

记录了它荡人心魄、金戈铁马的峥嵘时光;

一座世纪大桥,

开启了它开放融合、精工智造的改革历程。

这座城,就是浙江慈溪。


《中国影像方志浙江卷·慈溪篇》分引言、考古记、地名记、方言记、乡贤记、美食记、发展记、当代记、后记9个篇章,从慈溪历史、青瓷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真实记录了慈溪城市的历史印记和发展轨迹,赞美了兼容并蓄、开拓进取的慈溪精神。


来源:慈溪日报全媒体、慈溪发布、央视


慈溪海蜇开始捕捞!只有十天的作业期,捕捞总量只有225吨!

胜山一家餐饮店着火,通知店主,他却一点都不急……

掌起一四岁男孩在村里莫名失踪,父母29年寻儿路艰苦卓绝,请转发扩散帮帮这家人......


星期天晚上

就让我们一起等待在电视机前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