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高清纪录片《上博的至宝》,带你近距离欣赏上博馆藏文物,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脊梁。对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教育、传播……在城市中也许没有任何一种建筑能像博物馆这样同时肩负诸多神圣的使命。这一切,是基于博物馆里的“至宝”,所谓“至宝”不仅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更是一代代为文物而奉献才学、倾注心血的工作者们。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而不仅仅是上海市的博物馆,一代代上博人用尽毕生心血守护文物,不负使命。70年间,从南京西路原址的筚路蓝缕、河南南路旧馆的卧薪尝胆,到人民广场馆的现代化转型,上海博物馆用实际行动一步步走向“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行业地位。如今的上博馆藏拥有102万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4.4万件/套。历朝历代均有佳品,文物品类一应俱全,体系之完整,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为庆祝建馆70周年,上海博物馆携手SMG文广互动,历时2年联合策划制作的大型4K超高清系列纪录片《上博的至宝》已于2022年12月16日开始播出!




《上博的至宝》总宣传片



《上博的至宝》共6集,每集约30分钟,分为“吉金铸史”“瓷韵风华”“翰墨丹青”“金石永铸”“匠心妙制”“再创辉煌”六大主题。全片共选取35件来自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四大门类的馆藏文物,邀请36位馆内外专家进行采访,从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等不同维度,以专业的视角向观众讲述文物及其背后动人的故事,感受文物所蕴藏的深厚、鲜活的生命气息。在新技术下,《上博的至宝》最大程度记录了每件文物巧夺天工的细节,让观众跟随镜头,进入一个更细致、更丰富、更广大的世界,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真、善、美的启迪。



《上博的至宝》

第一集:吉金铸史


上海博物馆是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从夏代开始的各个时代青铜器种类齐全,有众多的传世名品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铭文青铜器,构建了一套全面、完备的藏品体系,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收藏之一。


“中国古代青铜馆”基本陈列,主要反映了从夏代晚期至战国时代青铜器艺术发生、发展的历程,最早筹建于1972年,半个世纪来,历经数次改建,成为世界一流的青铜器陈列。


《上博的至宝》第一集





本集文物简介

束腰爵

夏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爵是斟酒器。

束腰爵的形制仿自陶爵,体呈扁圆形,腰部紧束。

自口下至腹部有一个既扁又宽的鋬,平底下有三条细而短的足,向外开张。

鋬内有少量陶范,说明夏代晚期已采用陶质块范法铸造技术。

鋬上尚残留当时用细线缠绕的痕迹。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


商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觥为盛酒器。

椭圆体,圈足,兽首盖。

兽首是想象中动物的头部,长颈鹿的角,兔子的耳朵,两角沿盖脊饰浮雕卷尾小龙,盖后端作牛首形,与器身的牛首鋬相应。

腹饰大凤纹,凤爪置于圈足,圈足饰长尾上卷凤纹。

此器集多种动物图像于一身,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结合。


大克鼎

西周中期 上海博物馆藏

饪食器。

造型庄严厚重。

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三组,腹饰宽阔的波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内壁有铭文二十八行二百九十字,为西周中期金文的典范。

大克鼎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出土,此后流传有序,历见著录,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资料。


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 上海博物馆藏

盥洗器。

敞口,浅腹,圈足,附双耳。

盘的圈足下有三立虎,盘内有规则地浮雕鱼、蛙、龟等动物。

最为奇特的是,盘内立体的鱼、青蛙和水鸟,各种动物都能在原地作360度转动,其立轴套铸于盘底,且不漏水。

这种前所未见的创造性装饰手法,体现了该时代鲜为人知的高超铸造技术。


吴王夫差盉

春秋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酒器兼水器。

扁圆形体,小口,直沿,肩部置龙形提梁,龙体镂空,由无数条盘缠相绕的小龙组成;龙背有透雕复杂的棱脊为装饰。

盖和提梁之间有链相接,造型极为规整。

盉遍体饰精美细密的变形龙纹,是春秋晚期青铜器纹饰微型化的典范。

盉肩一周铸铭文十二字,记吴王夫差为一女子作此盉。


牺 尊

春秋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温酒器。

整体作硕大雄健的牛形。

背上设三穴,中间穴套一圆腹釜,可容酒,前后两穴可灌注沸水,使中穴的釜处于相对高温中,用以暖酒。

牛身、首、颈等部位饰有盘绕回旋的龙蛇组成的兽面纹;牛鼻有圆环,是现知最早一件人工驯养牛的实物例证。

在造型艺术和美观实用方面得到完美结合。





《上博的至宝》

第二集:瓷韵风华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陶瓷文物,数量众多,品种丰富,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著名窑口的典型产品,其中很多精品佳作代表了一个时代或一个窑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通过上博的收藏,可以折射出一部体系较完备的中国瓷器发展的历史。


《上博的至宝》第集视频




本集文物简介


青釉弦纹尊 

商 上海博物馆藏


原始瓷器。

敞口,腹中下部微收,腹下微鼓,圈足外卷,内外施釉,釉层薄而均匀,呈青黄色调。

此尊成形后又经手工修削,胎壁交薄,口下和腹部印细方格纹及弦纹作为装饰。

由于烧成温度和窑内气氛控制得当,因而胎骨坚实,青釉滋润,在商代原始青瓷中极为难得。

此器造型规整,简朴的装饰与素雅的青釉互相映衬,是原始青瓷中的极精之品。


彩色釉陶骑马女俑  

唐 上海博物馆藏


此器胎呈白色,马伸颈昂首,双耳竖立,短鬃,扎尾,四足直立,体态雄伟,周身施白釉,眼部、马鬃、尾部施黄釉,鞍部施黄绿彩釉,具有唐代典型良马的特征。

鞍上坐一仕女,带黑色防风凉帷帽,黛眉朱唇,身着黄色袒胸上衣,内穿白色窄袖衫,束蓝色百褶长裙,左手勒缰,右手下垂,作出行状,神态娴雅,反映了唐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情境,十分写实。



哥窑五足洗 

南宋 上海博物馆藏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这件五足洗内外施米黄色釉,釉面滋润失透,器身布满深褐色和浅黄色大小开片,纵横交织,形成所谓“金丝铁线”这一独特的装饰效果。

此器圆唇,直腹,平底,矮圈足,口沿饰乳钉纹五枚,下承五个如意形扁足,足端和圈足处无釉,露出深褐色胎骨。

器内底心有六个支钉痕,系器内叠烧其他器皿时留下的痕迹,甚为规整。

此件作品造型别致,制作极为精美,是一件典型的传世哥窑作品。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八角烛台 

明宣德 上海博物馆藏


此烛台为宣德官窑之珍品。

器身分烛插、连柱、台座三层;青花纹饰共11层,重重叠叠,线条优美清晰,笔意酣畅饱满。

釉面白中微微泛青,接近青白釉,釉质肥厚莹润。

青花晕散而不失其浓艳,局部有下凹的黑铁斑,为宣德时期典型特征。

烛台造型别致新颖,端庄规整,设计原型来自伊斯兰的金属器皿,融汇中西文化之优点,是完美的艺术结合,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



珐琅彩竹菊鹌鹑图瓶 

清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珐琅彩又名“瓷胎画珐琅”,是康熙末年模仿铜胎画珐琅效果而生产的彩瓷新品种。

此瓶盤口,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

胎质莹白如雪,釉色光润柔和。

器身用珐琅彩画鹌鹑湖石,辅以竹梅、花卉等,寓意“长治久安”。

此器造型端庄秀巧,图案设色温润柔丽,底有蓝料双栏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堪称乾隆朝珐琅彩的代表作。




景德镇窑唐英款粉彩人物图笔筒

清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此笔筒既有乾隆本朝款,又有唐英落款。

此器圆筒形,施透明釉,外壁一侧绘粉彩“米芾研墨”图,一侧题七言诗。

画中景象及画后题诗皆出自《东坡诗话》。

传闻米芾天性好洁,得御赐“瑶池”砚却不忍使用,经苏轼研磨后将砚送予苏轼,苏轼因此题诗,即笔筒一面的七言诗。

图中人物描画细腻生动,色彩浓淡有致,盎然成趣。




在该纪录片后几集

《翰墨丹青》、《金石永铸》、

《匠心妙制》、《再创辉煌》中,

你还将看到更多上海博物馆的

珍贵馆藏文物。

前往“上海博物馆”官方微信视频号

即可收看全集~


友情提示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更多精彩内容


信息来源:上海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黄浦最上海官方微信


点个“在看”给我们一点鼓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