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师必读——写在开学的话

朱正威 生物学通报 2023-02-13


手机看文章请搜索公众号生物学通报”,或者加微信号:shengwuxuetongbao



朱正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我写这个教学随笔,是因为你读到它时,恰逢新学年的开始。学年伊始,总是新老教师作出新的规则,为自己提出新的要求的时候,而刚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坛的新老师,更是信心满怀,跃跃欲试的时刻。因此,我选了这句话:“科学教师就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送给诸位。


这句话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我们都是科学教师,因为所教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课标)。由此演绎生物学教师也应是生物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确乎诚惶诚恐,但也发人深思。



为了不辜负“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这一颇为崇高的称谓,提出以下各点供参考。


1


一是要全面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生物学教科书涵盖了哪些生物科学内容。


它们分布在哪些生物科学的专业分支中;它们涉及历史和现代的哪些主要科学家的工作;它们形成了哪些重要概念、阐明了哪些科学原理、发现了哪些科学规律、建立了怎样的科学理论或模型。甚至还有哪些有教育意义的科学故事。


然后,思量一下,我已经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掌握,需要有计划地学习。避免那种临备课,查资料,半懂不懂就上讲台的临时抱佛脚状况出现。没有对进入教学内容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规律、科学理论,以及它们当初是以怎样的方式被揭示、发现、建立,有深入的了解,你可能会教错了或不到位,即不准确也不生动。我们还能称得上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吗?


2


二是科学家的工作,概括地说就是探究,即“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也是科学的本质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上好那些通过探究活动来学科学的科学课。


这些课大致有2类,一类是课标、教科书有明确标定的探究活动要上好。另一类是教科书(或你自己设计的课程资料)已设计好的以科学发现过程来展示教学内容的课(例如细胞学说的建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酶的本质及其发现,光合作用阐明的历史,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DNA结构模型的建立等等),其中都有杰出的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的科学方法、态度和精神,跃然纸上。要展示探究过程,不要简单给学生以结论。


除此之外,如有时间和精力,自己或和你的同事、学生一起,确定一些专题进行探究,以训练设计调查、实验方案,应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去收集和解读数据,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那种尚无定论的实际问题的解释或解决。提升了自己的探究本领,也推动了学生的课外活动。


总之,科学家的基本工作就是探究,如果我们不重视或上不好以探究活动为特点的课,让学生体悟象科学家那样思考和工作,我们有愧于“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的称谓。


3


三是科学家群体,无论历史或现代,外国或本土,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


体现在他们工作中的怀疑、实证、逻辑的思维方式和品质,以及实事求是、坚韧不拔、谦虚谨慎、大胆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还有关注社会生活、生产、关注人类发展的博大胸怀等等,对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宝贵的思想营养。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在新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的编撰中,有幸接触过许多位我国著名科学家。就举一例吧:已故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2004年在人教版新书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的扉页上写下了“我最想对高中学生说的话”:“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一斑可窥全豹。


如若我们能在科学课的课堂上,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科学家们的熠熠生辉的精神风貌、道德操守,将大大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一代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科学课的教师,也能无愧于“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



在结束本文时,我想说,这不是也从一个侧面贯彻好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吗?




朱正威,193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54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具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兼任《生物学通报》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他的著作和论述较多,有较多的学术成果,第20个教师节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文章来源:

朱正威. 科学教师就是科学界在课堂上的代表. 生物学通报, 2011, 46(11): 23.


手机看文章请搜索公众号“生物学通报”,或者加微信号:shengwuxuetongbao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至朋友圈或分享给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