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创造一种菜式,叫中国风意面,不雷好吃。
我很喜欢日本的各种意餐厅,这么多年的融合之后,真正做到了将当地食材和原有菜系无缝衔接。明太子、蛍烏賊、各种蛤蜊、味噌、抹茶,典型的日式元素搭配各种意面。日意和日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独立菜系,也反哺了原有的烹饪文化。
能不能创造一种菜式叫中国风意面,同样不雷好吃。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是来自宫保鸡丁意面的灵感,但我觉得当时我对宫保鸡丁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个菜谱有一些不大满意的地方。半年前又出了一道家常皮蛋意面,揉入意面的是「家常味型」和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食材「皮蛋」,是比较满意的作品。
今天想尝试中国风意面的第三辑:
原料:
干意面以每人份70-80g准备,建议选5#面或更细一点的种类;
泡发的梅干菜1把,大约3、40g;
我买的是微店「响马老黄的私厨」家的陈年梅干菜,很嫩而且少沙,非广告所以根本懒得贴二维码,有兴趣的自己去搜就好;
猪肉馅大约30g,用万能肉末也可以;
虾皮抓1小把;
辣椒面半茶匙,蒜瓣2、3瓣儿;
小葱2、3根,切葱花,帕玛森芝士1小块;
盐半茶匙作为调整咸度备用。
目标是做成功率最高的菜谱:
当然可以说随便怎么做都好,但烹饪里的细节确实很重要。
步骤:
1. 煮意面
祭出家里最大的汤锅,烧一锅水,水里放一勺盐(分量外)。计时煮意面,煮的时间大约比说明上少3分钟(大部分意面包装上都会有烹饪时间说明)。
2. 炒菜
不粘锅里放2瓷勺油,中火烧热之后把蒜末和辣椒面炒香。
猪肉馅先入锅,慢慢炒散到肉馅发白,全部熟透之后再加入梅干菜一起炒香。
一步一步闻到香味,再放入虾皮。
3. 煮意面
不粘锅里的料头(不知不觉代入中餐名词)炒得差不多了,旁边的意面也煮得差不多了,把意面夹入不粘锅里,同时加入1大杯大约300ml左右的煮意面的水,中火慢慢煮。
梅干菜肉末的风味渗透性相对没那么强,所以尽量在这一步多煮一会儿。而家常皮蛋意面里,因为豆瓣酱强烈的渗透作用,煮2分钟也就差不多了。
意面的特征决定了它很适合搭配渗透性很强的风味,能吸味儿、不易「坨」。在可能的时间范围内尽量把菜的味道煮进意面里,就很好吃。这么一想,中国风的意面简直有无数可能呀!
出锅前稍微尝尝咸度,看看是否需要加盐调整。出锅后撒上葱花,磨点帕玛森芝士就可以开吃啦!简单得很。
但当我在朋友圈表达了文章开头那样的意愿之后,我的朋友说北京亮马桥附近已经有了大量麻婆豆腐意面。怎么说呢,发财总是晚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