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日的红石峡,雾凇、夕照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榆林文旅 2023-05-25


如果说,夏天的红石峡是避暑胜地

那么,冬天的红石峡便是人间仙境

无论寒暑酷夏

都给大家展示着不同的风采

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红石峡的美



塞上碑林


红石峡雅称“塞上碑林”
因东西两崖现存的120余副摩崖题刻而著称
其中真、草、隶、篆诸体俱全
最大的字一丈有余
最小的字不足一寸
还有少量满文题刻,弥足珍贵
实为一大书法宝库
红石峡是由古代水流冲刷和人工开凿而形成
据地质专家勘探报告表明
岩石的形成期在1.2-1.6亿年前
是古代河流沉没以后,形成的沉积砂岩
真是,新沙堆起千层浪,古岩铸就万道波
红石峡石质松软
便于文人雅客、边塞将士、爱国志士等
在此凿窟、造像、题刻
每一幅题刻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是景区留给世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雾凇奇观

视频来源于榆林发布

红石峡雾凇景观(无人机照片),记者 杨彬 摄

雾凇是红石峡的又一大美景

每当雾凇奇景出现

市民、游客、摄影爱好者等驻足拍照欣赏

想用相机记录下这永恒的瞬间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忽如一夜处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置身于红石峡雾凇景观
仿佛穿越到童话世界一般
干净的纤尘不染
大气磅礴、粉雕玉砌
这一刻纯粹而美好



榆溪中流

榆溪河穿峡而过
每到夏天,这里便是小朋友的乐园
带着小水桶、五颜六色的小铲子来到河畔
戏水刨沙,玩的不亦乐乎
因而夏天去红石峡游玩便成为榆林人的默契
榆溪河不仅带给人们无限的欢乐
多年来,更是灌溉着榆林的数顷良田

2001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专程来到红石峡作了长达30分钟的专题报道。敬一丹说:“在靠近沙漠的地方能有榆溪河这样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真是太难得了,但是更难得的是我们脚下的这条广泽渠”。
广泽渠是红石峡内的一条水利工程,全长15公里,其中千余米水渠,从石窟寺东崖石壁中以隧道的形式蜿蜒穿过,时隐时现,十分帷妙。
这一切得归功于延绥巡抚余子俊。明成化年间,在其带领下,首次开凿了这条恩泽榆林军民600多年的水利工程,直到今天还在灌溉着方圆十六个行政村的一万多亩土地。



石窟古刹

石窟古刹为红石峡景区
平添了几分神秘感和敬畏感
据红石峡碑石记载
红石峡东崖原为宋元古刹红山寺
几经修建,现存寺庙石窟30余处
大多在明成化年间至嘉靖年间开凿修建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
赐予人民幸福生活的“圣母殿”
道、佛、儒三教合一的“三教殿”
展示一佛两弟子、二菩萨
最高规格礼佛仪式的大雄殿
供奉释迦摩尼涅槃时造像的睡佛—睡佛殿
每一座石窟里原来都有
精美的彩绘壁画、藻井
顶部中心可看到道教的符号“八卦”
虽然随着历史浩劫、文革等
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隐约间依稀可见其旧时的风采



翠然阁的故事

明、清时期
不少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赋
达官贵人在此把酒临风
近代,1929年春天
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此召开
确立了刘志丹在中共陕北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拓了陕北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为建立陕北红军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红山夕照

红石峡地处沙阜,山环列似若屏幛,每当夕阳西下,红影外浮,如霞升起,被誉为“红山夕照”。红山夕照是榆林的八景之一,如果赶上晴天,留到傍晚,就可以一睹其风采。清人牛樾有《红山夕照》诗赞曰:

两峰壁立嶂屏风,绚烂晴岚压塞雄。
自有朝烟浮处紫,更教夕日照来红。
暮寒天回惊回雁,晚渡人归讶落虹。
僻壤荒陬饶胜景,蓬莱仙境暗相通。

红石峡的美不止于此

红石峡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有时间,请大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漫步其中,深度感受红石峡的美景!

来源:榆林旅投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入全国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

往期精彩回顾1、那些年,消失在榆林人记忆中的“旧行当”!2、将青春献给陕北,把石峁讲给世人3、《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第一季展播(29)4、非遗印象丨南北文化融合的典范——榆林小曲5、榆林最值得去的小众景点,每一个都让人心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走进全景榆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