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 | 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冬令营)圆满结束
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
(冬令营)
圆满结束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CNSE)于2017年12月18-23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为期六天的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冬令营)。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和冬令营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面向全球青年学子推广和深化新结构经济学的两项常规教学和学术研讨活动。夏令营主要以课程和调研形式推广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经验,自201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培养了来自全球各地尤其发展中国家的数百名学员;冬令营则采取专题研讨会、圆桌讨论会等形式深化和拓展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冬令营)包含若干主题专场,并邀请了来自海内外的十余名专家教授进行主旨演讲。此外,12月19日下午邀请十余名著名学者进行了“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成因与对策”圆桌讨论。专场研讨涉及的主题包括产业动态与基础设施、收入分配与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成因与对策、新结构金融学专场等。其他专场包括学科建设专场、数据专场、国内与国际智库研究等。本次冬令营是一次全面展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最新科研与数据库和智库实践成果、未来研究前景的盛会。在本次为期六天的冬令营中,近百名来自海内外的优秀经济学家和青年学子围绕新结构经济学的相关议题进行讨论。
12月18日
本届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王勇副教授主持下拉开帷幕。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发表题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主题演讲。
林毅夫教授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探讨了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从这种反思过程中,讨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林教授首先探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后来者优势,在转型中采取了市场和政府渐进双轨的道路,获得了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同时林教授讨论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转型时,为什么按照当时被认为最糟的转型方式的国家——中国的经济是表现最好的,而根据当时大家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转型的国家,包括苏联、东欧、非洲和拉美的很多国家经济出现崩溃停滞、危机不断。通过回顾和反思,总结提出了基本的经济转型规律。林毅夫教授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鼓励发展中国家分析自己的要素禀赋,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只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结构差异,才能更好的认识并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下午,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刘政文主持“产业动态与基础设施专场”的讨论。专场邀请到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新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分别就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协同规划进行了专题报告。同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解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何怡瑶,浙江工商大学讲师焦翠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朱闪闪分别围绕上市僵尸企业、资源错配、企业R&D与寻租行为、金融抑制与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讨论发言。
12月19日
上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能教授发表题为“财富分配的动态均衡分析”的主旨演讲,讨论了财富的不平均比收入的不平均更加严重的情况。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随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汤学敏主持了收入分配与产业升级专场。南京审计大学政治与经济研究院助理教授沈一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生文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生沈仲凯、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高蓓就收入分配、要素禀赋结构及影子银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日下午是本次冬令营最引人关注的《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成因与对策》圆桌讨论,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教授刘国恩主持展开。参与专场讨论的嘉宾为十余位国内外经济学界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包括:褚浩全(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黄晓东(美国范德堡大学经济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鞠建东(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田国强(美国德州 A&M 大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副教授)、伍晓鹰(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高级顾问)、许宪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晓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教授)。林毅夫教授与田国强教授就中国本轮经济增速减慢的外因和内因各自进行了陈述,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见解和疑问。随后,到场嘉宾重点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成因展开了讨论,并就如何明确计算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及对策措施交换了意见。
晚餐后,召开了新结构经济学与中英文学术期刊闭门会议,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邀请了国内外数家中英文经济学杂志编辑探讨合作事宜,林毅夫、王勇教授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全体教职人员和博士后参加了会议。林毅夫教授向期刊编辑们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历史使命和学术发表前景。双方自由发言热烈充分,达成了诸项共识。
12月20日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朱晓冬发表题为“Structural Change and Macroecnomonic Dynamics”的主旨演讲。朱晓冬教授的演讲主要关注结构转型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特别是通过一个结构转型模型探讨了就业结构变化在短期和长期中对就业波动的影响,模型预测符合中国和美国的现实。
随后,第一场数据专场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俊杰主持下展开讨论。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重视数据库建设,并逐渐形成了在数据搜集和处理上的优势。
第一场数据专场特别邀请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教授就“中国政府微观调查数据如何向学术研究开放”作了主旨演讲。许宪春教授主要介绍了政府微观数据开发应用的重要意义、现状和挑战,发达国家政府数据开发应用的经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CDC)关于数据开发应用的准备工作,以及国际统计局关于逐步开发应用数据的试用办法,最后对政府数据开发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刘学悦、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陈实也分别讨论了中国企业的专利行为以及专利大数据相关主题。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下午的新结构金融专场由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浩主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教授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经济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黄晓东分别发表题为“New Era of Chinese Financi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from New Structural Financial Economics ”和“Fiscal Stimulus, Forward Monetary Guidance, and the Liquidity Trap”的主旨演讲。周皓教授通过、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三个中国金融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陈述了对中国金融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新结构金融学的学科定位与发展方向。黄晓东教授探究在金融危机后,特别是在流动性陷阱的背景下,财政刺激对实体经济的效果。
随后,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边江泽、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孙希芳、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后张一林以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杨子荣围绕去杠杆对股市崩盘的影响、国有企业及银行、银行业结构的技术性变迁、最优金融结构等问题作了报告演讲。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12月21日
美国埃默里大学终身副教授、美联储亚特兰大分行研究员陈凯迹发表题为“Impacts of Monetary Stimulus on Credit Allocation and Macroeconomics: Evidence from China”的专题演讲。陈凯迹老师围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实行四万亿货币刺激政策的大背景展开论述,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讨论了货币刺激政策给信贷分配和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和银行系统的动态关系。随后进行的第二场数据专场着重讨论中国家庭调查数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研究员吴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博士吴彬彬、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军辉作演讲,分别介绍了中国家庭追踪、收入及金融方面的相关调查研究。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下午,是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王歆助理教授主持的国际贸易与产业升级专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助理教授徐扬、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勇、南京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邵昱琛、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俊杰、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张鹏扬以及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后张一林参与讨论。专场讨论内容涵盖了:国际贸易、结构变迁、内生产品周期和知识产权保护、垂直一体化、产业政策与全球价值链等。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12月22日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鞠建东发表题为“异质企业,贸易与结构调整”的主旨演讲。鞠建东老师首先提供了一组关于中国的国际贸易与结构转型的特征事实,然后构建了一个包含要素禀赋、技术进步以及贸易成本等因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这组看似矛盾的事实。此外,他还利用量化模型的结果给出了一系列反事实分析。鞠建东教授的演讲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建模与数学方法专场拉开序幕。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副教授邢海鹏、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付才辉、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惠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赵玮璇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切入讨论了产业动态中的要素禀赋结构、最优生产函数理论、产业结构与发展转型、收入分配的关系等问题。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下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发表了题为“Smooth Structural Changes in Economics” 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在经济运行中,会出现一些不易察觉的的结构性变化,这是在经济模型和公式预测之外的,无论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这种变化都值得我们注意。
此后,学科建设专场与第一场新结构经济学学术报告英文专场同步进行。学科建设专场邀请到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各大高校及出版社,参与讨论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合作模式,以及新结构经济学课程设置、学术培养等。
学术报告英文专场中,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渥太华大学、曼切斯特大学及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的学者作了相关报告。
12月23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志刚带来了题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与金融风险防范”的精彩演讲。袁志刚老师从近25年中国经济增长全景图切入,研究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长期供给因素和短期波动的因素,并讨论了经济危机前后宏观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以及金融风险积聚的表现,提出中国须进行增长动力转型。
秉承知成一体的思想,中心积极参与智库实践,本次研讨会专门设置了《新结构经济学案例汇编第一辑:方法与应用》新书发布仪式暨国内智库专场、案例库专场与国际智库专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国内智库专场中,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曦、付才辉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应用研究与拓展深化、新结构案例方法与应用等,并邀请到林毅夫教授为《新结构经济学案例汇编第一辑:方法与应用》致辞。付才辉研究员着重介绍了即将举办的《新结构案例与智库应用》大赛,欢迎各界有志人士参加。
下午,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教授发表了题为“投资结构与技能溢价”的主题演讲。白重恩老师讨论了中国的“特惠企业”机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介绍了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劳动力技能溢价的影响。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国际智库专场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资深实务专家和国际发展合作部部长于佳博士主持,并对正在进行的国际智库项目作了简要介绍。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项目研究专员李劼巍、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赵祚翔分享了已经成功发布的国际智库研究报告“轻工业走出去调研报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分析员吴昕月概述了国际智库研究报告“埃塞俄比亚早期工业化的成功因素”。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办公厅副主任谢卫军相继分享企业实践后,主题为“中国的产业转移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圆桌讨论邀请到来自走出去企业、海外园区、轻工商会、政府等政商机构的代表,参与讨论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新理论。
当日同时进行的还有第二、第三场学术报告英文专场,全球来自欧美国家加利福利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多所名校的学子参与报告新结构经济学相关论文。
最后,林毅夫教授致闭幕辞,诚挚感谢与会来宾对此次冬令营的大力支持,和会议筹备组、志愿者们为本次冬令营付出的努力。同时,林毅夫教授鼓励更多专家学者和对新结构经济学感兴趣的学子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与活动中来。本次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将学术研讨、人材培养、智库建设等进行了有机结合,在产学研政融合方面做出了进一步尝试,用实践证明了新结构经济学的“以成证知”。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撰稿:周千荷 杨思诚
冬令营议程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