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林毅夫:利用举国体制优势,有决心短期内解决“卡脖子”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3月9日接受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采访。
林毅夫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应对制造业回流、保护主义抬头、“卡脖子”等不利局面,最根本的对策是“做好自己的事”,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举国体制优势攻关核心技术和产品。“相信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克。”
林毅夫还预测,若“十四五”内保持年均5%以上的经济增长,我国将于2025年前成为高收入国家,届时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将由目前的16%提高到34%左右。
谈国际环境
应对保护主义,要“做好自己的事”
目前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面对制造业回流、关键技术和产品“卡脖子”、保守主义思想抬头等恶劣条件,中国如何应对?
林毅夫对南方都市报表示,在任何情况下发展经济,最重要的都是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做好自己的事。如果一个国家能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就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林毅夫称,虽然有些国家鼓励制造业回流,但制造业之所以没留在本国,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制造业回流就要采取保护主义,这也意味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效率也非常低。“保护主义、鼓励制造业回流,从经济发展来看,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林毅夫认为,中国应发挥比较优势,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林毅夫表示,中国每年为世界GDP增长贡献30%左右。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既有最大的市场,又有最快速扩大的市场。他认为,中国倡导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其他国家为了自身发展,也期望乘中国发展的春风,为此必须开放市场。
“所以打破保护主义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用市场扩张来化解其他国家的保护主义。”林毅夫说。
如何破解“卡脖子”问题?在林毅夫看来,中国应利用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对一批核心产品和技术进行攻关。“我相信中国到了目前的发展阶段,不管任何产品和技术,只要有决心,应该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克。”
林毅夫同时也认为,对一些可能被“卡脖子”的产品或技术要有备胎,但企业能够买,而且买比自己生产便宜的时候,还是买比较好。“这是中国的智慧。”
林毅夫表示,从过去的经验看,中国的产品一般在国际上价格较低。只要中国攻关成功这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相信中国可以比现在拥有这些技术的国家,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不仅提供给中国自己,也提供给全世界。
谈两岸关系
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台湾拥有台积电等企业,台积电是全世界芯片生产公司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最有竞争力的厂商之一,而大陆是全世界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两岸能否在芯片等“卡脖子”领域开展合作?
林毅夫称,去年两岸之间的贸易中,台湾有1400亿美元顺差,实际上反映了大陆对台湾以芯片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的巨大需求。
林毅夫表示,大陆未来继续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不管哪个国家和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市场,才能让科技研发的投入转化为利润,再依靠利润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他认为,这为两岸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条件。
林毅夫直言:“相信两岸更进一步合作是台湾的机遇,也有利于大陆的发展,可谓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而且我希望是不会分。”因为,从国际贸易或区域贸易理论来看,在经贸合作中,小经济体得到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大经济体,反之,若经贸合作不能顺利进行,小经济体受到的损失也会远远大于大经济体。
“大经济体像航空母舰,小经济体像小渔船。”林毅夫打了个比方,碰到同样的风浪,航空母舰依然平稳,但小渔船可能会翻船。
林毅夫说,两岸都是中国人民,都希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相信台湾人民在分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得到的好处,一定远远大于大陆人民。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合作。
谈“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内我国有望成高收入国家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也是“两会”的焦点之一。
林毅夫观察到,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从20篇80章缩减为20篇65章,减少了15章。
不仅章数减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也有所缩减。“十三五”规划有25项指标,其中14项是约束性指标;而“十四五”规划的指标减少到20项,其中约束性指标有8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十四五”规划未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每年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
在林毅夫看来,上述变化反映“十四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谓新发展理念,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在新发展格局之下,中国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林毅夫统计,“十四五”规划的65章内容中,有7章与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有关,有4章与数字经济有关。
林毅夫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成为高收入国家。他表示,目前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535美元,2020年人均GDP按美元计统计结果还没未公布,林毅夫称预计在10500美元左右。他判断,如果“十四五”期间能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2025年前我国可以跨过目前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这是人类经济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林毅夫称,目前高收入国家人口约占全世界总人口16%,而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比例超过18%。也就是说,当中国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后,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可以提高到34%左右,翻了一番多。
林毅夫称,中国作为一个追赶型国家,许多传统产业还较发达国家有差距,中国具有后来者优势。在一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中,中国又有弯道超车的优势。中国拥有众多人才、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和最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具有巨大潜力。
“但不能把全部力量都用在挖掘潜力,追求增长速度上。”林毅夫还表示,中国目前收入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还要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谈应对老龄化
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延续人口红利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在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也表示,积极应对老龄化列入今年重点协商议题。
在林毅夫看来,目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人口增速较慢。为解决老龄化问题,一方面可以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他称,目前中国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但其他国家男性的退休年龄一般在65-70岁。
另一方面,林毅夫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力资本。
中国目前还有没有人口红利?林毅夫称,对此学界有些争论。他认为,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业劳动力占比超过30%,而发达国家一般低于5%,美国目前仅为1%左右。如果将这部分农业劳动力重新配置到制造业服务业,将成为人口红利的重要来源。
林毅夫认为,另外若把现有制造业里的劳动力不断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例如从劳动密集产业,逐渐转到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中,此过程将使中国的人口红利延续很长时间。
来源:《南方都市报》,内容略有改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