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时代,中产或年轻人还有机会么?

徐瑾经济人 重要的是经济 2024-01-01
徐瑾私塾第四年小圈子大收获


这几年经济不好,年轻人就业不好,考公考研上岸越来越卷。

很多中产家长很焦虑,我和一些年轻人聊起来,往往觉得自己错过时代,没有吃上红利。中产家庭或者软阶层孩子,基本是面临出道即巅峰的状况,拼命鸡娃的结果,收入不能提供在家时候的生活水准。

我很理解这种心态,这样说当然也没错,但仅仅这样说不够,没有置身事外的观察与置身事内的冲劲。而且,即使在这样的时代下,还是有人有自己的空间发挥,记录一个最近徐瑾私塾学友的面试案例。

这是一个靠近95年的女孩子,不到30岁,身上已经很多标签,户外之类就不说过了,目前在大厂,有创业经验,个人房产就积累了两位数,而且主要基本是靠自己。

她是徐瑾经济人的老朋友,过去就过我们不少课,她受益最多出了经济分析,还有提倡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所以面试就像老朋友聊天,聊起来很愉快,一见如故,她给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

她人生开挂很重要一点,就是大学就开始创业,而且不止一次。虽然里面没有说赚到多少钱,甚至踩过坑。但是积累的经验很宝贵,让她对赚钱这件事褪魅了,觉得能够找到问题解决需求,就可以有一个创业理念。



说到底,这不是她当年多优秀,而是行动力强的结果。而且,这不是她一个人这样想,因为在那个时候,如果90年中期读书,大学创业氛围还是很浓厚,地方和学校都很支持。

等她毕业几年,创业氛围不那么好了,她开始转向大厂,技术背景让她工作没什么压力,甚至还顺带搞起来副业。加上押中新一线房地产节奏,很快就是进入小财务自由状态,财富积累其实都是最近五年的收获。

其实到这里也还是不少年轻人的普遍路径,能赚钱只是上半部,能守住财富才是重要的下半场。

她说,通过看徐瑾经济人一些文章和课程,她也知道自己成功很多是时代馈赠。这就是她人生很重要的第二点,那就是避开风险,根据徐瑾经济人一些判断,她即使清除一些没有上涨的房子,算是逃过大跌。



如今,她也明白,所以理解未来机会不会那么多,发财风口没那么多,会更多看重精神方面的发展,希望能帮助别人。

很多人赚到人生第一个半个小目标时,难免会飘了,不工作,或者继续豪赌创业。但是她没有,不仅继续工作,而且继续探索新的副业。这是我认为她很出色第三点,有目标感,而且知道横向发展。

怎么评价?我看她的人生,甚至包含个人生活,都是三倍速的感觉,而且每个关键点上,不仅大方向都正确,转换也极其干脆。

有意思的是,她家庭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大富大贵或者经商,反而是典型的老师家庭。表面看起来她的父母好像没有给她什么常见的支持,比如钱啊关系啊工作安排啊,很多事都随她,但是这种随她其实也是一种最大的支持。

所以我认为她父母很厉害。从上大学就让她自己自筹续费,间接促使她走上创业道路,而后来,无论她的工作还是个人生活,人生有很多转折的时候,父母也听她意见,没有干涉。

也正因此,她极其有主见,基本多数主意都是自己拿,而且也知道在应该进取的时候进取,应该学习的停下来学习。

这对家长应该有启发。我觉得,这就是家庭能给与孩子最大的资本,不仅仅是金钱,而是学会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力。

对年轻人来说,狂奔的时代结束了,千篇一律的成功更难,但是个体的精神还是会闪耀。整体的增速下滑,并不意味着局部和个别行业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问题是,风口来了,你能不能能洞察再借住?

个体命运还是需要自己展开,毕竟能突破概率的人,都是生活的英雄。

我接触不少大厂人,私塾也有一些申请者,当然都很优秀,但是他们优秀多数千篇一律,所以也不止一次委婉劝退过。

他们的问题在哪里?除了短视,多数人没有一种清醒的审视,很多思维都是随大流,进大厂是,买房子成家是,创业是,甚至焦虑35岁危机也是,真正自己的思考很少。这也是多数中产家庭教育的后果,对人和事的格局不够大。

如果是顺周期,这些人大概会活的不错,但是如果逆周期,往往会很被动,甚至有机会也不会把握,在选择中永远选择求稳。这个学友就很果断,我说私塾比较宏观,也许对他没有直接帮助,她就是自己需要系统的思考判断以及宏观进阶。

我和她有一个共识,人的心态和优秀,不应该用年龄来划分。所以每个阶段都有机会,无非机会多少,看清楚形势,准确定位,已经是赢在起跑点。

千篇一律的优秀,在波动的未来很难构成真正的护城河,并不是真正的反脆弱。发现并且活出自己的闪光点,才是一生的财富。你觉得呢?

徐瑾私塾第四年咨询微信ashes-18
徐瑾私塾第四年咨询微信ashes-18
徐瑾私塾第四年咨询微信ashes-18

有兴趣扫码或者阅读原文申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