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浦东机场打车风波

徐瑾经济人 重要的是经济 2024-02-05

徐瑾私塾小圈子大收获,读者联系jjr19001900


浦东机场禁止网约车,引发一场舆论风暴,最终收回。如何看这件事?
简单追溯一下~
1月29日,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发布《关于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运营的通知》,提到春运期间,严格禁止网约车在浦东机场区域揽客运营。
理由当然是有,比如出租车运力很足,比如出租车等待时间太长,比如说网约车要管管了。
按照媒体,官方相关人士回应简直是充满温情,
”因为浦东机场出租车供应充足,相对来讲是供大于求的。
在日常的保障期间,出租汽车要等候五六个小时才能接到一单生意,
而我们的乘客五六分钟就可以上车,供应很充足。”。
“网约车因为是找一辆’专属’的车,司机和乘客相互等,大客流在一个狭窄区域里面进行积压的话,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总是就“为你好”的调调:出租车好,为乘客好,为大家好。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最终到了周末,上海市交通委决定,从2月4日起恢复浦东机场区域内网约车运营服务,市民乘客可通过各网约车平台在浦东机场区域内预约用车。
短短几天,事情反转,是不是该各回各家了,洗洗睡了呢?
当然不是。这个事情中,应该关注什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首先,任何事都是多方博弈。
不少朋友盯着机场的租赁公司,因为浦东机场全面禁止网约车的时候,
滴滴、高德、美团、大众出行都没法叫车,但是有个“xx出行”的平台却可以叫车。
不过坦白说,这家公司性质属于租赁用车,确实和网约车有所不同。
我觉得舆情指向这家公司,也许打错靶子。
在这场博弈中,其实有多方势力,租赁公司不是最大获益者,也很难说最强势。
从管理方的角度,话语权最大,方便管理是第一原则,
很多通知就是在这样动机下出台。

我可能比较天真,又或许也是因为见多了,
觉得很多看起来天怒人怨的事,有时候真未必有多大利益。
人们之所以做错事,有时候是利益,有时候完全是因为无知。
仅仅出于“好心”或者“关怀”或者一个也许压根不重要的原因。
比如重申一个已经存在的条文,就可以让很多事失去合法性。
比如打车这件事,较真起来,原来不是网约车在浦东机场突然不行了,
而是一直不行,在一些人看来,是乘免费享受了过去8年的法外开恩。
网约车司机在违规拉客,我们在违规坐车。

其次,内部改革很少能走通。
谁应该决定选择何种出行方式?
从经济学来看,其实非常简单。
按照谁买单谁收益谁选择的原则,这件事本来很简单,却在现实中很复杂。
想想在网约车出现之前,出租车公司多少问题,出了多少调查报道和名记者,却没本质改变。
这不仅中国如此,在很多地方,出租车行业都有各种问题,这才激发了网约车行业。
依靠行业内改革去适应,这过去一直主流思路,但是被证明基本行不通。
反而是行业外来者颠覆,可能带来创造性的结果。
有时候,打破僵局,依靠的只能是技术,或者说创造性破坏。

最后,应该反思,规则应该怎么定?这才是关于规则的元规则。
为什么大家会认为世界如此草台?就是因为规则制定更改很随意。
有人调侃,通过这件事,知道上海是上海,浦东是浦东。
但其实从组织行为学角度,也许可以思考更多。
我对这件事已经见怪不怪,对反转这个结果也不意外。
事情刚出,有老手就说,这事背后肯定没神仙,否则本地媒体哪里敢下场?
我是即将要从浦东机场离开的人,于公于私,都关注这件事,但是已经不再愤怒,
因为,比起表面事实,更重要是这类事层出不穷的根源,
“一拍脑袋,有了,一派大腿,糟了”的段子,为什么反复出现?
往往是组织外的人觉得荒诞,但是组织中有合理性,也因此具备了合法性。
细思恐极。

徐瑾私塾第四年咨询微信ashes-18
徐瑾私塾第四年咨询微信ashes-18
徐瑾私塾第四年咨询微信ashes-18
有兴趣扫码或者阅读原文申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浦东机场打车风波

徐瑾经济人 重要的是经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