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初中生杀人:不可忽视的霸凌根源

徐瑾经济人 重要的是经济 2024-03-23

徐瑾私塾小圈子大收获,读者联系jjr19001900

最近一个新闻引发很多关注。
河北邯郸市13岁一个初中生,被同班三名同学杀害。
杀人者都没有满14岁,所以这个案件不能判死刑,但是刑事难免。
可想而知,对于受害人家庭的伤害无法估算

很难过,甚至很难去看一些细节。
这显然是一个极端事件。
但是应该从源头审视,那就是校园霸凌。
徐瑾私塾不少学友都有孩子,有人问起,简单聊几句。
也期待你能分享你的看法。
1 校园霸凌的根源

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类似校园霸凌新闻不少,甚至有逐渐增加的态势。
在美国的数据,2017年就有四分之一青春期女生觉得自己受到到过霸凌。

根据媒体报道,最近5年全球多国青少年犯罪数量激增:
2022年英国持刀具或锋利工具犯罪的案件数量达4.9万件,其中近五分之一犯罪人员为10到17岁未成年人;


2022年德国警方记录了约9.3万名14岁以下嫌疑人,相比2021年增加了35%。

大家似乎惊呼一个事实,为什么现在孩子那么暴力?
其实这不是新现象,不是现在孩子暴力,是孩子一直都很暴力。
大家可以去看经典小说《蝇王》,就可以知道孩子可以何等残酷。

暴力是人性,对于暴力的收编,本身就是现代国家形成的一个标志
换而言之,人类一直很暴力,
只不过文明或者规训使得极端暴力被迫上交。
据说人最暴力的时候其实两三岁左右,
只不过那个时候破坏力小,所有没有引发大家关注。

青春期的特点在于,身体接近成熟,但是大脑发育没有完成,
这个阶段的攻击性往往更强,因此很多校园霸凌都发生在这个阶段。
青春期对于很多孩子都痛苦,无论是敏感的,被孤立的,还是满身精力无处发泄的。

问题是,多数国家对于青春期少年的处理,显然不同于大人,这又带来难处。

更重要的,暴力背后有系统性的因素,那就是学校的特殊性。
学校很多时候是一个独立生态,或者小社会,不被等于社会的场所。


成年人遭遇暴力,那么就是公事公办,就像大家说的老话,
如果道歉有用,为什么还需要警察?
但是青春期少年遭遇暴力,老师往往不知道,
老师知道了,无非就是家长沟通, 学校的态度,多数情况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学校本身也是体制的一部分。

家长面对体系,其实是孤立的, 主管单位、老师和其他学生,很难全然站在家长这边, 因此,霸凌也很难提供确凿证据。

《黑暗荣耀》第一季剧照



类似新闻出来,显然是长期霸凌的结果,但是学校倾向于撇清责任。
这其实是学校这类组织的一个特点,国内外都难以避免。
前两年日本北海道的案例,女孩子被恶劣霸凌了,
被迫拍了很多不堪的照片。
家长找到学校,学校组织的道歉也没有起到作用,后照片还是传播出去
最后这个孩子就离家出走,在路边冻死。

在韩国,类似《黑暗荣耀》的现实版,也有发生。
不过结局未必那么完美。
此前有个新闻,韩国女孩子成年之后,受到这部电视鼓励,
说出当年被霸凌的事,却引发更多熟人网暴,最后她也自杀了。

可见,传统学校的系统侧重教育选拔与规训,不足以针对极端情况。
当这一系统无意中助长霸凌的时候,应该引入外部力量,比如警方和公众的介入,以社会的方式来处理类似事情

2 如何应对霸凌

今天谈到校园霸凌,才发现有过类似经验的朋友不少, 即使作为成年人,大家谈到往事,
还是会出现呼吸急促、全身僵硬等反应。
可见,不幸的遭遇,确实会留下阴影,甚至一生去疗愈。
当然,霸凌分很多种,
最轻微的霸凌,甚至不是语言,也许在每个班级都有。

集体主义的文化,校方大事化小的态度,
同龄人对于霸凌的冷漠或者微妙认同,父母亲子关系的冷漠,都可能是霸凌恶化的原因。

很多人忽略一点,霸凌无论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其实都会留下心理阴影。
暴力就是失控的权力,而青少年往往无法正确使用权力。
更重要的,除了施害者和受害者,旁观的第三方并非真正看起来那么无关。


不少同龄人的霸凌,第三者往往被迫无视或者参与,因为他们担心成为霸凌对象或者被孤立。

看了一些资料,结论就是家长必须介入,老师应该密切关注。
更重要是,学校要改变文化,使得霸凌失去权力感,
或者说没有施害者自认的那么酷。
这方面芬兰做了一些尝试很成功,培训学生遇到类似情况,不要旁观。

这需要做两点,
一方面要让学校的风云孩子觉得暴力是不酷的,改变风气,
其次是让同学对于霸凌不要无动于衷,尤其是第三方的同学。
学校应该重视霸凌,培训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做出正确选择。

3 结论

霸凌本质就是扩大权力,施暴者通过欺负他人获得更大权力,
这就是很多施害者不断强化的逻辑与路径。
而这个过程中,能反抗他们的,也有成功案例。

其实往往来自更自信、更受欢迎、社会资本更丰富学生。
很多案例表示,如果学生能够抵制霸凌,就可以获得更大权力。

就像加拿大的一个案例,有男孩子穿了粉色衣服,结果被欺负,
有个高年级的男生看不过,就买了50件衣服,号召大家一起穿粉色来抵制欺负者,结果大受欢迎。
这个案例能成功,核心一点在于高年龄对于低年级有碾压优势,
在青春期,就是很重要的不同,大一两岁就是很大的不同。

更重要的结论是,霸凌多数时候就是没有理由的,
家庭和舆论,都不要谴责受害人;而有社会资本的孩子更能抵御霸凌。
所谓社会资本,就是孩子的社会网络,这不是财富和关系那么简单。
对于学生来说,所谓社会资本,很重要一点与老师父母同学关系密切,
这些都是应对霸凌的资本。

你表现得越自信,你越可能避免霸凌,也更可能获得权力。
在成年人和孩子的世界,其实都一回事。
学会捍卫自己,始终是在这个残酷世界的重要一课。

徐瑾私塾第四年咨询微信ashes-18

有兴趣扫码或者阅读原文申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